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乐南词基本唱腔

2020-06-24郑莉萍

大观 2020年2期
关键词:曲调唱腔平板

郑莉萍

摘 要:将乐南词包含了平板、紧板、弦索、昆腔、北调、引子、尾声和外调等多种基本唱腔曲调。因为将乐南词中包含了昆曲、北调等其他曲调,昆曲为曲牌体,故认为其唱腔中板腔体与曲牌体共存,为多腔共和体。文章从将乐南词的七种唱腔曲调进行分析。

关键词:将乐南词;平板;曲调;唱腔

将乐南词的唱腔以平板曲调的“八韵”为主,“八韵”是由八个长短不同的乐句组成,每个乐句皆为一韵,其中,第一韵至第四韵为上四韵,第五韵至第八韵为下四韵。第一韵有五种固定的曲调起调,每种曲调在一个唱段中不重复出现,只使用一次。第三韵与第七韵韵尾一般会出现拖腔。下四韵规律性不强,上下韵可任意接唱。平板的落音十分有规则,上句常落在徵音、商音或羽音上,徵音、商音较为常见;下句一般落在商音与羽音上。

一、平板

平板是南词的一种基本曲调类型名称,是南词主要曲调之一。南词的平板曲调也称“八韵”,指的是一个腔段。它由八个句组成,分为上下四韵,对仗工整,每个句谓之一韵,第一韵为起韵,最后一韵为落韵。腔段分别由段头、段腹、段尾组成。段头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直接演唱一个腔句,二是演奏一个腔句或两个腔句的器乐引子。段腹就是基本曲调中腔句的反复变化,常常出现乐器的引子演奏完直接唱段腹的情况。段尾指的是最后一个句,即腔段的结束句。平板的节拍形式为一板三眼,即每小节有四拍,起韵通常在“眼”上。每韵演唱部分中间常有一次或两次间奏,韵与韵之间也有间奏。

南词传统腔唱中的平板曲调有五种起韵,即第一韵有五种固定的曲调,每种曲调在一个唱段中不重复出现,只使用一次。第二韵与第三韵的字数与别的韵不同,第三韵与第七韵韵尾一般会出现拖腔。第三韵的拖腔不另起一个元音,拖至六至十拍不等,常为六拍。第七韵的拖腔,元音是第七韵最后一个字的元音,直接就着第七韵的尾字开始唱,第七韵的拖腔一般为十拍。有时除了第一韵的起句外,第二韵与三韵的拖腔曲调基本相同,从第四韵开始略有变化。下四韵规律性不强,上下韵可任意接唱。

平板的落音十分有规则,上句常落在徵音、商音或羽音上,徵音、商音较为常见;下句一般落在商音与羽音上。在南词其他平板唱中,第一韵(起韵)和第八韵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曲调的基本主干音框架,而且在一个唱段中第一韵只能用一次,不重复使用。在不同的平板唱中第一韵的唱法也大不相同,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说明。平板的第八韵(落韵),其结束基本在商“re”音上。

二、紧板

紧板是平板的板式变化体,通常用平板的曲调,其节奏为有板无眼,即每小节只有一拍,唱的第一句从板上起唱。平板有完整的“八韵”结构,而紧板没有自己的结构,它在平板原有的曲调上演变而成,上下四韵的前两韵不变化使用,第三韵、第四韵、第七韵、第八韵均可变化反复作为紧板的唱段。将乐南词的平板节拍形式为一板三眼,首句起于弱拍。在传谱的时候为便于记忆和传唱,会先传成一板一眼,唱熟练了再改回一板三眼,传统唱本中不用一板一眼。对比京剧中的板式,京剧中有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二眼(三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无板无眼(散板),眼起板落为西皮,板起眼落为二黄,南詞中的平板应为京剧中的西皮平板。紧板即有板无眼,应类似于西皮“流水板”。梅兰芳大师曾说过:“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笔者认为,将乐南词板式运用应该更为丰富,不止有一板三眼和一板一眼,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名称上的改变。

三、弦索

南词的弦索是指一种转调而来的唱腔,一般是从平板唱腔转调而来,通常为宫徵调式,即上方纯五度的近关系转调,例如C调转G调、bB调转F调。平板唱腔用的是降B调,其转到F调的时候就是弦索唱腔。转调中出现变宫“si”,为宫徵调式的特征音。弦索可以作为平板的点缀,其基本曲调有正弦、五收弦、丑弦和混合弦。弦索的主要曲调为正弦,是由上下两个句组成的,通过两个句的反复来完成演唱。弦索运用的是“出凡”的手法,即转调手法。弦索运用转调手法后还必须转回原调,例如:C转G再转回C;而若是标“出凡”,可作为段独立使用,不需再转回原调。

