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应用于教学的效应
2020-06-26李华树
李华树
摘 要:小学低年级年龄段的学生,上课容易走神、 开小差,作为教师该怎么办呢?是无视这些学生的不当行为,还是呵斥、指责他们?无论哪种方法,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不利的,无视学生只会到头来事倍功半,而呵斥、指责学生只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里。我从教多年,悟出了一套“悬念应用于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适时应用悬念效应,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悬念;教学;效应
所谓悬念,我在这里指的是说话人在说话时为了达到某种效果而中途有意停下来制作悬念的机会,以造成听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吊胃口”。
我刚参加工作时就有一位年长的老同事满腹经伦,算是百事通,但做事文皱皱,说话慢吞吞,经常在同事们面前讲一些大家闻所未闻的东西,每当讲到听众兴趣最浓时,他总是面带微笑,停下话题,慢慢地卷起他的“喇叭筒”,然后慢条斯理地掏出火柴左瞧右看。聽众甚是着急,恨不得快点帮他把烟点燃,让他把话题说下去。
他说话的吸引力在哪里?就在他说话最吸引听者时造成了悬念。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说话的艺术,我把它搬到课堂上,在适时的授课环境下运用这种说话艺术,也甚为灵验。
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其中有一位男生日常行为克制能力差,数学学习基础也很不好。调查其原因,是对数学科目不感兴趣。众所周知,兴趣与成绩是一对“孪生兄弟”,时时紧密连在一起。而数学学科的知识连贯性是很强的,前面基础不牢,后面的知识就很难学,越难学就越不想学,越不想学就越不感兴趣,越不感兴趣成绩就越差,造成恶性循环。那这位同学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原来他在一年级的时候,性格就比较好动,不够遵守课堂纪律。有一次上数学课,前面的女生的长发搭在了这位男生的桌面上,男生就吐了一口唾沫在自己的桌面上,用铅笔撩着女生搭在桌面的辫子在唾沫中摆动。他搞的这个恶作剧引得在他后面的同学哄堂大笑,这时,前面女生也发现了自己的辫子黏满了唾沫而委屈的哭了起来,一时课堂非常吵闹。课堂的秩序非常混乱,数学老师停止了上课,讲课的思路被打断了,本来好好的课堂被捣蛋的学生搅黄,数学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再走到男生座位仔细了解情况,又发现哭着的女生辫子黏了好多唾沫还夹着一些口痰。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居然做这么没道德的恶作剧,老师气不打一处来,质问“你在干什么?”。这男生还理直气壮地回答“是她把辫子放到我的桌面的。”这位数学教师觉得男生搞这么没道德的恶作剧不仅不承认错误还顶嘴,简直是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一怒之下,把他赶出教室并吼到“你不要上我的数学课了”。从此这位男生对数学教师产生了抵触感,也就对数学科目失去了兴趣。一个学年度下来,抵触——不感兴趣——成绩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数学成绩一直很差。
其实学生在小学这个年龄段,思想未成熟,抑制能力差,上课讲话、开小差、搞小动作是很正常的事。假若这个数学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注意组织课堂教学,懂得一些授课艺术,在发现课堂气氛有一点儿不对劲的时候就把“悬念”用于教学,男生也没有机会做出这么大的恶作剧,女生也不会受这么大的委屈,老师也不会给这位男生造成一辈子难以抚平的伤痕了。
我们作为教师,既要懂得教育学,又要懂得心理学。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特别是小学生,思维工作时间短,抑制能力差,上课容易出现思想转移,出现走神、开小差、搞小动作等,或者被“飞来一只蜜蜂”这些突发事件所吸引。但小学生也有另一面生理特点,什么事情都打破砂锅问到底,想知道事情的因果比成人更要来得心急。这些未成年的学生喜欢的是赞赏、表扬,不喜欢批评,很少有自我批评的意识,更讨厌的是别人的指责、挖苦、讽刺、告状、体罚等伤自尊心的话语和行为。
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密切注意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动向,组织好教学,有时候要把握好时机制造悬念。每当老师授课讲得津津有味正来劲,绝大多数学生全神贯注,兴趣正浓时,总会有一两位同学“走神”或者一两位同学开小差、搞小动作的情况。这时教师是不理会这几位学生呢?还是停下来制止他们的行为呢?不理会他们而继续讲下去,无疑意味着这几位学生没有学到后面的知识,教师在课后还要给他们补课,从效率上讲就是事倍功半了;如果教师把课停下来制止这几位学生的行为,就会打断授课思路,有的教师会很恼火,带着一种不悦的心情对这些学生批评一通,影响了其他认真听课的同学。这些被批评的学生表面上会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但是内心却很不舒服。更有些师德差的老师会大加指责、讽刺、挖苦等,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更严重的伤害,心身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并对老师产生抵触感。在教师看到有学生搞小动作或者“走神”的苗头时,要注意自己为人师表的言辞,努力克制自己,可以把悬念用于教学,突然把话停下来,环视教室片刻,等开小差的同学有了收敛再接着授课。也可以马上把话题一转“现在大家在教室内休息片刻”制造悬念。这样,原来听得津津有味的学生会更加有想听下去的欲望;“走神”的学生会停止“走神”,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搞小动作的学生会想“老师怎么不讲了,是不是因为我搞小动作?”趁着在室内片刻休息时,教师可以调节好由于学生搞小动作而打断思路的心境、稳固好自己的教学思路,思想情绪。这一悬念避免了老师的冲动:“x x同学站起来!”、“x x同学把你刚才搞的东西拿上讲台来!”、“x x同学放学到我的办公室去!”,以及用粉笔头瞄准x x同学的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而带来的会是学生更想知道“大结局”的欲望和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赢得学生的尊重的效应。
教师在教学与管理上要非常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正是在教学中适时采取了“悬念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平时认真听课的同学的成绩,像上述中抵触老师的同学的数学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作为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之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塑造、传道、授业、解惑的窍门多种多样。我认为,悬念应用于教学是一种好方法,教师们不妨试一试悬念带来的效应,它会让你教学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