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新闻可视化让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2020-06-24白立辉
白立辉
可视化创新与主题的高度契合
受众口味的“喜新厌旧”,在倒逼可视化内容、形式的快速迭代。如今,“可视化”成为媒体融合进程中的关键词,以新颖活泼的形态迅速“圈粉”了大批年轻受众,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行动中,辽宁识大体、顾大局,在一系列对荆楚兄弟城市的驰援中,让“共和国长子”的形象得到全国人民的点赞。半岛晨报以辽宁14座城市的名义,推出以《一封家书往南国》为主题的原创公益海报,道出对江城兄弟的无限牵挂、惦念和祝福。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通过具有冲击力的视觉元素完成传播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达到可视化创新与主题高度契合的目的,在新闻可视化创新上作出了主流媒体的有效示范。
【摘要】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受众对象、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主流媒体采取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呈现新闻报道,可使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更容易赢得受众的情感认同,是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舆论氛围的重要途径。半岛晨报《一封家书往南国》以14幅创意海报,通过可视化新闻的方式更好地传递了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情感表达,极好地诠释了中华儿女血脉相通、雪中送炭的患难之情。
【关键词】新闻可视化;创意海报;情感表达
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受众对象、传播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主流媒体履行好职责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用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呈现新闻报道,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使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更容易赢得受众的情感认同,是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舆论氛围的重要途径。
从2018年开始,半岛晨报就积极地进行新闻可视化的探索,可视化新闻也从最初的图说新闻、数说新闻等简单形式,逐渐变成交互界面、信息图表、创意海报、创意H5、“39度视频”独立品牌视频产品等形式,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半岛晨报精心设计推出了一组系列创意海报《一封家书往南国》,一共14幅,以辽宁省“一家”14座兄弟城市的名义,向湖北、向武汉写家书、送祝福,以辽、鄂两地各城市的特点创作诗词,融合辽宁每个城市的人文地标作为视觉设计元素,每幅海报以书法作品形式展现。通过可视化新闻更好地传递了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情感表达,极好地诠释了中华儿女血脉相通、雪中送炭的患难之情。
一、从情感上,以家元素建立受众群体的归属感、认同感
辽宁医疗队由辽宁省各地的医院抽调人员组成,他们的亲友团何止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系列海报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辽宁不同城市用户的群体归属感和表达欲。家,是最具国人情怀的关键词,辽宁14座兄弟城市是一“家”,辽、鄂也是一“家”。海报主体创意采用14座城市分别给湖北写家书的形式,充分调动起辽宁14个城市用户的情感需求,将市民与家乡相连、14个城市相连、家乡与湖北相连、湖北与全民抗疫相连,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相通的内涵和外延挖掘、升华,以“家”字作为情感突破点,串聯起丰富的情感信息流,获得了受众积极、普遍的心理认同和表达认同,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和互动效果。
二、从视觉上,以城市符号展示辽宁全面立体的形象
主流媒体的新闻可视化创新,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才能正向激发受众的情趣。通过具有冲击力的视觉元素完成传播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达到可视化创新与主题高度契合的目的,是可视化仓」新的必由之路。
《一封家书往南国》的视觉要素是14城的人文地标,在系列海报中,这些地标不单是一个建筑或一处风景,而是关乎城市形象及城市文化的符号。所以,在符号选择上既要花费心思,也要有创新精神:沈阳故宫是辽宁历史文化的展示、大连跨海大桥是辽宁现代化进程的代表、抚顺雷锋雕像是雷锋精神的象征……这14个城市符号有的是历史沉淀的产物,有的是自然馈赠的代表,有的是时代记忆的丰碑。总之,通过这14个城市符号串联起整个辽宁的风貌,向受众展示出一个完整、立体、自信的辽宁形象,全面传达了辽宁精神。
三、从风格上,以古风诗词双关两省的深厚情谊
随着捐赠抗疫物资上的诗词走红,在这场全民抗疫过程中,古诗词、古风创作成为相互慰勉的一种特殊方式。这种带有浓重古典气息的文案,不仅高度凝练了鼓励、祝福、勉励,达到了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情感共通和交流,同时更传递了人民群众对坚决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一封家书往南国》的文案便采用这种古风慰勉语的形式,每封家书将一个城市地标与武汉相类似的地标关联起来,达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双关效果。比如“跨海大桥纵横渡,万里长江一带开,起宏图”,将大连的跨海大桥与武汉长江大桥通过诗句的形式巧妙联系在一起;再如“千里碧波鸭绿悠,烟波浩渺楚江流,雪融草青归渡头”则将丹东的鸭绿江与武汉的长江相关联。通过古诗词将两座城市地标相关联的文案提升了辽宁祝福武汉、辽鄂心相连的情谊表达效果,使整个创意更具情绪感染力和精神渗透力。
四、从形式上,以传统文化抒发厚重的家国情怀
中国人的家书崇尚纸短情长,来自于中国人含蓄内敛、深沉的表达方式。《一封家书往南国》可以说既有家书之“名”,也有家书之“实”,其采用书法、篆刻等传统元素,以传统方式行文,以书法作品呈现,抬头辅以“武汉加油”,落款辅以“辽宁一家”的篆刻设计,从形式、内容到细节,无一不增加了家书的真情实感和深刻意义,从而使得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同胞之谊跃然眼前,无声胜有声,有效传达了温暖、感动、鼓励、祝福等诸多情感诉求,传递着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五、从传播上,以“可视化+互动性”实现“破圈”传播
优秀的可视化新闻,自诞生可能就具备了传播要素,但不可忽视传播方式及渠道上的创新。传播方式及渠道的多元化,是可视化新闻加快发展及创新的重要保障。由于可视化新闻带有互联网基因,所以在传播方式及渠道的选择上就要考虑更符合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全媒体时代,用户不再像过去忠实于一家媒体、一种媒介、一种渠道。用户现在既是受众,也是传递者,是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可视化新闻的传播需要考虑更加多元的形式及平台,形成多元化传播渠道。
《一封家书往南国》首先发布于纸质、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平台,直观可看,易于理解,满足了受众需求。然后,半岛晨报又将14幅寓意深刻、设计精良的海报制作成视频产品,配以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以视频形式发布在腾讯视频、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这种集视觉、听觉双重表现形式的动态可视化作品,其整体传播效果都有了更大的提升。上线当天,全网阅读量超过500万,新浪微博上郎朗、孙楠、董洁、王雷、印小天等一批辽宁籍名人明星加入转发,将作品的影响推向了全国。《一封家书往南国》将个人、城市与家国命运连接,通过多维互通,以情动人,在众多相对严肃的抗疫报道中,成为特殊的可视化清感表达,实现了“破圈”传播的效果。
(作者系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党委常委、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