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位一体”构建小学生命教育新模式

2020-06-24周碧霞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8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新模式生命教育

周碧霞

【摘要】地震、火灾、溺水、疫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人身伤害等风险时刻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增强中小学生规避人身意外、防范公共安全风险的能力,显得十分必要与重要。本文基于小学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开展分析,结合当前“抗疫”时代背景提出凝聚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力,构建小学生命教育新模式,以期为小学生命教育模式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三位一体;小学;生命教育;新模式

一、小学阶段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命教育首次被纳入到国家级教育文件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生命一词最早出自《战国策·秦策三》:“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生命不仅指个体意识的留存,包括了精神、意志以及信念,还包括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怀和敬意。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尚停留于形象感知,生命教育过程中应将抽象生命价值转变为学生便于理解的内容。根据小学生思维特点与小学阶段教育工作开展特点来分析,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内容:(1)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的可贵,不仅尊重自己的生命,还珍惜、尊重他人及世间万物的生命;(2)激发生命。挖掘属于自我生命的特有潜能,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因材施教,激发生命活力;(3)精彩生命。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人生,适时融入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教育。学校方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塑造身心健全的人格、发展爱己爱人的品质、增强保护自我的能力、提升适应生活的能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着学生成长成才,同理,生命教育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不足够的,生命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家庭、社会等各方主体的作用,形成多方配合、科学有效的小学生命教育新模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小学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凝聚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力,构建生命教育新模式

(一)拓展生命教育的第二课堂

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家庭、社区的氛围、风气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思想倾向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命教育应以学校教学课堂作为生命教学的主阵地,同时学校应积极与家庭、社区展开教育合作,拓展生命教育的第二课堂。2020年寒假期间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性公共事件,为了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各地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直播课程、线上答疑成为小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疫情防控期间,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大多数家长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这也为拓展生命教育第二课堂创造了条件。学校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班级联系群等多种途径向家长普及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知识,指导好家庭教育活动,强化亲情教育、感恩教育,融洽亲子关系。

防疫期间,正是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教育的契机,可以让学生更深切地珍爱生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能力,让学生理解责任与担当的意义。教师可通过直播形式给学生们上一堂生动直观的《生命教育课》,利用媒体上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抗疫”事件,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指导学生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让学生们科学地认识了疫情危险性,学会科学防护的基本知识,同时课程中穿插了抗击疫情一线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们全面了解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前“抗疫”大环境引导同学们关注家庭、社区抗疫防护状况,通过主题为“直播在校园,情牵到万家”的网络班队会,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抗疫”感人实例,让学生们感悟成长、体会坚强、敬畏生命、珍惜健康。

(二)开展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

1.开展亲子互动活动

随着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的提升,很多家长都希望参与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校、社区生命教育合作活动,学校更应认识到来自不同行业的家长亦是生命教育活动开展的最佳教育资源,学校可开展“家长进生命教育课堂”“社区生命接力”等家校互动、社区互动的生命教育活动。例如,“家长进生命教育课堂”就是向不同特征、不同职业、不同专业的家长发出邀请,设计与家长职业特征相关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家长当一次生命教育课堂的授课老师,特别让从事医生、警察等职业家长与学生互动分享自己救死扶伤的职业经历。

生命教育活动从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延伸至校内主题活动,以“生命小剧场”作为亲子互动生命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生命小剧场”不仅展示了学生参与生命教育的学习成果,互动表演中促进了亲子关系的融洽发展。学校可将校内活动做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为更多家长参与活动创造条件。学校还可举办“生命加油站”这类针对性丰富家长生命教育基础知识储备,在活动中了解家长指导孩子认识生命价值,交流家庭生命教育过程中遭遇的困难,选择一些适合亲子展开的家庭生命活动,搭配具体的辅导案例,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家长开展亲子活动、社区生命主题互动,同时教师可以回答家长的疑问,共同对生命教育关键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提升家长的指导能力。此外,学校还需要定时督促教师对家庭、社区生命教育过程进行日常指导与帮助,让学校对家庭、社区生命教育提供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的帮扶。

2.组织居家教育活动

“抗疫”背景下学生活动空间、学习空间都十分有限,学校应组织形式多样的居家教育活动,设计各类居家作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每天必做作业包括每天半小时经典书籍阅读、每天二十分钟新闻时事了解、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每天一次家务劳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寻找、学习、宣传基层一线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开展征文、绘画、书法、微视频、研究性学习、创意作品制作等形式多样的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家长应引导小学生至少完成一篇作文(或一幅美术作品)、一项研究性学习成果(或制作一件创意作品),全面反映小学生在此次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所感所悟。“将体验式教学与小学生命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探索”,还可以通过网络组织开展“如果我一名医生(护士、志愿者……)”等角色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抗疫阻击战中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逆行者”英勇无畏、共克时艰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三)完善小学生命教育评价体系

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小学生命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发现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优化完善。首先,评价主体。生命教育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应根据不同年段學生的认知发展,从学习态度、安全知识储备、学习效果等方面分层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班级范围内教师应对学生同时采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其次,评价方式。生命教育评价以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样化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健全多元化评价方式,具体评价方式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家庭生命教育档案袋、学生成长记录袋进行过程性评价、鼓励性语言评价等;最后,评价指标。小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不仅指防护安全知识,还包括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等。社区、家庭环境差异也影响评价指标的选择,不同家庭环境与学生拥有的不同生命教育场景,教师应结合小学生思维灵活、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设计多样评价指标,将学习专注度、亲子活动合作效率、社区服务参与度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此外,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也需要注意评价导向性,评价并非真正目的,依据孩子发展需求来促进其成长成才,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是最终的评价目的。部分家长认为小学生生命教育就是为了掌握一些危机应对知识,这不符合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掌握地震、洪水、火灾、瘟疫等灾害应对知识是增加学生情景体验,获得身心成长的有效路径。家庭生命教育评价方式具有更大的创新空间,通过短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汇报演出,在线上课程教育反馈栏中增加学生自评与家长评价的内容,从而提升评价的即时性、互动性,增强学生多维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贺文静,田夏彪.小学生命教育实践质量提升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2):5-8.

[2]牛红荣.体验式教学在小学生命教育中的运用[P].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2018:312-314.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新模式生命教育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