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被毛泽东轰下台的校长张干
2020-06-26
张干(1884~1967),字次仑,湖南新化(今新邵县坪上镇)人。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省立第四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张干任校长。因学校合并,1913年春考入四师预科的毛泽东被编入一师预科第三班,重读半年预科后,编入本科第八班。自此,毛泽东和张干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交往。
下令开除毛泽东等“闹事”学生
1915年6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传达了省教育厅颁行的一项规定:从下学期开始,学生每月须交纳10元学杂费。这遭到那些家境贫寒或因其他原因得不到家庭接济的学生强烈反对。有人说,这是校长张干为“讨好当局而主动建议的”,于是,学校掀起了一场驱逐张干的运动。
毛泽东也拟了一份《驱张宣言》,尖锐地抨击张干对上逢迎、对下专横、办学无方、贻误青年的弊政,并组织同学连夜赶印了上千份,次日清晨在学校广为散发。
张干闻听此讯,羞愤交加。当他得知《驱张宣言》是毛泽东所为时,当即决定要开除毛泽东等17名带头“闹事”的学生。
消息传出后,曾经为毛泽东讲授过修身、教育和伦理学等课程的一师教员杨昌济(即杨开慧的父亲)对此愤愤不平。他先后联络王季范、袁仲谦、徐特立等骨干教师仗义执言,迫使张干收回成命。另一方面,学生们继續发动罢课,重申“张干一日不出校,我们一日不上课”的誓言。迫于压力,张干最终只得同意不再开除毛泽东等“闹事”的学生,但仍给毛泽东“记大过一次”处分。
事情平息后,张干自觉无颜继续呆在一师,于是于当年7月主动向省府递交了辞呈,黯然退出。
解放后处境艰难,受到毛泽东的关怀
解放初,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旧址——妙高峰上的一所中学里,有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他面色抑郁,惶惶不安。他就是张干。
此刻,忧心忡忡的张干有好几块心病:一是恼恨自己当了“地主”,成了革命的对象。他家本是贫农,之后任教40余年,靠积蓄购置了一份田产,却未曾想成了“剥削阶级”;二是当年自己的学生毛泽东,如今成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悔不该当初提出开除他,还给了个“处分”,虽然毛泽东是大人物,未必记人之过,但终究是一笔未了的旧账;三是在国共双方重庆谈判前夕,他曾被人所用,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敦促他“应召赴渝,赞襄国政”,还要他“幸勿固执,致人失望”,这岂不是替国民党蒋介石说话吗?
1950年国庆前夕,时任湖南一师校长周世钊(原湖南一师学生、毛泽东的同班好友)来到妙高峰中学看望张干。当周世钊谈及将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问老校长有什么事需要告诉毛泽东时,张干心中五味杂陈,只说了一句:“你代我向他问好吧。”
10月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特设家宴,款待当年一师的师友。席间,周世钊向毛泽东反映了张干的窘况,并转达其问候。当毛泽东得知张干一直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感慨万千,由衷地说:“张干这个人很有能力,很会讲话,三十几岁就当第一师范校长,不简单。原来我估计他要向上爬,结果没有。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毛泽东还自责地说:“现在看来,当时赶走张干没有多大必要。每个师范生交10元学杂费的事,也不能归罪于他。”“对张干应该照顾,应该照顾。”
毛泽东叮嘱周世钊马上写信告诉张干,政府将给予他照顾,以安慰贫病交加的老校长。还于10月11日致信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
张次仑、罗元鲲两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现年均七十多岁,一生教书未做坏事,我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张为校长,罗为历史教员。现闻两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给津贴米若干,借资养老。
王首道接信后,立即派人到张干家中传达毛泽东来信的内容,并向他表示慰问,先后两次将600公斤救济大米和50万元人民币(旧币)送到张家。
应邀进京,深受礼遇
1952年8月30日,张干致信毛泽东,说老友罗元鲲已接到湖南统战部通知,定于9月中旬到北京参加国庆三周年庆典,希望能和罗结伴同行。毛泽东同意了。
9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亲切会见了张干、罗元鲲、李漱清等师友,并共进午餐,请张干坐首席。叙谈间,张干检讨了当年所犯的错误,毛泽东立即摆手说:“我那时年轻,看问题片面。过去的事,不要提它了。”饭后,毛泽东陪同张干等人参观中南海,看电影。晚上,毛泽东又派人送来一应物品。
毛泽东给予老师的极高礼遇,在张干心中激起巨澜。他在日记中写道:“毛主席优待我们,可谓极矣。我们对革命无所贡献,而受优待,心甚惭愧!”
张干从北京归来后,先受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议,后受聘为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顾问,每月领取津贴,加上学校薪水,一家生活有了保障。
1967年1月21日,张干——这位被毛泽东誉为“湖南教育界老人”的教育家,在长沙的家中溘然辞世,享年83岁。
(综合《红岩春秋》《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