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正确性
2020-06-24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 2020年5期
周志强
齐泽克曾经分析学术话语创新的“托勒密化”:面对新锐思想,大家更愿意修修補补,直到旧的框架不得不崩塌,才形成“哥白尼革命”。这无意中解释了人文学术的窘困:大部分人愿意且安于已形成的话语框架,对于新的话语威胁,只愿意修正,不愿意转向;只愿意托勒密化创新,而抵制哥白尼式“搅局”。于是,“理解正确”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学界的“核心议题”。本雅明把十月革命看作是法国大革命的“重复”,但是避免了法国大革命的错误;那么,卢森堡所谓的“失败”之伟大不正在此凸显吗——没有法国大革命的“错误”,何来十月革命之成功?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质疑:你这样说符合……的理论吗?这个概念在……那里原意是这样吗?治学研究当然要建立在对经典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但也要懂得,黑格尔从来没有正确理解过康德;德勒兹和加塔利“刻意歪曲”着精神分析;拉康何尝真正遵循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创造,不在于是否“理解的正确性”,往往在于“错误的正确性”。
2020年4月于藏雾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