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335平方公里,尼泊尔向印度高调反击
2020-06-25毛洁实习生曹思佳张怡杭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毛洁 实习生 曹思佳 张怡杭
尼印有大约1800公里的开放边界,600万尼泊尔人在印度工作。2015年印度对尼实施禁运,尼泊尔人反印情绪高涨,美国和西方国家介入尼泊尔,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尼泊尔脱离对印度的依赖。 新华社 ❘图
2020年5月20日,尼泊尔土地管理部长帕德玛·库马里·阿里亚尔(Padma Kumari Aryal)宣布,里普列克、卡拉帕尼和林皮亚杜拉是尼泊尔领土的一部分,这些地区被直接划入尼泊尔新版政治地图。 冯庆超 ❘ 制图
★“从以往尼印关系的轨迹看,尼泊尔此次的断然举措,应是超出预料,但危机进一步升级对双方都不利。”尼泊尔高调划线改图,可表明其维护主权的决心,汇聚国内民意支持并争取外部舆论的理解,增大了印度的压力。
“尼泊尔与印度实力悬殊,不仅现在如此,历史上也如此。但即便处于不利地位,尼泊尔也要奋起抗争。从这个角度来说,尼泊尔退无可退。”
面对印度在争议地区的频频行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尼泊尔正向庞大的邻居发起反击。
2020年6月18日,尼泊尔联邦议会上议院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与印度存在争议的335平方公里土地纳入新版政治地图。此前,尼泊尔官方表示将增加争议地区的哨所数量,尼军方高官还前往争议地区附近一处哨所视察。
对此,印度方面拒绝认可,并表示“该地图并非基于历史事实和根据”。
2020年5月8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为一条连接印度内地到里普列克山口的道路进行在线剪彩,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道路通车”喜讯。这条长约80公里的道路,正好穿过尼印争议地区之一的卡拉帕尼,缩短了印度到中国西藏“神山圣湖”的旅行时间和距离。
2019年11月至今,尼泊尔官方及民众多次抗议印方修路,他们将其视为“入侵”,并表达以外交谈判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的诉求。
但“印度从未表现出任何兴趣”。这片争议的土地,最早可追溯至百年前的英国和尼泊尔战争,未列出国境线细节的《苏高利条约》,给尼印两国造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尼泊尔对印度的依赖,都使其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印度在诸多问题上都不能平等对待尼泊尔。”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李涛教授对南方周末说,“尼印双方的领土争端短时间内恐怕难以解决。”
“朝圣”路线和水源地之争
印度北阿坎德邦的达尔丘拉小镇,位于尼印两国边境线上。这里背靠群山,面朝萨尔达河。以河水为界,河西归印度,河东一侧归尼泊尔。
印度Timesnow新闻网2020年6月21日报道,达尔丘拉小镇居民接收到了尼泊尔电台的反印宣传。
“一些尼泊尔电台在歌曲间隙会播放带有反印情绪的演讲。一些电台播放卡拉帕尼、里普列克、林皮亚杜拉三个地区的天气预报,将这些地区视为尼泊尔的领土。”多名受访者称。
在地图上,尼泊尔西北部的卡拉帕尼、里普列克、林皮亚杜拉三个争议地区,连成一条细长的“楔子”,嵌入中国和印度的中段边境,面积总计335平方公里。其中,卡拉帕尼地区的战略意义尤为重要。
这里海拔在3600-5200米,是印度境内卡利河(Kali River)的上游水源地。河谷尽头是里普列克山口(Lipulekh Pass),距离中国西藏普兰县城仅有30公里。
百年来,通过这条古老路线,大批印度教徒得以前往普兰县境内的神山圣湖——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朝圣”。同时,印度北阿坎德邦和廷卡河谷的布提亚人,也由此到中国西藏进行贸易。
