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2020-06-24段霄寒
摘 要:一直以来,语文作为一项基础性的文化课程门类,其对于中职教育的开展与践行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这不单指对学生文化知识底蕴的积累,更能有效增强中职学生综合素养,助力中职院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战略性教育规划目标,而在此过程中,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价值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为切入点,并对其价值的实现措施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实现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我国人才市场需求急速扩张,为职业教育兴起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空间。而随着近年我国职业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中职院校也对语文教育做出来一系列的规划调整,但践行实效却不甚显著。这就要求我国中职院校需对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有清楚的定位把握,并采用科学的践行措施促进教学价值的有效实现。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探究
(一)语文教学重要性认知不足
当下,我国绝大数中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多是围绕就业形势及市场需求为标准所制定与展开的,面對其办学定位的局限性,很多基础性的文化课程,譬如语文,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加之中职院校学生自身对于语文教学并未形成必要的价值性认知,学习表现上相对散漫,与对待专业课的态度截然相反,思想认识比较片面。
(二)学生语文根底不扎实
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多数中职院校都存在生源紧缺的限制性问题,尽管近年各地院校招生力度与规模均在持续扩升,然而成效寥寥。在此情形下,很多中职院校只得被迫降低招生门槛,生源品质难以有效保障。这些学生,不但缺乏扎实的语文根底,同时在学习动机、能力等硬性指标上也不甚理想,给中职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极大困扰。
(三)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僵化
尽管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我国教育行业已践行多年,但反观当下各中职院校语文教学实况,仍有大量教师固守这单一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长期处在主导位,而学生缺乏主动选择权,学习自由被长期压抑,学习兴趣也就随之淹没。此外,由于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设计相对死板,教学方案的制定大多是根据教师的主观想法来展开,只知道向学生输授无差异的课本内容,却忽略了学生个体性的差别,未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贯彻到底,学生语文思维得不到有效锻炼,更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意味着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失空。
二、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分析
新课改战略部署的深化推进,使得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价值定位愈发明朗与清楚,有关中职语文教育的教学大纲明细也愈发完善。新时期的中职语文教育不但要彰显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等基本特质,更要将中职教育本身的办学特色融贯其中。换而言之,就是中职语文教学教职定位不仅要秉持一贯的职业需求导向原则,同时也应兼顾培育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全方位能力协同发展的人才培育目标。
三、中职语文教学价值的践行策略
要想保障中职语文教学价值的有效落实,必须要协调组织教学工作中的各项环节、任务,采取灵活、变通的践行策略。
(一)采取分组教学法,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可创新引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借此锻炼学生的竞争与团队协作意识。正所谓小组合作,合理的分组是该践行该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对此,教师在分组前务必要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点,综合学生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个人兴趣等多项指标,合理组织分组人员,力求挖掘组内每个学生的独特优势,实现个性互补。在具体践行措施上:第一,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进行系统化的抽调考察,以尽可能保障每组均衡的原则,进行人员分配,避免同组人员能力差异过于悬殊,从而做到合理分组,实现教学效果上的最优分配;第二,在小组人数的安排上,尽量控制在4-6人之间,确保组内成员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内,实现自身组内价值;第三,明确组内成员的职责分界,每各小组组设置一个组长,专职负责管理小组的各项学习事宜。
(二)制定详细的学习目标、规划,增强教学活动效率
要想保持高校的学习小学,学生必须要有自身明确的目标及详细的学习规划。对此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之效,通过设定详细的课题任务,驱动学生去深入挖掘自身现有资源及潜能,自发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与合作学习之中,利用该方法,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有更深入且全面的把握、理解,更能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内化及实际应用能力,保障课堂效益的有效提升,也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价值的有效落实。
(三)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作为衡量教学效益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正向的教学评价,可以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支持性动力,让学生重试学习自信。对此,中职院校应转变以往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模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第一,要加强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不应仅将传统应试所反映出的语文考核成绩、知识储备量等当做唯一的评价标准,学校及教师还应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的态度、方法、效率等各项综合因素;第二,在主体评价上,不能单一教师评价为认定结果,还应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元化评价模式,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兴趣,确保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自我能力的全方位磨练。
参考文献
[1]黄香花.中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
[2]范玉红.浅谈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与实现途径——如何展现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6).
作者简介:
段霄寒(1989-),女,汉族,湖北宜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