关于构建初中生跨媒介阅读体系的实践探索
2020-06-27陈玉剑
■陈玉剑
一、跨媒介阅读:基于现代电子媒介的优势
跨媒介阅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多种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图书等)提供的信息资料,以正确的价值观来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根据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与规律,进行跨媒介的分享与交流的过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融媒体运作模式的成熟,我们的跨媒介阅读更多的是基于现代电子媒介的阅读,即基于互联网、电视、广播等的阅读。
基于现代电子媒介的跨媒介阅读能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生活的联系,丰富语文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获取不同电子媒介提供的信息的方法,以正确的价值观对信息进行评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与规律,进行呈现与表达,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二、初中生跨媒介阅读:基于发展的迫切需求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原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的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3个。之所以要构建初中生跨媒介阅读体系,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跨媒介阅读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时代发展的特点
按照皮亚杰(Jean Piaget)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12-15岁)正是儿童“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迅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看问题的深度、广度都明显增强,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都发展迅速。基于现代电子媒介的跨媒介阅读由于阅读过程中的交互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阅读成本的低廉性等特点,备受成长中的初中生喜爱。穿梭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和电子媒介阅读的跨媒介阅读,已经成为初中生自觉运用且客观存在的重要阅读方式。据对我校3000名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95%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跨媒介阅读;目前在阅读必读名著方面,99%的学生依旧是纸质阅读;但在获取新闻资讯以及查找资料方面,90%的学生是通过电子媒介。
(二)跨媒介阅读需要独立客观理性的阅读素养
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基于电子媒介的跨媒介阅读弥补了传统阅读中查阅不便、信息有限、资源成本偏高等缺点,具有检索方便快捷、阅读内容丰富、阅读环境开放、阅读过程互动性强等优势。但电子媒介信息呈现方式的杂乱无序易使阅读漫无目的,信息的碎片化易使学生陷入浅阅读状态,这就需要学生辨识媒介立场,甄别信息真伪,判断信息优劣,确定信息主次,理解信息内容。尚显稚嫩的初中生群体显然不易在自然的阅读状态下养成独立、客观、理性的跨媒介阅读素养。
三、构建初中生跨媒介阅读体系:基于内容、范式与评价
初中生跨媒介阅读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范式的探索和评价效能的提升这三个方面。构建体系时须遵循两个原则:第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我们要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而非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活动应该整合丰富的语言材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第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回归真实的生活情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应指向学生的应用,减少理论说教,建构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品位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初中生跨媒介阅读体系的构建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完成跨媒介阅读的硬件建设,即对传统实体媒介阅读平台和新兴虚拟媒介支持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完成跨媒介阅读的软件建设,即探索跨媒介阅读课程形态,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着重讲述跨媒介阅读课程形态的建设。
课程形态是指为实现特定教育目标,由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各种要素形成的稳定的课程存在样态。跨媒介阅读课程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统编《语文》教材中14个综合性学习和12部必读名著为基础,融合多媒介阅读资源,开发跨媒介阅读的课程内容,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元的测评方式对学生跨媒介阅读素养和语文素养进行测评。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课后结合当前学习情况开展相应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黑板报,办手抄报、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等都是很好的举措。
(一)开发跨媒介阅读课程内容,建立校本资源库
对身处网络时代的学生来说,传统纸质书刊不再是唯一选择,浩如烟海的网络阅读资源令人眼花缭乱,跨媒介阅读课程内容的开发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我们以统编《语文》教材中14个“综合性学习”为基础,开发跨媒介阅读课程内容,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建立基于平台支持的12本必读名著资源库,为学生跨媒介阅读提供优质的材料链接,帮助学生深入阅读名著。
跨媒介阅读(综合性学习)课程内容(部分)
在课程实施时,我们也可以根据正在发生的时事、热点问题开发更有时代气息的跨媒介阅读内容。因时、因事改变跨媒介阅读内容,更符合跨媒介阅读的本质。
大丰实验初中跨媒介阅读(必读名著)课程资源(部分)
(二)探索跨媒介阅读教学范式,指导学生跨媒介阅读
海量的阅读资源容易让成长中的初中生迷失方向,跨媒介阅读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我们初步摸索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两类跨媒介阅读教学范式。
第一种:以14个“综合性学习”为基础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范式
?
第二种:统编《语文》教材初中必读名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范式
目前,名著阅读以纸媒为主,电子媒介作为辅助手段。我们的做法是:
(三)提升跨媒介阅读的评价效能,引领学生正确地跨媒介阅读
1.充分发挥诊断、反馈和激励评价功能。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时事热点的即兴演讲,以此来反馈、诊断学生是否拥有得体、大方的表达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阅读任务。学生根据要求登录“阅读助手”,记录自己的阅读进度、阅读时长,完成阅读任务,撰写阅读心得。教师则通过“阅读助手”中的“语文教师手机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点击“点评”按钮,对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星级评价,及时调整学生的跨媒介阅读方向。这样的及时反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测评指标的不断提高也会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2.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活动的评价方式。
为鼓励学生学习和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举办经典诗文朗诵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朗诵主题,选择经典诗文和配乐进行朗诵。邀请同组语文教师担任活动评委。学生朗诵后,评委可从媒介使用、情感饱满、口齿清楚、声情并茂、作品表现力等角度进行评价。与此同时,还可以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吸引更多观众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在网络上发的“弹幕”也可激励学生,不断提升学生跨媒介素养。
3.加强多元评价主体的互动交流形式。
在评价中,我们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力争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反思。我们有时还会让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在课本剧表演时,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学生家长、特长学生等参与评价。评委们依照课本剧表演的核心要素进行打分,评出“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奖项,同时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提高学生跨媒介阅读的能力。
虽然,我们在跨媒介阅读体系的构建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不少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对多元阅读媒介进行深度融合,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我们今后将注重以下两方面研究:
(1)深化研究。深度融合多元阅读媒介,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媒介阅读只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何深度融合多元阅读媒介,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将是我们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
(2)拓展研究。加强碎片化阅读时间管理,提高跨媒介阅读效率。集文字、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于一体的超文本,容易使学生游离于阅读内容之外,导致注意力涣散,阅读效率难以提升。如何发挥不同媒介的优势,引领学生管理好碎片化时间,实现阅读的全过程管理,提高阅读效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