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020-06-24陈敏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8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陈敏红

【摘要】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材料中不仅包含语文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推进下,中学语文阅读也开始注重情感的渗透。但是从我国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对情感教育方面仍比较欠缺,所以还需要能够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语文阅读中的情感渗透。本文主要对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渗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情境交融。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渗透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承载着我国灿烂的历史文明。所以在语文阅读中,不能仅从文字上进行分析,还需要学生能够注重情感体和审美体验。特别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能够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教学中,进而实现情有“读”中,情在“读”中的阅读效果。

一、转变阅读教育理念,认识情感教育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使得情感教育的重视度不断地提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能够通过教学内容的讲解以及言传身教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到情感体验的价值,进而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文字的分析,主要的阅读教学方法为先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然后总结每段的段意,再分析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方式完全忽视了情感教育的价值,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逐渐的降低。所以教师还需要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语文阅读中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比如,在《背影》这篇课文中,我们所要学习的不仅是朱自清的父亲的父爱,更应该将这种情感进行延伸,结合自身的经历,感受到父爱如山的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父亲背影的画面,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父亲,并提出问题适当地引导:“同学们,你们观察过父亲的背影吗?”“父亲的背还是挺直的吗?”“你们是否有过父亲送你出门,或者你送父亲出门的经历?你是什么心情?”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将阅读的资料与生活的情感体验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运用沟通技巧,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情感的体验需要从沟通开始,我们此处所指的沟通不是无所顾忌、漫无目的的谈话,而是需要语文教师能够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一个人的情绪会对其情感体验产生偏差,比如,一个人非常愤怒的状态下,很难敞开心扉接纳他人的意见,所以用恰当的沟通技巧来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平静的沟通环境显得尤为必要。在沟通的过程中,包括语言沟通、神态沟通以及肢体沟通等。而且沟通必须要以平等为前提,尊重学生,进而使沟通更加顺畅。比如,在学习《敬畏自然》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针对课文的内容与学生进行沟通,首先表明教师与学生平等的立场“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大自然的衬托下,我们都是一个非常渺小的个体。”通过这种沟通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地位,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自然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摇篮,通过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同学们对自然有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以后我们又该如何做?”这时候学生就会纷纷表示“保护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我们的环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会更加丰富,同时拉近了学生与自然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爱护自然、爱护生命的同时,也能够产生一种敬畏之情,这是教师与学生语言沟通的结果。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敬畏自然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在以往的生活中,自己做过的一些保护自然或者无意中伤害过自然的事情,然后对于有过保护自然经历的学生给予赞赏的微笑,对于有过无意中伤害过自然的学生,给予一个惋惜的表情,同时鼓励这些学生在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们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通过这种沟通的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和学习氛围,进而使学生能够寓情于文,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和阅读效率。

三、遵循学生情感发展规律,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除了学生的课内阅读外,课外阅读也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所以课外阅读的材料选择比较重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情感发展规律等为学生推荐阅读材料,进而防止在课外阅读中产生阅读障碍。

首先,在阅读材料的推荐中,需要保证阅读的材料必须是积极向上的作品,能够为学生传输正能量。比如,《假如再给我三天光明》,积极向上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精神力量,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推动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成长中所必需的精神食粮。

其次,推荐的阅读材料中需要包含对生命、时间、自然等存有敬畏的材料,可以是古诗词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中华文化精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通过对这些诗词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不同时代的古诗词所创作的背景不同,学生结合创作的背景,阅读和品味文学作品,更有利于学生融入到阅读材料的情境中,感悟语言的强大情感表现能力。

此外,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中,还需要注重美的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对美的感受,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以课本中的《荷塘月色》为例,作者对月光下的荷塘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而且在描写上加入了很多引人入胜的词语,利用简单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月色、荷叶、荷香、荷花以及荷韵的美好画面,展现出了月色下荷塘的美景。在阅读这篇散文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作者的笔墨犹如一股清流缓缓的流淌到每一个读者的心中,经过这种清流的涤荡,使人的心灵更加通透。因此,通过这种极具美感文章的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了对学生的教育。

四、诱导疏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诱导疏通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情感理解和体验的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对阅读和情感体验的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教师需要能够把握情感的变化,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设置与阅读作品表达情感相符的阅读氛围。同时为学生设置情感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更好的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同时还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情感美。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事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获。同样以《背影》这篇课文为例,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为“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针对这句话,学生就需要有怀疑的精神,作者所用的“拣定”这个词,可不可以用“拣”一个字来替代。学生通过推敲后就会发现,虽然替换后不会改变原意,但是会使父亲的父爱大打折扣,“拣定”是对比后的选择,而“拣”则显得过于随意。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文字的奇妙。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阅读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情感以及审美的体验。在新课改的推进下,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语文阅读中融入情感教学,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惠忠.阅读教学之多元解读三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3(6):55-57.

[2]杨秀敏.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39-240.

[3]薛金生.中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微[J].读写算(教研版),2013(18):210-211.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