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慢性胃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6-24孟龙女
孟龙女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四医院苏州院区内一科,江苏 苏州 215000)
慢性胃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灼热、反酸、暖气等,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便血、呕吐以及呕血等症状,所以需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干预,从2016年5月~2017年11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4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5月~2017年11月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4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均已签署同意书。每组各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6例,女性患者为34例;70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1~60岁,平均年龄在(41.28±4.12)岁。对照组7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4例,女性患者为36例;7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3~59岁,平均年龄在(41.19±4.09)岁。两组14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其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7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1]。
观察组7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内容包括:①一般护理: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②心理护理:勤与患者交流,树立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改善其情绪。③药物护理:叮嘱患者按医嘱食药。④健康教育:嘱咐患者时刻注意饮食,增强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2]。
1.3 观察指标
比较14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在两种不同护理干预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检测,14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用百分比表示,行x2检测。P<0.05,表明本次实验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140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70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明显比对照组70例患者要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比较
140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后,观察组70例患者中出现焦虑心理的有7例(10%),出现紧张心理的有8例(11.43%),出现恐惧心理的有2例(4.29%),出现抑郁心理的有3例(4.29%),出现不良心理反应的患者总共有20例(28.57%),对照组70例患者中出现焦虑心理的有9例(12.86%),出现紧张心理的有12例(17.14%),出现恐惧心理的有6例(8.57%),出现抑郁心理的有7例(10%),出现不良心理反应的患者总共有34例(48.57%),对照组70例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70例患者低(P<0.05)。
3 讨 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针对性护理被广泛应用于指定疾病或者特殊人群患者中,旨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3]。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来看140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70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要明显比对照组70例患者要高(P<0.05);140例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后,观察组70例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70例患者低(P<0.05)。由此可见,对慢性胃溃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而且降低了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