2020年5月20日,尼泊尔官方发布一份新版政治地图,将上述三个争议地区直接划入尼泊尔领土版图。尼泊尔官员表示,新地图将会用于大学课本和正式文件中。
“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收回这片土地。”
尼泊尔政府向下议院提交法案后,总理夏尔马·奥利于6月10日发表演讲抨击称,自1962年开始,印度就派军队在卡拉帕尼地区驻扎,侵占了尼泊尔领土,印度还“人为”地以卡利河来划定边界。
在领土争议问题上,尼泊尔长期对立的多个党派也难得地捐弃前嫌,一致对外。“据了解,此次修改宪法有关版图的条款得到了反对党的一致支持,甚至包括尼南部地区的马德西政党,而这些马德西政党被认为是印度一手扶植起来的,对印度亦步亦趋。”李涛说。
据尼泊尔媒体报道,在6月13日举行的下议院投票中,275名议员里有258名议员投出赞成票,其余为弃权票,反对票0票;在6月18日举行的上议院投票中,59位议员里有57位议员投出赞成票,反对票同样为0票。
“就尼泊尔国内而言,高调划线是执政党和在野党一致同意的,这使得尼泊尔在与印度交涉领土问题时,拥有了坚实的民意基础。”李涛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近年来,尼泊尔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和反印情绪一直较高。包括尼泊尔总理奥利的上台,也是受益于其民族主义者形象。
就在尼泊尔联邦议会上议院对宪法修正案表决前夕,当地时间2020年6月17日,尼泊尔陆军参谋长塔帕和武警部队监察长卡纳尔视察了两国领土争议焦点——卡拉帕尼附近的一处边防哨所。据媒体报道,两人听取了部署在当地的武警部队小组的简报,并检查了由尼泊尔军方修建的公路。
在尼泊尔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后,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种人为扩大声索范围的做法,不是以历史事实或证据为依据,是站不住脚的。这也违反了我们当前以谈判方式解决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的相互谅解。”
2020年6月15日,印度方面再次发出了一个“带有和解意味”的信号,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称,将通过会谈来解决双方间的“误解”。
“从以往尼印关系的轨迹看,尼泊尔此次的断然举措,应是超出预料,很难说是一时情绪使然,不排除掺杂其他因素的考虑,但危机进一步升级对双方都不利。”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张力教授认为,尼泊尔高调划线改图,可表明其维护主权的决心,汇聚国内民意支持并争取外部舆论的理解,增大了印度的压力。
尼泊尔已退无可退
尼印两国的领土争议,最早可追溯至1814年的英尼战争。
彼时,尼泊尔正处于廓尔喀王国时期,英属东印度公司发动了侵略廓尔喀的战争。战争中,廓尔喀士兵的勇敢和忠诚给英军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直接促使了战后英国开始从廓尔喀招募雇佣兵。1816年,在英军的压倒性优势下,廓尔喀遗憾战败,并签订了《苏高利条约》(Sugaul Treaty),大约三分之一的尼泊尔土地并入当时的英属印度。
条约中规定,卡利河是两国的分界线。不过,关于卡利河的源头,条约中并未交代,这为两国不同的解释理解埋下了隐患。
在随后的双边争端中,尼泊尔方面认为,卡利河源头应在林皮亚杜拉,而印度方面则认为,卡利河源头应该在里普列克山口,边界争议由此而来。1947年印度独立后,继承了大英帝国与尼泊尔王国的条约,边界也继续维持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1857年爆发的印度大起义中,尼泊尔曾派兵帮助英军镇压印度土兵。起义平息后,为了表示对尼泊尔的感谢,英国殖民者归还了部分尼泊尔领土,而这也构成了当今尼泊尔的主要国土范围。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度军队进入卡拉帕尼地区开展军事行动,实际控制了该地区,并设有安全哨卡。
