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四力”让典型人物不高冷

2020-06-24于林

记者摇篮 2020年6期
关键词:四力

于林

【摘要】典型人物报道,是电视媒体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引导力的重要报道形式。优秀的典型人物报道,可以塑造时代楷模、传递社会正能量。但在实践中,典型人物报道往往不接地气,宣传效果不佳。本文提出,对于典型人物报道,要践行“四力”,守好初心、担当使命,让典型人物报道凸显时代特征,实现价值引领。

【关键词】“四力” 典型人物报道 深化主题 创新表达

典型人物报道,是电视媒体挖掘时代精神、实现主流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报道形式。优秀的典型人物报道,充分展示时代精神和真、善、美的价值观,传递着社会正能量。但是,在实践中,有些典型人物报道往往内容和形式过于生硬,与受众的需求尚有一定距离,宣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语境下,电视媒体记者应积极践行“四力”,守正创新、突破瓶颈,以新的报道策略和叙事方式呈现典型人物形象,让典型人物叫得响、立得住,深入人心,真正起到社会示范作用。

一、夯实脚力:深度挖掘素材,展现家国情怀

典型人物报道,如果泛泛没有亮点,会缺少感染力味同嚼蜡;而如果加以拔高,则会用力过猛,令受众反感。夯实脚力,就是要深入到基层去,深入到现场去,挖掘出反映典型人物时代精神和内心情感的素材。“记者脚下丈量了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记者俯下身,才能贴近典型人物真实的工作和生活,感受其丰富的情感变化,这是典型人物报道有厚度、有温度的基础。挖掘鲜活的素材没有捷径,不能投机取巧,不能图省事,不能平空制造,就是要到现场、到一线。

融媒体时代,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报道,是无法打动受众的。新闻舆论传播的“影响力”,是靠走心的报道实现的。纵观让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报道,无一不是创作者以贴近民生的视角,扎根深厚的土壤,才发现了丰富的故事、听见了真实的声音表达。这样的素材沾着露珠、冒着热气,让记者的叙述不再干巴无趣,典型人物形象也不再模式化、脸谱化,他们的勤劳勇敢、勇于奉献、实干担当的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充分展示出来。

二、增强眼力:精准选取事件,实现价值引领

典型人物身上契合着时代精神,具有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积极作用,引发人们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增强眼力,就是要求创作者立足时代,有明确的辨别力,通过典型的人物故事,深挖典型人物时代特征下的独特精神内涵,实现价值引领。

典型人物报道最受垢病的就是模式化、套路化,好像典型人物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实际上,每个典型人物身上都有若干个层面、若干个故事,对这些故事和层面,记者要有提纯总结的能力。这就要求记者有一副“火眼金睛”,能够根据时代特点,深挖热点、亮点和焦点,选取典型人物个性化的故事和细节,展现典型人物饱满的个人形象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引发受众的共鸣。人物故事宜采取小切口形式,层层深入,以小见大,让受众能够读懂典型人物,并与之感同身受,形成心与心的碰撞,以此吸引和打动观众,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教育和引领作用。

三、深化脑力:深化主题思想,凸显人物魅力

对典型人物报道而言,增强脑力,就是要展示典型人物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彰显出典型人物应有的人格力量。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的典型人物报道,难以拥有传播力和长久的生命力。“记者能够在作品中真实地写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生动地展示其性格和心理,一定程度呈现社会背景和环境的宽度,就会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水平。”典型人物是有血有肉、积极温暖的奋斗者、追梦人。有的典型人物報道,为了凸显典型人物的高大上,创作者会刻意拔高,企图营造完美、高大上的人物形象。这不仅不会提升典型人物魅力,反而会因为人物太完美、不真实而损害了典型人物的影响力。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创作者应该把握受众心理,避免对典型人物形象产生异化。文由心生。记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典型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浓缩在细节和故事中,用新语态、新表达、新展现,在报道中融入真实的生活细节,采用对话、叙事、场景设置、矛盾冲突等方式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和内涵,让新闻事实、主题意义和传播效果达成良性统一,使典型人物报道呈现出厚度、深度和温度;让典型人物故事温暖人心,点亮荧屏。

四、提升笔力: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人物故事

提升“四力”,最终的落脚点是笔力。对于典型人物报道,要优化电视元素,丰富讲故事手段,在叙述上推陈出新,创新传播路径。

1.同期声“活”起来。人物要活起来,就要让人物说话。同期声运用(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和现场采访同期声),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说,同期声“活”起来,典型人物就立体起来。准确、生动的现场同期声,会使画面充满各种细节,也会让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得到鲜明的展示,有助于提升典型人物的活力和张力。

2.新闻故事化,捕捉矛盾点。新闻故事化,是典型人物报道常用的创作形式。故事精彩与否取决于矛盾性和情节性。典型人物报道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克服平淡的叙事,将新闻素材设置成故事情节层层推进,推动故事的发展。比如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提前铺垫等形式,增加内容吸引力。

3.硬新闻“轻”传播。对于典型人物报道,要实现传播的目的和效果,语言要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将情感话语与理性话语融合使用,形成“感性传播”,避免受众产生记者居高临下、自己被动接受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的典型人物报道,大都采取记者“在现场”的报道形式。记者作为观察者,以最直接的方式,把现场的感受传递给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五、结语

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新的时期,电视主流媒体在典型人物报道上,应该努力践行并增强“四力”,在内容生产、创新表达上多思考,让典型人物不再高冷,走进受众的心里,绽放出温暖的光辉。

(作者单位:大连新闻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陈伟军.典型人物的报道策略与文学技法.新闻与写作,2018年9期.

猜你喜欢

四力
提升“四力”打造防灾减灾“建邺模式”
以廉洁文化“四力”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以“四力”推动联动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用“四力”做深做透好题材——我采写器官捐献报道的一点体会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践行“四力”锻造新闻精品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构建新型话语体系 提高主流媒体“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