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境追随儿奄的成长
2020-06-24王娜
摘要: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为本”的班级环境创设,要求教师基于儿童立场,珍视环境独特的价值,追随儿童的个性、兴趣和发展,捕捉幼儿经验,结合课程建设,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开放式、动态化、互动性的环境,让儿童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与环境产生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儿童为本;班级环境;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0.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9094(2020)05B-006 8-04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的实施途径之一,就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环境作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互动、探索与学习的“容器”,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在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班级环境创设中,教师习惯于将幼儿作为环境创设的客体,更多地从成人视角去思考和创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环境,忽视了儿童本身的需要和喜好。班级环境创设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成人包办多,幼儿参与少;个别操作多,合作探究少;限制约束多,互动交流少。这与《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的“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充分发掘和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综合影响,重视环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的精神相违背。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主体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体现“环境是孩子的,孩子是环境的主人”的理念,我们开展了“儿童为本”的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遵循从“在那里”到“在说话”、从“在说话”到“在感知”、从“在感知”到“在创造”的创设原则,从三个方面人手,让班级环境追随儿童的成长,最大限度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一、追随幼儿发展,捕捉幼儿经验,创设有准备的开放式环境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孩子成长初期,教师要顺应他们爱探索、爱研究的发展天性,支持鼓励幼儿去发现、创设自由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要有“儿童本位”的思想,能够从儿童角度出发,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学习发展规律的有准备的开放式环境。
开放式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具有丰富性、启发性、平衡性、多元和层次性、能否引发幼儿认知冲突等特征,创设的点子不是教师绞尽脑汁的设计,而是源于幼儿结合已有经验的设想与决策。我们倡导室内游戏区域动静结合,开放与封闭结合,让环境布置立体、灵动而有挑战性。以往空间区域规划都是教师事前设置,规划好告知幼儿,幼儿对班级区域环境划分性、关联性、功能性与相关规则总是弄不清楚,需要教师反复提示。现在,教师把“话语权”交给孩子,让幼儿讨论决定,发表想法,规划班级空间区域环境的布置。在参与规划中,有幼儿建议:“我们可以把科学区与窗边的自然角靠在一起,这样在自然角中能观察到动、植物生长,能在科学游戏中玩一玩,试一试。”有幼儿提议:“我们可将拐角处娃娃家和门口的生活区集中摆放,玩的时候,大家可以商量合作游戏。”还有幼儿建议:“我们还可以把图书角、美工区联合,先在图书角里选择有趣的故事,然后在美工区画出来,最后根据绘画故事,再编成一本书讲给同伴听,一定非常有趣。”……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孩子们成为班级环境的主人,对区域环境的空间设置、功能作用、玩法规则有了明确的感知和了解,为他们在后续区域环境中的自主探究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精神环境具有宽松、民主、包容性,充满安全和信任感,能获得教师支持和同伴合作,产生良好的师幼、幼幼互动,例如:秩序感是帮助幼儿与环境建立互动的基础条件,以往我们会在班级墙面贴上由老师事前画好的规则图片,用隐形的环境来规范孩子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现在,我们的做法是:商讨规则,达成共识;用简笔绘制标记,外显识别;张贴墙面及游戏区域,自主管理。师幼通过民主研讨,自主制定了“班级公约…‘一日生活图示”“游戏规则标记”,将规则意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人人遵守,个个执行(包括老师),形成了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和秩序感。在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的归属感和责任感都得到了增强,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
有准备的开放性环境,贴近儿童的生活,丰富儿童的经验,让儿童与环境产生互动,追随儿童的发展,激发儿童的创想,引发儿童的思考,真正体现儿童的立场。
二、追随幼儿兴趣,结合课程建设,创设参与性的动态化环境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环境是“潜课程”,班级环境的创设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活的课程。教师要追随孩子的兴趣和行为,在环境中还原与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与痕迹,创设出幼儿积极参与的动态化环境。
动态化环境是幼儿进行课程学习和自主游戏的载体。在创设中,教师一方面要研究幼儿.对幼儿的兴趣和阶段性需求进行分析判断,以此作为环境创设的依据;另一方面,要研究环境创设中的材料,对材料的玩法、价值、难度有充分的思考,操作中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实现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展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最大限度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我们尝试了以下两种方式:
1.适度留白,幼儿变被动为主动