尼泊尔对此的异议一直没有断绝,但由于国力悬殊,印度一直未理会尼泊尔的主权申索。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张力教授介绍,双方均承认存在领土争议,虽建有对话机制,却因印方的冷漠难以实际开展。
2019年11月,印度修改宪法370条款后公布的新地图中,除了克什米尔和拉达克等地被列入印方版图外,印尼争议地区卡拉帕尼也被划入印度北阿坎德邦所属。尼泊尔公开表示拒绝,并要求对话。
2020年5月11日,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学生们走上街头,他们举着“印度,请尊重尼泊尔的主权!”“停止侵占!”等标语,聚集在印度驻尼泊尔大使馆前示威。
在尼泊尔国内社交平台上,也迅速出现了“抵制印度”的热议话题。
“从2019年11月印度将争议地区划入地图,再到2020年5月道路竣工,印度对这块争议地区的实控力在一步步增强。”深圳大学环孟加拉湾研究中心戴永红教授告诉南方周末。
▶下转第6版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毛洁 实习生 曹思佳 张怡杭
6月21日,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一家人在自家阳台练习瑜伽。尼泊尔境内有超过86%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受印度文化圈影响深远。但是,印度的多次经济封锁和政治干预让不少尼泊尔人产生反印情绪。 新华社 ❘图
◀上接第5版
“二战以来,印度对南亚周边小国如锡金、不丹的强势政策,让尼泊尔从政治精英到历届政府都很忌惮,对印度的领土蚕食和渗透非常警惕。”戴永红说,“尼泊尔与印度实力悬殊,不仅现在如此,历史上也如此。但即便处于不利地位,尼泊尔也要奋起抗争。从这个角度来说,尼泊尔退无可退。”
因此,尼泊尔的修宪行动不像“主动亮剑”,更像是“逼上梁山”。
6月12日,尼泊尔外长贾瓦利对“今日印度”电视台直言,此次修改地图是印度挑衅在先。印度The Wire网站评论称,印度轻视了尼泊尔方面的情绪。
李涛教授认为,由于宪法已经修改,尼泊尔已经几乎没有让步的空间,但该地区目前在印度的有效控制之下,尼泊尔也不可能通过强力手段夺回,这使其在未来的对话解决中,几乎没有任何让步的余地。
从亲密邻居到嫌隙渐生
历史上,印度和尼泊尔保持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被学者们称为“最亲密的邻居”。
在两国的教科书中,尼印关系常常被描述为“独特的”“久经考验的”“被共同的遗产、文化、文明、历史和地理所巩固的”关系。
从宗教方面来看,尼印两国确实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结。
据公开数据显示,尼泊尔境内有超过86%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受印度文化圈影响深远。佛教创始人佛陀出生在尼泊尔境内,却成道于印度并主要在印度恒河两岸传教,两国都有较浓厚的佛教氛围。
文化上的联系,一度掩盖了领土领域的纠纷——即使是尼泊尔议会批准了新的地图后,宝莱坞演员索桑·辛格·拉杰普特(Sushant Singh Rajput)的去世,也引发了尼泊尔人在社交平台上的哀悼。
“我们与尼泊尔不仅有地理、历史和社会上的联系,而且在精神上也有联系。”《印度斯坦时报》引述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的话称。
从经济上来看,尼泊尔对印度也有较强的依赖。
目前,尼印有大约1800公里的开放边界,600万尼泊尔人在印度工作。尼泊尔货币卢比与印度挂钩,前者依靠印度港口进行贸易。
对尼泊尔来说,经济上过于倚重印度是一把双刃剑。
2016年底,印度废钞风波曾严重冲击了尼泊尔的经济复苏,导致尼泊尔的贸易、汇款和旅游人数全部下滑。而尼泊尔在印的庞大务工人员也因印度企业减产而不幸失业。
更让尼泊尔感到“不安”的,是印度对尼泊尔的政治干预和经济封锁。
尼泊尔原是君主制国家。上世纪90年代至今,尼泊尔国内政局一直受到内战、党派斗争的困扰,直到2008年才正式废除了近240年的君主制度。2015年9月16日,尼泊尔才正式颁布君主制结束后的第一部新宪法。
然而,这部来之不易的新宪法,却受到了印度的“指摘”。
尼泊尔南部的马德西族群认为,新宪法具有歧视性,其族群利益受到侵犯。有报道认为,马德西族群其实就是移居到尼泊尔生活的印度人后裔。随后,印度以尼泊尔南部地区的安全形势不佳为由,陆续关闭口岸,对尼泊尔实施“非正式禁运”。
