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法典:成典为民的时代表达

2020-06-24魏青松

群众 2020年11期
关键词:部门法法典民事

魏青松

我国具有盛世修典的傳统。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事司法实践的经验积累,民法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的普遍增强,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民法典是部门规范法典化的宝贵探索。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各部门法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福祉。部门法的内涵更新及形式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立法技术的成熟力度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民法典编纂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众多学者的深入研究下,在“摸着石头过河”、推动民事相关立法逐步完善中,编纂形成的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基础性法律。这一历史性的法典化进程,必能为其他部门法的汇编与整合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必将大大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

民法典是立法活动时代化的生动表达。法律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要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法律就必须与时俱进,融合时代发展需要,有选择性地去陈出新。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以“日省其身”的态度,积极回应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革新,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维护人民权益。其中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专章规定,如对个人信息的使用,不能过度使用;采集个人信息的时候不能篡改,在信息储存和处理过程中不能擅自采集或篡改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思想,反映了编纂民法典的初心。

民法典是权益保障常态化的郑重宣言。《民法典》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引与规范市场交易以及市民社会生活秩序。其对人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提供周密的保护,使得民事权利法定化、法定权利可执行、权益保障常态化,可谓是民众安全感、幸福感的强大保障。尤其是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关注“生命尊严”,充满了人文关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将因民法典的诞生而被深刻影响,同时这一举措亦在世界民事立法史上开创了个人权益保护的新篇章。此外,民法典作为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将继续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指引,进一步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与市场公平秩序,并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汇业(南京)律师事务所主任]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部门法法典民事
论作为判例法典的《春秋》*——以复仇为例
民事推定适用的逻辑及其展开
论民事共同诉讼的识别进路
部门法的宪法化:理由、路径和边界
部门法的宪法化:新时代下部门法向宪法的靠近与转型
浅谈对经济法的理解
从法的部门和法域的角度来思考经济法的属性
加强民事调解 维护社会稳定
西夏法典的演变及缘由综论
民事保全:价值回归与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