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定位目标 提高教学效益

2020-06-24陈晓锋

考试周刊 2020年50期
关键词:效益语文教学目标

摘 要:面对统编本教材,不少教师颇感困惑,出现了认识模糊、目標不明、方向不对等偏差,语文教学效益不尽如人意。在教学中,可以从“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学段目标”“把握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遵循学习规律,落实课时目标”等方面入手,精准定位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目标;语文教学;统编本;效益

一、 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学科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底线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从内容、评价维度不仅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还明确了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该学到什么、达到什么标准。

以第二学段“阅读”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共列出了9条要求,引导教师要重点把握五个方面的目标。

(一)把握学科属性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会“读”。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逐步学习默读、略读,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贯穿阅读教学全程,联通课内课外,聚焦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将“读”的目标分解到每册教材、每个单元,细化至每篇课文、每节课,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二)突出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高度重视阅读方法指导,着力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语文能力。如,对“默读”的要求是“初步学会”,具体能力指标是“不出声,不指读”,这是对阅读能力提升和方法习得目标的进一步提升。学习“略读”则是对第二学段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递进式发展的科学安排。

(三)明确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不仅明确了各年段阅读的目标和内容,规定了朗读、默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还提出了阅读各类文章的共性的基本要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细化了各类文章的阅读目标,如第二学段对阅读“叙事性作品”和“优秀诗文”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能复述大意,感受其中的形象和语言,有自己的感受,并能与人交流,阅读“优秀诗文”时,注意体验情感,领悟作品大意。从第三学段起,《课程标准》出现了与文体相关的阅读要求,如第三学段对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简单的非连续文本等文体均提出了阅读目标和要求。

(四)注重语言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倡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积极有效的语言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进而掌握母语特点及运用规律,不断提高口头和书面交流沟通的能力。这方面,《课程标准》有专门的论述,如要求第二学段学生应在课内外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并能乐于与同学交流。

二、 把握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

部编本教材在编写理念、教材内容、体例结构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新思路,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具体引导和有力支撑。

(一)紧扣“双线”,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单元结构形式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从三年级上册教材起,每个单元的开始都设有“单元导语”。“单元导语”直接揭示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导语”一般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单元人文要素,第二部分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阅读、习作等方面指出教和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单元导语”的设置,有利于教师明晰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设置的人文要素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确定的语文要素有两方面,分别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写书信”。单元导语,简洁明了,点明了单元教学目标,为教师预设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教学提供了帮助,搭建了支架。

(二)研读教材,明确教学重点目标

为了系统地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统编本语文教材中颇具匠心的编排了导学助学支撑系统,包括导语、旁注、尾注、文后练习及《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等。导学助学支撑系统将单元教学目标融通于单元教学全程,细化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教学版块。

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立是部编本的创意编排,四年级上册就安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第二单元),要点是学习阅读中的“提问”策略,具体要求是阅读时能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一篇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和一个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组成。本单元通过导语、旁注、尾注、练习、“交流平台”等导学助学支撑系统,聚焦单元教学目标,细化了每一篇课文的重点教学目标,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从课文前阅读导语看,本单元阅读要求呈现出梯度推进、逐步提高的趋势。开篇的精读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的一则著名童话。针对学生爱读童话的特点,导语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积极思考,尝试提出问题。这一阅读要求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学习起点低,学生乐意参与,自我效能感容易体验。第二篇精读课文《蝙蝠和雷达》是科普短文,也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课文导语在前一篇课文的基础上,阅读要求适当提高,让学生照样子针对课题和内容提出问题,并写在课文旁边和文后,和同学交流。第三篇精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则继续引导学生巩固前面所学,强化习练、掌握阅读中提问的策略。在略读课文《蝴蝶的家》导语中,编者的意图是放手让学生用学到的提问策略自主阅读,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并尝试解决。

再以文后练习中的“泡泡图”等提示语来看,本单元着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究、自主发展的意图更为明显。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练习中的“泡泡图”提示学生学会整理问题清单,学习从内容上提问的方法,即可分别针对课文的一部分或全文这两个角度提出问题。《蝙蝠和雷达》文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提问的策略,除了针对内容提问,还可以从课文写法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则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筛选问题,努力提高问题的品质。

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对本单元的提问策略进行了系统总结,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提问策略价值的认识,形成提问策略的行为图式,促进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单元导学助学支撑系统导学、导教的作用十分显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单元导学助学支撑系统的支撑、帮助作用。

三、 遵循学习规律,落实课时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学习规律,设置课时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彰显学科育人价值的必然选择。

(一)准确设定课时目标

在设定课时目标时,可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规范教学目标表述,要明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在设定课时目标时,要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创设学习效果达成的必要条件。预设的目标要贴近学生发展实际,力求可测量、可评价。

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设置如下:

1. 认识“豌、按”等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豌、按”等12个字和“豌豆、按照”等16个词语,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恐怕、僵硬、曾经”等词语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默读课文,能了解童话故事主要內容。

4. 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把自己的问题写下来。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可设置为:

5.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能仿照问题清单例子整理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学习、体会从课文整体、局部等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

6. 能借助主要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感悟生命的奇迹。

7. 了解安徒生,激发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设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还要根据学情以及教材等因素打磨教学流程。如上所述,目标(5)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的重点和难点。聚焦这个目标,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小组问题清单》和“泡泡图”,组织交流:清单中的三个问题分别问了什么、怎么发问的?(引导学生学会清楚、准确地表述提出的问题)

2. 指导学生再读《小组问题清单》和“泡泡图”,组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课文时可从课文整体、局部等角度提出问题帮助理解的方法)

3. 出示分组学习要求“仿照问题清单例子整理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如修改、归并提出的问题)”,交流自己的发现(如对问题进行分类等);组长汇总、整理大家的学习成果。

4. 组织各小组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师生参与质疑、评价。

5. 教师小结全班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运用到平常的阅读实践中。

在教学实践中,目标的制订还应考虑班级的整体学习基础和学生的个性差异等因素,这样才能做到精准定位,因材施教,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陈晓锋,江苏省扬州市,扬州高新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效益语文教学目标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