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在耳鼻咽喉科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2020-06-26张应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喉科班级教学模式

张应龙,刘 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庆 402160)

耳鼻咽喉课程是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一直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教学,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已经不合时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有研究表明[1],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在耳鼻咽喉教学中有着较大应用价值,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基于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价值,本文特选取我校耳鼻咽喉科专业两个班级学生作了相关研究,现将具体研究内容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2017级医学系耳鼻咽喉科专业1班和2班两个班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班:48人(男35名,女13名),年龄19~22岁,平均(20.05±0.25)岁;2 班:46 名(男30 名,女16 名),年龄20~22岁,平均(21.35±0.25)岁。实施教学前,对两个班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意义。就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统计结果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个班级由统一教师授课,2班实施的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按照教材体系开展,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然后借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1班实施的是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备课,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该病最近研究进展,再向学生进行讲述。同时,选择一些经典视频,结合视频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在授课时,采用穿插提问和双向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讨,鼓励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科室科研小组。针对授课内容,教师实施一讲二看三实践,“讲”是由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查阅文献,解决问题。“看”是教师结合授课内容,让学生观看专家讲解视频。“实践”即在教师讲完相关病例后,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1.3 效果判定

以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作为本次评判指标,考试成绩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各100分,考试内容由教师结合本次教学内容拟定,得分越高,表明教学效果越好。

2 结 果

学期结束后,两个班级的学生的考试成绩比较,统计结果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比较(±s)

表1 两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比较(±s)

班别 人数 理论成绩(分) 实践成绩(分)1班 48 93.5±1.5 95.5±2.52班 46 80.5±2.5 78.5±3.5 P<0.05

3 讨 论

耳鼻喉科这门专业的实践操作性非常强,这也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学,还必须加强实践操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味地按照教材来宣讲,没有深入剖析疾病研究进展,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要想培养出符合当代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改革耳鼻咽喉科教学至关重要。本校在实施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后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已经不合时宜,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符合了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注重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知识[2]。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实施科研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3-4]。同时,在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下,教师可以结合病例诊断和治疗,介绍该类疾病研究热点以及尚未解决的临床科研问题,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5-6]。另外,实施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还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通过此次研究发现,科研教学一体化模式在耳鼻咽喉科教学中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喉科班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班级“四小怪”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更正:
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的通知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更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