四、昆曲

这里的昆曲指的是已经与平板产生融合后的昆曲,是将乐南词的一种曲调名称。其曲调部分有昆曲的影子,但已和南词融为一体,部分南词曲调,部分昆曲的曲调,演唱起来毫无违和感。遇见两种曲调差异较大的情况,也可用间奏八板头衔接得十分自然。这种南词化的昆曲自成为一种曲调,在南词中称为昆曲。

南词中的昆曲与将乐南词的平板曲调结合使用,但不混合使用,它是独立存在的。南词中的昆腔有行板、哭腔、哩罗、正调哩罗、丑调哩罗、鞑子调。

哩罗、正调哩罗、丑调哩罗与鞑子调应是南词流传至将乐后,结合了将乐地方特色方言与民间音乐或山歌产生的变异。“哩罗”是将乐方言,意指结构不严密。这种曲调字数不一,句子长短不一,音域跨度较大,具有明显的跳跃感,故名“哩罗”。哩罗常用到变宫“si”。鞑子调的名称来源于老唱本《昭君和番》里番兵的形象设计。

五、北调

北调,又名“北词”“文词”,高亢粗犷,是福建南词中一个重要曲调。明末凌濛初《南音三籁》卷首《谭曲杂札》中曾提及“忽又变而‘文词说唱,胡诌莲花落,村妇恶声,俗夫亵谑,无一不备矣”其中出现“文词说唱”,指的是兴盛于元明时期的“词话”说唱艺术,在明代中后期演变为“弹词”和“鼓词”两个系统。

北调分为北调头、正板、数板与流水板。北调头与南词头(八板头)一样,南词头可做所有唱的前奏,北调头亦可做北调所有唱的前奏。北调头一板一眼,最长为11节22拍,演唱北调前由乐队演奏以开场。正板和数板均由一个上句和一个下句组成,均为一板一眼,但数板不及正板长度的1/2。叠板也为一板一眼,节奏较之正板、数板更为紧密,常在高音进行,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适合表达欢快的情绪。流水板类似于紧板,一样为有板无眼,但紧板使用平板的曲调,而流水板则使用北调头的曲调。

在传统的将乐南词中,北调是独立唱,不与南词、昆曲混用。1964年,刘怀中先生创作《赵书记治水》时打破了南词与北调不混用的原则,不仅在同一唱本中让其混用,甚至在同一唱段中混用,效果极好,至今将乐南词的新创作中均将南词与北调混合使用。

六、引子和尾声

引子和尾声通常在结构完整的南词唱本中才会出现。

引子与南词头不同,南词头是乐队在南词演唱之前进行演奏,不需要演出完整的南词唱本,而引子通常是开场时或中场演唱的一种曲调。开场的引子称“点绛唇”,一二句通常为四个字,三四句稍长,六七个字,不分上下句。演唱的节奏亦不对称,旋律通常使用接下来即将演唱平板第一韵的曲调。引子偶有昆腔开场,但极少。昆腔做引子时唱词较为工整,分上下句,字韵分明。出现中场引子最多不过三句唱词,字数不对称,曲调均为演唱的平板长短中汲取而成。

南词中的尾声只有一个,称“清江韵”,前两句一般为七字句,字韵工整,后两句字数没有特别限制。清江韵汲取第八韵的曲调变化而成。

七、外调

外调指的是南词中的一种曲调类型。外调中包含了“小调”和“俳歌”。“小调”指的是“江南小曲”,由唱堂会的戏班子带进将乐。小调有很多曲调,种类多且杂,无法具体判断何时从何处流传,传播带有社会阶层的标识。传统唱本中未见小调和俳歌,故笔者认为外调与南词并非同时流传进将乐,应是将乐南词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居住人群的迁徙、外来人口的流动等因素将乐南词吸收了各地曲调汇聚而成。

俳歌类似于山歌,旋律简单,其特点在于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较为特别,通常用于较为欢快、诙谐的情节,所用的曲调应是将乐当地的山歌,与小调一样属后来吸收入南词,是将乐南词加入了当地山歌后的产物。

参考文献:

[1]项锡成.婺剧发展现状及传承问题的思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1).

[2]刘怀中.将乐南词和食闹音乐[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7.

[3]黄秀琴.福建南平南词源流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3.

[4]黄锐烁.宿松文南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6.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艺术馆

猜你喜欢

曲调唱腔平板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10%平板电脑市场销量下滑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超级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