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体会

2020-06-24许静一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偏头痛内科病程

许静一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北京 102400)

偏头痛是一种血管性疼痛,在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通常是由于患者大脑神经功能失调紊乱和血管收缩功能障碍导致的,其具体发病机理还不明确,患者通常表现为恶心、心率加快、呕吐等症状,若在安静环境下稍作休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仍需及时治疗,长期的反复的偏头痛,头痛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这一类型的话,往往可以导致我们脑功能的异常,甚至脑缺血,甚至脑梗死发生。临床中针对偏头痛患者有多种治疗方式,为了探究中医内科辩证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166例患者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研究方法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偏头痛患者有166例,对这些患者相关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均为84例。实验组中,女性患者41例,男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在16~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岁;病程在1~7个月之间,平均病程4个月。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39例,男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在17~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病程在1~8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5个月。两组比较得到的P值大于0.05,因而说明对两组患者除实施方法不同之外,其他因素均不干扰试验结果,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实施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方式进行治疗,具体为,患者口服:酸枣仁、丹参、黄芪各30克;防风、川穹12克;熟地、当归、地龙、菊花15克;甘草、远志6克;合欢皮、天麻、白术10克。若患者头痛位置为一侧,可加入柴胡、黄岑各12克;若患者后枕部位疼痛,则可加入羌活、蔓荆各10克[2]。将这些中药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慢煎,反复煎煮两次,每日让患者服用一剂,连续治疗20天左右为一个疗程。对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即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治疗。如:针对阳肝上亢型患者,可以对其服用天麻钩藤饮;针对痰淤阻络型患者,可以为其服用通络定痛汤;针对气血亏虚型患者,可以让其服用人参养容汤;针对肝肾阴亏型患者,可以让其服用枸菊地黄汤。以上汤药均煎煮服用,一天一剂,连续治疗30天为一个疗程。

2 结 果

2.1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明显不同,实验组中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统计检验P小于0.05,因而说明分组具有比较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 论

偏头痛属于一种原发性头痛,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在以往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西医方式进行治疗,其认为该病与患者血管调节功能衰弱和神经元功能不足等有很大关系,因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多采用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血管的舒张程度,促进患者头部血液循环,以缓解临床症状。从中医内科的角度上说,偏头痛属于“脑风”疾病,主要是由于风邪入体、肝肾功能失调、静脉阻塞而导致的,因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发病部位,要从内在机理进行平衡调整。相比较西药治疗方式,中药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由于偏头痛患者类型较多、病情各异、且部分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因而不仅需要对其进行中医治疗,还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用辩证方式进行治疗。对此,为了探究和辩证中医内科在治疗偏头痛患者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本研究对16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有很大差异,实验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6%,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86%,统计检验P小于0.05,因而说明分组具有比较意义。综上,偏头痛作为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活健康品质的慢性疾病,需要采用针对性治疗方式,本研究中通过对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辩证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偏头痛内科病程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PBL与CTM在中医内科教学中联合应用初探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