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有乾坤 无声胜有言
2020-06-26朱惠敏
摘 要:古人学历史讲“左图右史”,图片在历史学习和教学中既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直观的教学资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历史图片资源,不仅可以辅助教师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理想象、历史解释等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图片;类型;意义;方法
翻开现在的初中历史教科书,真是图文并茂、色彩鲜艳。七年级上册第一课共有12张图片,第二课有13张图片。最少的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和十三课《东汉的兴衰》,各有3张图片。八年级和九年级的课均图片约有6张。教材出现这样的变化,一是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现在的学生就是看着动画片长大的,對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图片更感兴趣。“看历史书先看图”依然是绝大多数学生的习惯和特点。二是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直观形象的图片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使教材更具美感。三是为历史教学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文字的重要补充。历史教育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史料实证”,而这些形式多样的图片和地图既可以作为教学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印证文字结论的重要物证。
所以,用好教材中的图片(包括地图、示意图、图表、漫画等)资源,对历史教学来说十分有必要,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历史教材中的图片类型
(一)区域图
主要表现区域特征,如三国鼎立示意图、美国南北战争形势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等。历史的发展和流动性,会导致地区、国家或民族之间地域的改变,利用区域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而前后变化的两张地图,更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其地域范围有哪些变化,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建立正确的发展时空观。
(二)路线图
体现线路的延伸方向和途径路线,如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线路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这类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方位、方向变化和发生的相关史事。教师借助路线图可以十分形象而生动地讲解一些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情况和发展过程。
(三)关系结构图
历史教学中讲述到历朝换代、政法革新等内容时,往往有着诸多的矛盾关系或错综复杂的关联,用语言难以清晰表达的时候,借助关系图就可以形象地表达多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如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关于秦朝时政治建制示意图就直观地将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地方到中央的关系表达出来了。
(四)图形图表图
数据类的历史资料往往以数据图形、图表的形式出现。对于同类不同期或同期不同类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作出横向或纵向的比较。这类图片也经常作为历史材料出现于习题和试卷中。对这类图片的解读体现了当今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即历史解读与历史解释。
(五)历史照片
照片可以记录历史上留下来的一些实物,用实物证明历史的真实性,让照片把一些过去的已经流逝的现场情况重新勾勒在人们的眼前。例如,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为祖国强大而奋发,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爱国热情。
(六)漫画
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由于漫画的艺术性和冲击力,学生往往会在“会心一笑”“哈哈大笑”或“为之一震”之后,沉浸到历史情境中,联系史实展开合理的想象、分析或解释,从而对历史事件或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 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帮助学生形成宏观的、整体的认识
课本中的历史地图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的形势,一张简单的历史地图,可以反映的内容很多:事情的大致轮廓,地域疆土变化,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文化,历史时间前后变化。特别是古代史,往往文字简练,重点突出,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历史地图却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当时的整个面貌。比如七上第2课《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星罗棋布的原始农耕遗址,一下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农业文明分布之广、历史之悠久,自豪感也就油然而生。再如第7课《战国形势图》,让学生圈画出战国七雄的方位,再配以记忆顺口溜。又如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形势图》,一看就明白“鼎立”之状态,不需教师多言,即可理解。
(二)有助于梳理知识点,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图示
图片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往往可以让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故事变得形象生动,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七年级上册第4课,西周分封制等级示意图,第7课《都江堰示意图》,配合呈现当今都江堰实地照片,学生更容易对其构造和功能有深刻的理解,感受其设计的精妙、感佩古人的智慧。第9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将秦朝开创的从地方到中央的封建集权制用图示分解、示意,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该图示,将教材中的一些文字内容填充进去,从而将知识整体化。
(三)为历史结论提供史料实证
