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矿山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探讨

2020-06-27史兆伟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6期
关键词:总线矿山救援

王 燕,史兆伟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1)

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救灾机器人应用受到关注,矿山救灾机器人有很高的要求。设计适用的矿山移动机器人是研究者面临的紧迫问题。近年来智能机器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全局规划与动力学计算等模块应用技术推动机器人智能能力的增强,为保证智能系统扩展,要求机器人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得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复杂问题[1]。

1 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

针对集中控制结构具有速度慢、耗时大、花费高、可靠性差等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总线型分布式体系结构,此研究主张系统结构完全分散,每一种功能都采用一片单片机或者其他微控制器来完成,并通过总线将几个系统进行连接,该系统共有5个节点,分别为:中央控制模块节点、超声避障模块节点、导航定位模块节点、图像处理模块节点以及其他执行机构节点,其整体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

主要模块的功能如下:

(1)中央控制模块: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运行轨迹的规划、各种传感器信息的处理均由嵌入式微处理器ARM来处理完成。

(2)CAN总线接口模块:CAN总线把ARM中央控制模块、超声避障模块、导航定位模块等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分布式控制系统。

(3)超声避障模块及导航定位模块:通过各种传感器完成对周围环境的信号采样,并把采集到的信号处理成特定信号送到ARM处理模块中以供其控制使用。

图1 移动矿山机器人控制系统流程

2 移动矿山机器人开发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超过10%的速度增长,矿难事故频发,百万吨死亡率为4.17,全国煤矿发生死亡人数占世界的80%,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煤矿事故高发,重大事故频发,事故后井下救援工作任务繁重。

目前我国采用救援方式基本为救护队下井搜救,搜救方式时间长,我国煤矿重特大事故高发,要求必须及时进行快速有效的井下救援工作,煤矿井下环境特殊,井下环境会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井下与地面救援不同,搜救人员基本在巷道被破坏,高瓦斯恶劣条件下开展救援工作,工作难度大,矿难事故发生井下救援最佳时间较少,矿井中巷道纵横交错,要想实施有效的救援,关键是准确确定井下旷工的具体位置[2]。

矿井是机器人相关研究发展缓慢的领域,各国对煤炭需求日益增长,将机器人技术引入矿业,主要用于掘进,采煤等方面,国外很少有国家进行机器人研究,美国,英国等是开展矿山救援机器人研究的最早国家,研究矿山救援机器人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3 移动矿山机器人设计要求

煤矿生产经常受到火灾等灾害的威胁,井下事故分为火灾事故,运输事故等,及时有效的救援抢救工作是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任务,如果井下作业矿工不能及时升井会被困在一些局部区域内,抢救工作第一要务是搜救井下遇险矿工。我国煤矿企业超过两万座,国有重点煤矿基本有自己的救护队伍,我国历来重视矿业生产安全,国家安全生产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矿山救援网络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的模式。

井下救援工作与地面救援不同,矿山救援工作主要由救护队与消防部队救援,灾后井下环境条件特殊,一些搜救方法不适合井下使用,矿井发生损毁为搜救工作带来困难,精确定位井下人员位置是搜救工作的首要任务,救援设备缺乏加大了搜救工作的难度。

井下矿山搜寻机器人设计中应基于矿山事故特点考虑相关因素,要满足矿井特殊工作环境,要有快速搜寻井下人员功能,具有简单的急救功能,煤矿井下环境复杂,事故发生后井下地形,气候条件恶劣,机器人需要具备快速搜寻的软硬件,灾后发生前后井下特殊环境要求,机器人需要运动灵活,具有越障碍的能力,能通过一些狭小空间,具有耐高温,具备简单急救功能。

4 矿山机器人结构设计

矿山搜寻机器人主要满足井下事故后工作环境要求,矿山搜寻机器人主体结构采用履带式,设计四履带结构[1]。

井下搜寻工作对机器人外形尺寸有要求,应考虑电源,控制电路的布置,有小的质量与转动惯量。

矿山搜训机器人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车体,视觉识别系统,控制系统等。车体是机器人系统的运动平台,承担机器人井下行走功能,传感器系统主要由超声波传感器及气候参数检测传感器组成,用于收集井下气候情况,机器人视觉识别系统由单目黑白CCD与数据采集卡组成,进行图像处理与矿工识别。为井下救援决策工作提供现场数据。控制系统承担机器人运动控制等工作。通讯系统完成内部系统数据传输,机器人后方井下临时基站数据传输,可采用光纤传输方式。

矿山搜寻机器人运动控制通过履带单元运动协调控制,包括对直流伺服电机驱动主动轮转动速度控制,对第二轮直流伺服电动机转动支架转动速度控制。

采用上下位机控制模式,通过通信系统与底层控制器作用,机器人控制系统由控机,电极驱动器等部分组成,机器人上位机根据传感器采集状态数据发出指令,调整运动状态参数。

上位机是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是规划机器人系统动作,处理传感器信号,视觉信息与图像处理等,通过PCI总线接口连接多轴运动控制卡,采用八轴运动控制卡作为系统底层控制器,接受编码器反馈信号,控制驱动电动机速度,腿式转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进行伺服控制,实现履带单元行走等基本动作,履带单元基本动作组合实现机器人运动,DSP芯片适用于数据量大的数据采集系统,较好满足机器人运动精度的控制。

5 矿山搜寻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针对集中式控制结构具有速度慢,花费高等缺点,提出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每个功能采用单片机完成,通过CAN总线连接子系统,系统有中央控制模块节点,导航定位模块节点,及其他执行机构节点系统。

中央控制模块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规划由嵌入式处理器ARM处理完成,CAN总线将ARM中央控制模块,导航定位模块等联系,导航定位模块完成对周围环境信号采样,将采集信号处理成特定信号供ARM处理模块使用[2]。

中央控制模块系统采用周立功单片机公司开发实验平台,是功能强大的32位ARM开发板,核心控制芯片采用ARM7TDMI-S内核,具有JTAG调试功能。提供键盘,LED等常用功能部件,具有CF存储卡结构等,方便了在ARM嵌入式系统织进行开发实验。CAN总线是支持分布式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在自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支持差分收发,传输距离较远。

导航等模块节点CAN接口电路系统采用独立的CAN控制器SJA1000,主要完成CAN通信协议,实现接受信息的过滤等。由于使用中央控制模块开发板提供串行RS232接口,系统采用CSM100芯片,实现UART串行数据的双向透明转换。

实验通过超声波传感器进行周围环境采样,发送梳子信号流到接地CAN总线接口模块,对信号流进行拆分形成CAN总线报文帧,中央控制模块经过节点的CAN接口模考验收报文帧,确认报文帧由超声波模块送的信号流,ARM分析决定机器人运动,发送控制信号,驱动模块转换完成PWM信号控制电机速度。

6 结语

本文基于移动矿山机器人要求,设计CAN总线分布式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系统中央控制模块硬件电路,实验论证系统可靠性,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

猜你喜欢

总线矿山救援
紧急救援
时间触发通信总线监控技术研究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3D打印大救援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基于CAN/LIN总线的LED车灯控制研究
救援行动
宝马F02车总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