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课堂的措施探讨

2020-06-24周璇

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少数民族音乐

周璇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作为一个大杂居小聚居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共同进步,但随着时代发展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自从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充分与国际相交的“一带一路”建设展开以来,民族文化的价值得到重视,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也渐渐进入各大高校的课堂中。专业的知识理念和多元化民间元素相融合给校园课堂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带动了偏远地区的资源开发,有效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基于此,文章对少数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课堂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高校课堂

注:本文系桂林旅游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资源开发的高校音乐教育课堂应用模式研究”(2017JGB020)的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落后地区优秀文化的传承加大重视,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之交通不便导致这些地区的文化传播速度缓慢,这也使得部分民间工艺得不到有效发展,文化元素得不到发挥。如今,高校课堂为这些民间工艺与文化提供了与现代生活相联系的条件,在无形中保留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各民族间的距离。在高校音乐课堂上,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都能够利用自身的民族音乐与课堂音乐结合,在体味多音乐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经典的内容。基于此,文章对少数民族音乐融入高校音乐课堂的措施进行探讨,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多元化形式

(一)创新驱动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将各地元素进行大荟萃然后导入音乐课堂成为一种新型音乐教育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借鉴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将原生态的音乐进行推陈出新,将现代流行与传统整合,促进学生综合乐感能力的提高,给少数民族音乐带来发展的新契机。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自古以来就有多元音乐文化,前人对各地区民族音乐进行分析和比对,根据自身理解进行整合,才有当前众多优秀的作品以供后人学习。民族音乐扎根于民族生活,是从民族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元素,将生活经验、生活感悟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既是人类文化资源的瑰宝又是人们日常辛苦劳作的真实写照。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其发展方向,利用高校课堂促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更加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比较其中的差异,了解风土人情,广泛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

(二)音乐交相融合

少数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高校将原生态的文化进行美学渗透,丰富教育教学素材,深层次地开发少数民族音乐内涵,真正领悟其精髓,不断创新美学特征,让学生感悟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以此获得提升。从现代人的思考角度,探寻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从大自然中提取,创新新一代发展方向,进而实现民族文化大融合,争取最大限度地展现现代美学的发展。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们必须坚守正确的教育观念,合乎现代美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审美能力,借助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融合的发展契机,用美育打开同学们的内心世界,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净化学生心灵[1]。

二、专业性导向

(一)丰富文化内涵

一个民族的音乐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展现出一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最真实地彰显出浓郁的地域特征和长久的历史积淀,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少了人为过多的掺杂,其音乐魅力自然更为纯净。音乐是艺术的化身,借助高校音乐课堂将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艺术传遍世界。高校老师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走进基层,贴近百姓生活,寻味最朴实、最真切的音乐,静心感受当地的人文气息[2]。

(二)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高校课程标准要求,传承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将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融进课堂教育,使少数民族音乐在与校园课堂融合的同时,保留其原有的风格,紧跟时代的步伐,将现代技术与传统发展交相融合,在坚守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变革,结合当代音乐流行元素,促使音乐多样化,丰富音乐效果,以其特有的原生态环境为依托,探寻各民族文化的契合点,设置出包含民族音乐的专业课程体系。此外,在学习民族音乐的时候,尽可能打造具有原汁原味的课本素材,在没有过多更改的情况下仔细甄别教材内容,丰富其技巧性,为学生创造地地道道的民族音乐课堂氛围,为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部分地区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导致特色文化不能及时得到传播,因此,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开设相关音乐课程。在研究少数民族音乐进行高校音乐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研究者们必须细细斟酌各地文化内容,确保课程开设的价值[3]。

(三)创新教学模式

少数民族文化是当地民风民俗及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最能体现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发展成果。国家之所以能够长治久安,是因为各民族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时代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越发重视,少数民族音乐也因此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目前,正是将少数民族音乐融进高校课堂的契机,必须全力打造专业化的教学新模式,为后续发展做铺垫[4]。

三、多方面探索

(一)借助网络优势

当今信息技术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由于课堂空间的限制,以往的高校教师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一味讲授理论知识,往往是老师讲得激情澎湃,学生听得枯燥乏味,原本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变得无趣。此种授课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而且也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对此高校教师一定要重视,合理运用多媒体,让其能成为学生的第二位老师,丰富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想象力,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

(二)强化师资队伍

老师是高校发展的主力军,强化自身專业知识的学习,培养过硬的教学能力,是推动高校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潜在推动力。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避免学生在音乐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因此,高校要有目标性地培养人才,最大限度地为其创造学习空间。高校可采取多种奖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主动探知音乐的奥妙,以此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教师可定期进行教学调研,甚至到边远地区,深入少数民族生活,用心领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真谛。老教师是一个高校的宝贵资源,年轻老师要多向老教师请教,拓展音乐知识,提高教学能力。

(三)深入挖掘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历经发展基奠的瑰宝,将其渗透进当今课堂教材中,可帮助学生感受其文化的独特性,将其蕴藏的深厚内涵融入专业课堂中,强化教学,丰富学生音乐知识,强化高校音乐教学的民族性,充实学生们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性情的同时减少心理压力,增进民族情感,提升文化自信。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广泛吸收借鉴学生们的想法,结合当地民族文化背景,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循序渐进引导其融入课本教材的学习,让学生们与音乐对话。

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少有人会主动留心周围发生的一切,部分优秀民族文化的淡化甚至是消失,让人不得不思考,如何有效保护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内蕴少数民族人民的人文情怀和民族尊严,积极倡导学生利用闲暇时间主动去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强化保护意识,让民族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有效传承,要主动学习其中优秀的文化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保护。

作为中华儿女,生活在富饶辽阔的大中国,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让更多的人充分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宣扬是文化得以有效传承的保障。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课堂相融合,利用教学优势引起学生重视,长此以往定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树立新理念,促进新发展,完善教育教学体系的同时不断强化师资队伍,让更多感兴趣的专业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探索教学新发展。此外,运用现代媒体资源,不断拓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播途径,让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保存。

参考文献:

[1]徐菁菁.高校古琴课程设置初探[J].音乐创作,2015(4):182-184.

[2]侯新兰.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区域音乐文化传承探索: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例[J].音乐创作,2015(10):185-187.

[3]李丹.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资源的重置与整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30-32.

[4]郭杨阳.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23):82-84.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少数民族音乐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