我园地处江边,孩子们都有乘轮渡过江的体验。我们乘的是客船吗?江边有装沙的货船吗?渔民打鱼乘的是小篷船吗?……班级里不少孩子对长江边的“船”发生了兴趣,我们聚焦幼儿的问题,运用调查表、问题树、思维导图等形式,创设了“多种多样的船”“宝船公园”“认识辽宁舰”等课程环境,让幼儿对“船”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们在班级墙面预留一个区域,让幼儿自主参与布置。孩子们带来了中山码头乘船、公园划船的照片,各种画报、杂志上收集的不同种类船的图片,经过自主商议、设计、制作,一面“多姿多彩的船”展示栏呈现眼前。因为是亲手搜集制作,孩子们格外珍惜,交流异常热烈,探索的欲望不断加深。不久,幼儿对古代的“船”又发生了兴趣,教师及时组织孩子参观宝船公园,鼓励幼儿用记录表、拍照、绘画等形式记录场景。回到园后,孩子们结合图、文、记录表、照片,分为小组,以网络图的方式梳理出古代“船”的演变,在预留区域再次展示古代“船”发展的脉络。课程不断深入、丰富,幼儿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孩子们利用矿泉水瓶、小木片、泡沫板等材料,动手制作出造型各异的“未来船”,并将30个手工“船”摆放成大船的外形轮廓,自主创作“多种多样的船”墙面主题环境……让有关“船”的课程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墙面留白,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引领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教师追随幼儿的学习轨迹,及时捕捉、生成幼儿兴趣点,发挥班级环境的“第三位教师”的作用。
2.提供材料,教师变幕前为幕后
我们依据幼儿当下的状态,根据材料的内容特征,灵活多样投放材料,促使幼儿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方法与材料有效互动,支持孩子的发展。2019年下学期,我们尊重孩子的需求,延续中班“蛋”的课程活动,新设区域游戏“彩蛋博物馆”。博物馆内容来自孩子们的兴趣点,将益智、美工、生活等融合在一个学习周期,全方位开展。我们投放了低结构材料,设立了“材料超市”“百宝箱”等,让幼儿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操作活动材料,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主尝试、探索、引发更多的创造性活动,如:用稻草搭建鸟巢、用kt板建造鸟基地、用薯片盒建造孵化器等等。孩子们从自发生成的玩法中,不断地将自己的兴趣引向深入,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原有的经验不断地受到挑战,对材料特性的理解、对整体经验的建构更加深入,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获取了多元的发展。
参与性的动态化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是一种由量到质的推动,班级环境创设不再是单纯的美化,而是呈现儿童课程学习的需要、课程探索的轨迹,让幼儿的学习、探究过程更加深入、生动、有趣、有效。
三、追随幼儿个性,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合作的互动性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班级环境的创设不仅要有孩子的自主参与,而且应向家长开放,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帮助,让不同个性的幼儿获得更多学习与发展的可能,进而创设家园合作的互动性环境。
合作的互动性环境,是指幼儿园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如材料的收集、调查表填写、主题课程的前期准备等,及时向家长介绍班级主题活动的目标和一些主要活动,请家长在班级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家长由“旁观者”变为“陪伴者”,由“陪伴者”变为“参与者”,让家长在环境创设中和孩子一起观察、学习、生活、体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和谐发展。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三种家长参与环境创设的方法:
1.网络互动法
幼儿家长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每次在环境创设之前,我们会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让家长了解我们下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家长对于这种信息网络公开的方式给予肯定,主动配合我们工作,收集了各种与主题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料,大家借助网络平台分享互动。如:主题活动“我的家乡南京”,为了增加幼儿对家乡南京的感性认识,很多家长在网上为孩子找了许多南京风景名胜图片,在班级QQ群或微信平台上发布;有的家长利用VUE、剪影、美摄等App制作网络小视频,发在群中给幼儿观看;还有一位在旅行社工作的家长视频连线,进行网络直播,孩子们现场提问,“云”端游金陵。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们打开了眼界,满足了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也丰富了教师的认知。此时,家长不仅是材料的提供者,也成为教学过程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家园携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义工参与法
我们挑选热心支持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家长作为代表,采用义工的方式,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家长们依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特点和专长,走入园内,配合教师共同进行环境创设。如:成成的爸爸是室内装潢设计师,在班级布置环境时,成爸爸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忙进行区域设计、空间布局,使得班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化;菲菲的爸爸是大学教师,在端午节来临之时,他给孩子们讲解端午节的传说和屈原的故事,并且准备了粽叶和绳子,带领孩子们动手包粽子,让幼儿寓玩于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在班级的一些大型活动中,我们也会和家长义工就环境创设、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沟通,家长义工也能依据孩子们的个性需求和工作职能,做出积极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确保活动的成效。
3.亲子评议法
“儿童为本”的环境创设,让班级内的墙面和区域都成为幼儿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自主创造的场所。我们发现,因为是自己不同个性的“杰作”,孩子们介绍起来都是滔滔不绝,喜形于色,于是我们鼓励幼儿把作品介绍给家人,让他们利用父母来园接送的环节,与父母一同分享自己创作的喜悦。我们在墙面预留版面,让家长在孩子作品旁边留下感言,提出建议,增加亲子和家园之间的互动。家长们也非常高兴,发现自己收集的物品、调查问卷、亲子手工及时地得到呈现,不仅得到了老师的重视,还有利于孩子个性化的创作与表达。他们纷纷参与互动,留下自己的真知灼见,在亲子评议中激发了参与感、认同感,拉近了家园距离。
“润物细无声”,环境所释放出来的教育能量,有时比教师的直接引导更具影响力。“儿童为本”的环境创设,让班级环境发生了整体的优化,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探索中更加积极主动,表达的方式也更趋个性化、多元化,儿童的发展更显张力和活力。作为教师,在探索班级环境创设中,更新了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学会了从包办代替转为放手支持。从开放性环境氛围的创设,到动态化环境课程的构建、互动性环境资源的联动,教师一直在追随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留下孩子学习的痕迹,与家长共同收获孩子成長的快乐!
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儿童为本”的班级环境创设理念,坚定儿童立场,用爱和智慧去营造属于孩子的环境,使班级环境散发浓浓的儿童意味,成就孩子童年的幸福与快乐。
责任编辑:丁伟红
作者简介:王娜,南京市江北新区浦东幼儿园(江苏南京,210031)副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