这次禁运造成尼泊尔汽油短缺,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据当时公开报道,“不少家庭开始烧柴做饭,因为校车没有燃油不得不关闭学校,尼泊尔航空公司的客机甚至到印度城市加尔各答加油。”
“2015年印度对尼实施禁运,尼泊尔人反印情绪高涨,美国和西方国家介入尼泊尔,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尼泊尔脱离对印度的依赖。”李涛说。
戴永红认为,印度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在南亚的战略位置极佳。而印度也希望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在这种日渐膨胀的战略心理影响下,印度开始对周边小国进行控制,继而引发领土争端、贸易争端等。
与不丹、曾经的锡金王国一样,尼泊尔和印度也曾签订和平友好协定,并在一段时间内在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接受印度的“指导”。近年来,尼泊尔政界人士认为,尼印双方签订的部分协定,实质上“将尼置于印保护伞之下”,有必要重新审视协定,以使两国关系平等。
尼泊尔总理夏尔马·奥利曾表示,“任何国家的大小或人口都可以大或小……但国籍不能变小或变大。所有国家都应获得行使主权的平等机会。”
转变的关键是尼泊尔多元化外交
2015年的“封锁”事件给尼印关系带来深深裂痕,此后双边关系也多次出现磕磕绊绊,一度出现撤回大使等“外交危机”。
另一方面,居安思危的尼泊尔也开始放眼国际,积极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实施贸易多样化、外交多元化。
2016年3月20日至27日,尼泊尔总理夏尔马·奥利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据报道,访问期间,中尼两国签订10项合作协议,其中包括青藏铁路将延伸成为中尼铁路。同时,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和尼泊尔外事国务部长拜拉吉在北京签署备忘录,尼泊尔获得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地位。
2017年11月,尼泊尔外交部一则“重启外交官语言培训”的消息引发关注。据称,尼泊尔外交部重启暂停近30年的外交官语言培训。“尼泊尔将开始恢复对汉语、阿拉伯语和法语的语言培训。选择这三种语言,是因为它们在当今世界上占优势地位。”尼泊尔外交部行政部门负责人阿迪卡里表示。
“尼泊尔位于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两个新型大国之间。在这样一个地缘政治的背景下,更适合进行多元化外交,不要只向南看,还要向北、向东、向西看。”戴永红对南方周末说,“鉴于尼泊尔山地国家及农业为主的国情,有人把尼泊尔比喻称中印之间的‘一块岩石,而我觉得,尼泊尔可以成为一个‘金条或者‘钻石。转变的关键就是尼泊尔的对外政策。”
近年来,尼印之间不太对等的国家关系有所改善,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此次在领土争端上向印度勇敢“亮剑”。李涛认为,“尼泊尔政局稳定是主要原因,尼共在联邦议会和各省的执政基础坚实,印度通过插手尼泊尔国内政治、影响政局走向的难度较大,使尼泊尔的执政者有了更大的底气。就外部而言,尼泊尔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加深,一定程度上使印度感到其在尼的地位受到‘威胁,需要改变过去的做法。”
不过,“争议地区目前为印度实际控制,尼泊尔也倾向于和平对话解决纠纷,通过武力夺回领土既不是其选项,也不太可能实现。”李涛对南方周末说,“印度可能采取一些反制政策,包括减少对尼援助、停止或缩小优惠政策的范围等,这些措施对尼泊尔的长期影响会逐渐显现。”
“印度会继续恩威并重,在利益补偿等方面对尼进行安抚的可能性较大。”张力认为,“尽快谈判对尼泊尔更有利,可争取兑现利益筹码,但是如果谈判努力受阻,可能消减修改地图产生的政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