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切除术联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
2020-06-24缪雅秋
缪雅秋,章 蓓*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研究中纳入受治于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我院肛肠科的86例慢性肛裂患者,全部患者中45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21-67岁,年龄均数(43.83±6.92)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14±0.25)年。以抽签法为依据将其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3例),两组患者对照资料数值间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1.2.1 A组
为A组患者实施的是肛裂切除术。为患者实施腰麻并于右侧卧体位下开展相关手术操作,先以正三角形切开患者肛门周围皮肤表层,皮下纤维化组织行锐性分离,一并切除肥大性肛乳头、肛裂溃疡、哨兵痔及周围病变组织后对出血点进行结扎;对肛隐窝进行仔细检查,若发现存在皮下肛瘘则及时切除。术后积极预防感染。
1.2.2 B组
为B组患者实施的是肛裂切除术联合外括约肌切断术。肛裂切除术的操作方法与A组患者相同;于患者右侧卧体位下实施腰麻,麻醉起效后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其肛管与肛周皮肤,于患者肛门六点钟方向或十二点钟方向与肛门边缘相距15mm处将肛门周围皮肤切开,在患者肛门内伸入一手食指后,用另一只手对外括约肌间沟和肛管皮下组织行钝性分离操作,外括约肌皮下部分利用游离钳夹出并切断,手术结束后无菌包扎,积极预防感染。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其中:①患者肛门、肛表疼痛症状于治疗后完全消失,裂口、创面愈合良好,肛门关闭、收缩等功能症状视为显效;患者肛门瘙痒、疼痛、便血等症得到改善,创面、裂口缩小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缓解,裂口、创面不愈合视为无效,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在总患者例数中的百分比为总有效率。②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评定利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完成,患者得分越低则疼痛感受越轻微。
1.4 统计计算
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与x2检验,数值加入SPSS 21.0予以计算,P<0.05代表数据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B组患者总有效率较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A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为(5.26±1.63)分,B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为(2.82±0.68)分,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统计检验结果为t=6.1784,P=0.0000,差异显著。
3 讨 论
相较于急性肛裂,慢性肛裂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一般更高,其肛门部位裂口更深、更大,且裂口周围往往伴有乳头肥大、痔疮、肛瘘,且瘢痕组织较易形成,溃疡发作反复并迁延难遇,导致患者苦不堪言[1]。
目前,临床方面一般以手术作为治疗慢性肛瘘的首选方案,其中肛裂切除术较为常用,此种手术方案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不甚理想[2]。为寻找出一种更为有效的慢性肛裂治疗方案,本研究在行肛裂切除术的同时为43例B组患者联合实施了外括约肌切断术。所得结果显示,较仅接受肛裂切除术的A组患者来说,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术后疼痛更轻微。
外括约肌切断术是一种通过将患者外括约肌皮下组织切断的方式来达到松弛肛门目的的手术方法,对血液循环的改善十分有利,与肛裂切除术联合应用可将慢性肛瘘患者的肛瘘及相关病变部位有效切除,更好弥补单纯肛裂切除术的缺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降低术后疼痛,还能有效促进其伤口愈合,可考虑将其广泛应用至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
由此可见,肛裂切除术联合外括约肌切断术对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