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对比

2020-06-24顾招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降糖药国药准字状况

顾招娣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糖尿病为常见和多发性疾病,随着老龄化发展,发病率逐步升高,严重威胁人们生理、心理健康,也增加家庭负担。现阶段该疾病治疗基本依靠药物控制,主要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但药物种类较多,采用何种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却并无统一结论[1]。为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控制效果,以本院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7.28±3.26)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10.24±1.26)年;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67.31±3.27)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10.23±1.27)年,患者基础数据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为NPH重组人胰岛素(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18)每天早晚餐之前30 min注射,剂量则依据患者病情发展状况而定,基本控制在6~22 IU。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070)治疗0.5 g/次,3次/d,可依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调整。

观察组患者为地特胰岛素(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07),睡前注射,同时也可依据每天血糖监测适当调整剂量,但为2~10 IU之间。观察组也为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口服降糖。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治疗后血糖状况,对比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取SPSS 26.0软件分析本次76例患者,x2检验基础性计数资料(%、n),t检验血糖指标(±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更低,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血糖变化(±s,mmol/L)

表1 对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血糖变化(±s,mmol/L)

?

3 讨 论

糖尿病为慢性疾病,患者多需终身用药,治疗时主要原则为控制血糖,延缓疾病发展。分析疾病发展机制可知主要为人体胰岛功能损伤,当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时则会出现高血糖,长期处于高血糖状况则会导致组织器官功能的损伤,临床多需血糖水平调控[2]。本次治疗时主要采用不同胰岛素进行干预,分析可知地特胰岛素为人工合成性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此种药物可在24 h之内长效持续平稳作用,同时无峰值。NPH重组人胰岛素注射之后多数状况下峰值为4~8 h,因此有一定局限性[3-4]。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时更为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胰岛素分泌特点,同时也可有效避免血糖过度波动。采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胰岛素用量,进而控制用药后不良反应状况[5]。同时也采用二甲双胍进行口服治疗,通过此种方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分析不同干预方式下患者血糖状况可知,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更佳。因此可知,当患者进行地特胰岛素以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时,血糖控制效果更好,主要和此种药物作用时间更长,以及药效更为平稳有重要关系。

综上所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地特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降糖药国药准字状况
更正声明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更 正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