教材的文字部分往往是以“微言大义”的结论性的语句出现,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则需要大量的史料实证。历史图片的恰当运用可以将历史书上描述的历史故事情节以及需要讲述的重点知识凸显出来,并可以对书本上很多文字性内容进行补充。如新课标要求学生明白“研究古人类的主要依据是化石”“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教材提供了大量古人类的化石和遗迹的图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类似素材,从大量的实证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自己得出结论,而非教师生灌硬塞。再如,为了体现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材提供了13张各种青铜器的图片,充分利用书上的图片,已经基本能引导学生得出“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工艺高超”等结论。
(四)增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巩固学习成果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3课讲到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各方面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其经济更是首屈一指。教材中专门有一个子目介绍唐朝的经济状况,其中提到了手工业方面的制瓷业和纺织业,并列举了一些代表,如邢窑白瓷、越窑青瓷、蜀锦等。为了深化学习,可以出示《唐朝盛世经济》图,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得出一些新的知识:唐朝除了制瓷业、纺织业外,还有造纸业、造船业等也是领先世界的。进一步深化的话还可以引导学生看这些行业和重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得出与前代相比,唐朝南方的经济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将来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就为学习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埋下伏笔。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授之以渔”是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教材中的图片虽然是静止的,但其内涵丰富,有时“一图胜千言”。比如,七年级下册唐朝和明清瓷器制造业中分别有青瓷和青花瓷为其代表,两者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学生一不小心就会混淆或等同。这时,将教材中青瓷和青花瓷的图片进行对比,学生就很容易从外观上将两者加以区分。再如,九年级下册战后冷战的学习,教材中有一幅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利用此漫画,设置三个问题:1. 图中两人代表哪两个国家?2. 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3. 从漫画中直观看出哪国占据优势?通过三个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学生就比较容易入手,明确二战后美苏争霸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在此阶段美国处于优势。
(六)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学习往往主动探索较少,被动学习较多。特别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往往都是通过看书,而没有其他形象化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加逼真地了解过去的人文环境。为了让学生们具有更加良好的创造力和判别能力,需要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比如,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一课中讲述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教材中有一张《翻车》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中两个踩翻车汲水的农民,赤足踩在踏板上,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伟大。九上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一课中的《哥倫布登上美洲》插图,画面左部三个人正在将一个十字架竖起,从而带出探寻新航路的动因之一是传播宗教。
三、 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以下读图方法
(一)看图例
弄清图例是用好地图的前提条件。只有弄清了图例,才能有针对性地去看图、识图、析图。
(二)联教材
我们看历史地图是带有一定的目的的,即读图是为了辅助对教材正文内容的学习,所以联系教材是读图中很关键的一步。只有联系教材内容,我们在读图时,才能知道图上的哪些地点、线路是需要掌握的重点,也就是需要侧重记忆的内容。
(三)挖隐性
隐性知识,即隐藏在图中,而没有在教材中直接表述出来的内容。比如东汉宅院画像砖图,教材中配文介绍“图中屋主悠闲地对坐畅饮,起舞的雀鸟和洒扫的奴仆,衬托出一派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然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右边高高的瞭望楼和院中的大犬,可以反映出安逸祥和的背后是东汉难以掩藏的阶级对立和社会动荡。
(四)析缘由
结合所学内容对图片内容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如对比西汉与秦朝疆域,找出其最大的变化,并指出其原因是张骞通西域之后,西域与中原的往来联系日益密切,在汉宣帝时正式归属中央。再如教师将《沿海对外开放示意图》与《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两张地图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清政府通商口岸与如今沿海城市开放城市有何不同?”的问题,学生通过广泛收集整理历史知识,以两幅地图历史背景出发,总结分析出清政府处于殖民半殖民时期,备受强国凌辱,各通商口岸均是外国对中国主权侵犯的表现,而如今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进行的,是经济发展的对策。通过这种相似地图的对比,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总之,用好历史图片可以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讲清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时空概念,整体感知、深刻理解、增进记忆、融会贯通。因此历史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历史图片,而且要教会学生理解图片、分析图片、获取历史信息、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作者简介:朱惠敏,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