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宝社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129例临床分析
2020-06-24张萍
张 萍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100)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儿科常见疾病,是导致全球儿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首要原因,主要是通过院外的病原体发病所导致的肺炎,因此实施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及时的诊断,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死亡的概率,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基于此,本文分析和研究我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29例)的临床症状,以及该病的一些特征,从而不断加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能力。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8年5月1日~2019年4月30日在儿科接受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中随机选出129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病儿童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两个组,分别为片状肺炎组(23例)与支气管肺炎组(106例)。
1.2 诊断标准
患病儿童符合诊断的依据按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2006版)以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版)的相关规定进行制定,具备标准如下:第一:儿童最近临床症状为咳嗽,并伴不同程度的咳痰以及呼吸道疾病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第二:儿童呼吸快而短促,并且有的儿童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第三:儿童临床症状为发热。第四:儿童临床症状为湿性啰音以及肺实变体征。第五:通过临床检查,儿童的白细胞数量未超过小于4×109/l或者是超过10×109/l,并且有的儿童会有细胞核左移的情况发生。第六:儿童通过胸部X线检查,胸部呈现出间质性改变、片状等情况,并且有的儿童胸腔会有不同程度的积液。
儿童主要符合上述第五条和第一条第四条里面的其中一项,并排查一些其他因素,如,肺水肿、肺结核、肺血管炎症等情况,即符合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首先患病儿童必须在上面所讲述的诊断标准范围内,其次患病儿童年龄范围(大于2个月并且小于14岁)。
1.4 排除标准
第一:儿童患者的病例情况掌握不清楚的;第二:肺炎程度属于重症情况的患病儿童;第三:患病儿童在得病前两个星期内曾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第四:患病儿童有一些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以及存在一定程度的慢性腹泻或严重营养跟不上的患病儿童。
1.5 方法
患病儿童确诊以后,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首先,要登记患儿的基础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等;其次,医护人员要仔细的记录患儿以前的病史情况,以及这次患儿得病情况,变现的症状,包括患儿的血常规检测情况、胸部检测结果等,都要如实进行记录;然后,依据患儿胸部检查结果,将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129例)分为两个组,即片状肺炎组以及支气管肺炎组;最后,要结合患儿的实际患病情况和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并结合管理指南,有针对性性的对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包括使用抗感染药物、祛痰剂等。
1.6 观察指标
对比片状肺炎组与支气管肺炎组的临床情况、咳嗽天数以及两组实验的检测相关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运用SPSS 21.0软件,使用t进行合理的验证,用(±s)表示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情况,其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片状肺炎组与支气管肺炎组的一般资料对比
片状肺炎组与支气管肺炎组的资料对比,支气管肺炎组的患儿年龄显然小于片状肺炎组的患儿年龄,其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片状肺炎组与支气管肺炎组的性别以及临床症状对比,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比较(n,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比较(n, ±s)
注:与支气管肺炎组比较,at=-4.046,P<0.01
组别 n 性别(男/女) 年龄(月) 咳嗽天数(天)支肺炎组 103 56/47 49.11±23.26 6.90±5.38片状肺炎组 26 15/11 82.15±39.97a 5.69±3.47
2.2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出现发热、咳嗽,体温在39度以上的例数及出现干湿啰音及消化道症状的例数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实验室检查比较
片状肺炎组中性粒细胞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 论
CAP是儿科常见疾病,是导致全球儿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首要原因。不同的年龄,个体免疫及病原,CAP可表现不同的临床特点导致儿童得CAP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半以上是由于病毒以及细菌感染所致。一般导致患儿得CAP的病原体是多个组合在一起的,如,支原体、链球菌肺炎等。病毒性肺炎大都是由于患儿呼吸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引起的,从而使气道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在婴幼儿由于气道管径小而特别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也可因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呼吸道菌丛改变,继而并发细菌感染。本院作为上海市基层的社区医院,一年中就发现一百多例CAP,充分说明CAP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
一般来说,肺部感染由很多原因造成,但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婴幼儿以及成人的临床表现症状不同,成人或年长儿主要症状为“大叶性肺炎”,而婴幼儿主要是“支气管肺炎”。由于我院为基层医院,可是根据肺部影片检查,可以看出支气管肺炎组的患儿年龄显然小于片状肺炎组的患儿年龄,其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而片状肺炎组与支气管肺炎组的性别和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及高热出现的例数并无统计学意义。儿童CAP临床症状复杂又缺乏特异性,本调查发现有45.7%患儿无发热,88.3%的患儿肺部无干湿性啰音,容易产生误诊漏诊,肺部X线检查很好地解决了医生的疑惑,既直观又清晰,且为临床判断肺炎的严重程度提供依据。本研究还发现CAP患儿中的片状肺炎组中性粒细胞高于支气管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白细胞总数两组并无差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临床常用评判患儿细菌性感染与否的炎性指标,片状肺炎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更能说明此组中患儿细菌感染可能比支气管肺炎组大,而这与肺部阴影表现也相符合。再联系到片状肺炎组的年龄比支气管肺炎组大,本调查发现咳嗽发热的患儿中年长儿比婴幼儿更易得片状肺炎,而婴幼儿较易得支气管肺炎,同时,年长儿中性细胞比例比婴幼儿增高,说明肺炎更趋于细菌感染,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机体感染病原菌后,通过细胞因子的诱导激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导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加,并通过趋化作用使中性粒细胞到达局部而浸润,杀伤病原体;(2)年长患儿的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较婴幼儿更为完善,相应的免疫反应更为强烈[4]。这是否说明随儿童年龄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增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2 两组临床表现比较[n(%)]
表3 两组实验检查比较(±s)
表3 两组实验检查比较(±s)
注:与支气管肺炎组比较,at=-3.589,P<0.01
组别 n 白细胞计数比较(×109) 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109)支肺炎组 103 8.47±3.36 0.53±0.16片状肺炎组 26 9.37±3.04 0.65±0.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