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价值与检验结果分析

2020-06-26韩梅林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产前检查检出率抗体

韩梅林

(内丘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邢台 054200)

产前检查是一种产妇在妊娠期间临床检验的方法,可以更好的了解母婴的情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健康意识也逐渐增强,产前检查也越来越被重视[1]。本文选取我院130例产妇进行研究,观察高危妊娠因素检出率、产妇满意度和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13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5例,年龄24~40岁,平均(32.4±2.35),孕周37~39周,平均(37.9±0.9)周;治疗组65例,年龄22~41岁,平均(32.5±2.27),孕周36~40周,平均(38.2±1.0)。将两组一般资料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检查,治疗组在一般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免疫检验项目检查。采集两组产妇的空腹静脉血液作为标本。用光激化学发光法检测产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HIV抗体;检测微生物感染情况,包括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胞疹病毒、弓形虫等。在检查中如果发现梅毒抗体呈现阳性,则需要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检测抗类脂质抗原的非特异性反应素,如果发现HCV抗体呈现阳性,则需要检测HCV-RNA。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高危妊娠因素检出率、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分范围在0~100,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用SPSS 22.0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率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高危妊娠因素检出率对比

两组产妇检查后,治疗组高危妊娠因素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妊娠因素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治疗组高危妊娠因素检出率对比[n(%)]

2.2 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产妇检查后,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检查满意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3 讨 论

产前检查的意义重大,通过检查可以更好的保证母婴的安全,更有效的发现产妇的健康情况,判断产妇是否有疾病。一旦发现产妇有疾病,要及时治疗,提高产妇在分娩时的安全性,降低对胎儿的伤害[2]。

表2 对照组和治疗组围生期不良事件率对比[n(%)]

表3 对照组和治疗组满意度对比[n(%)]

产前检查在常规检查的同时增加免疫检验项目,包括梅毒、丙型肝炎、肝炎病毒、微生物感染等。梅毒和肝炎病毒等疾病的传染性很高,对产妇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对人体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进行分析;丙型肝炎病毒可检测血液中的抗体、RNA;梅毒的检测主要是抗体血清检测[3]。

通过对免疫检验项目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产妇的高危妊娠因素,减少在围术期的不良事件,提高生育质量。

综上所述,治疗组的高危妊娠因素检出率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可以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因素,降低围术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产前检查检出率抗体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应用的临床意义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北京市通州区产前检查依从性研究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用人单位能否限定女职工产前检查次数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