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2020-06-26马明礼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要立足生活本身,从身边的问题出发,从而达到数学学科服务于生活的转变。随着近年来逐步对教育理念的渗透,使其数学理论上升到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回归生活化教学成为了教学策略转变的必然趋势。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保证,为提升数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导向,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进而转化为更为积极的学习互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思考和积极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拉近学生生活体验和数学知识运用之间距离的教学方式。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人类在生活生产中思维有效碰撞产生的智慧结晶。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遵从数学学科发展的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赋予学生更多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学习体验,围绕生活化的情景串联起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正确看待。那么,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更好和数学生活化有机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分析、探究、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下来,本文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经验,就如何有效的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生活化教学是近些年来秉承新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促使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的过程。在生活化教学的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的实际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改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扮演着通过知识传递,提升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书本知识有机的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驾驭和有效运用。然而,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没有按照生活化教学的目标开展。在教学过程中目标单一,书本知识没有有效的迁移到数学知识的运用中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运用水平。教学目标决定了数学教学的总方向,也是把控学生知识系统化学习的脉络。然而,通过多次的听课发现,很多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的记住一个知识点,往往采用比较生硬的办法,对数学公式生搬硬套,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和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而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系统的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是学生思维碰撞和知识迁移的灵活运用过程。
(二)缺乏灵活处理理论学习和生活化的有机融合
数学学习是一个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共同进步的过程,通过学习系统的数学知识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保障,而通过生活化的实践则體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立足于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养成将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上,然而,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对数学知识的概念化,过于看重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更多关注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的理念缺失。部分教师过度重视理论性知识讲授,忽视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单纯的以灌输概念、公式等纯理论的东西,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学设计脱离了生活实际的延伸,没有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中寻找跟数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同时教学活动的开展多是一成不变的,以固定的习题为主,缺乏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真实体验。其次,部分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淡化,一味用生活化的数学开展教学活动。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生活化教学缺乏认识,对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停留在表面现象中,对如何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把握不准确,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看重生活化的问题,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支撑。
(三)教学方法陈旧,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脱节
数学教学方法是为课堂教学效果服务的,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教学方法,不善于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开展教学。殊不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过得探索发现和知识获取。如果简单的运用同一种教学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体系较为单一,不够严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随时变化的,通过单一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的。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出现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学有效性分析,也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说也是没多大益处的。
(四)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对生活的关注度不高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一种肯定,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究能力。生活化的数学更是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的数学问题中,通过有效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水平。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只注重成绩,导致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没有完全从学生长期发展方面进行量化,重视数学结果的学习。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导致教学评价与生活实际的距离相差甚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忽视对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联想。很多小学生虽然在成绩评价中处于较好的层次但是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导致数学学习没有自主性,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目的完全建立在考取高分,从而失去了教学评价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发展。
二、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在教学准备环节中贯彻生活化的教育观念
随着新的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围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延伸超脱了教室和书本的局限空间,进而转变为形式多样的教学互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提倡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社会也是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思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教学的准备环节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保持较高的数学探索意识。数学准备工作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也是教师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和根据学生学情有效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数学知识的特有魅力,也是关注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效联系的纽带。通过备课环节,数学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灵活转换教学方式,给学生设定合理的预习内容,为上课环节的科学合理化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学数学《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关于时间这个概念单独来讲的话,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抽象。所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一些生活中表示时间的实际物体来展开讲解,如钟表的构造,并且是如何计时的,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会在课余时间更加关注生活中相关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数学体验
数学教学离不开情景创设,而生活化的情景教学还原了数学教学的本相,使得数学问题以一种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再现生活画面的情景创设有助于提高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极大的启发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探索中。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生活化体验的主要阵地,生活化情景的创设关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和知识应用水平的提升。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数学体验,从而形成更为主动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有趣的搭配》时,可以创设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晚会时需要穿一套新衣服为话题导入,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3件不同样式的上衣,4种不同样式的裤子,让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搭配,选择一套衣服。通过这样的教学情景,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衣服搭配能够收获更多的数学体验。再比如,小学数学中的植树问题,也可以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这样的情景:“在植树节的一天,学校要在新修的教学楼前的走廊两侧进行绿化植树,间隔2米种一棵树,走廊全长40米,并且走廊的起点和终点都要种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围绕生活化的情景创设,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数学感知,使得情景再现,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体验和新的探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现实问题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对身边熟悉的物体进行感知和体验,这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三)在数学教学中引导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解决步骤
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一种思路进行数学解答,是新课程理念发展学生创新意识提倡的数学思维。一条老路走到黑,终会消磨掉学生本有的数学学习兴趣。随着小学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系统化,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数学问题分析能力,还要能够转变思维方式。将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化的情景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步骤。这样可以让数学问题能够在生活实际中进一步还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从而得到更多的解决途径。例如,在讲解《长度单位》时,学生对单位之間的进率不熟悉,时常在填写合适的单位这样的题型时闹出笑话。如果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实物为参照物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有效的化解学生的疑惑,极大的避免长度单位出现错误填写的现象。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渗透,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发展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的具体要求。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新尝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更多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马明礼,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