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逛动物园,我们需要认真一点

2020-06-24

发明与创新 2020年21期
关键词:动物园野生动物公众

图/东方IC

4月22日,闭门整整三个月的武汉动物园恢复开放,在动物们的日常“营业”中,人们又嗅到了生活如常的气息。“五一”小长假期间,动物园里也热闹了起来。5月1日起,武汉动物园经营项目有序恢复开放,开放项目包括游划、快艇、游览车等。5月5日,腾讯微信支付联合美团出具2020武汉大数据报告《武汉生气地图》显示,动物园水族馆的消费增长达到了8120%。

逛动物园,几乎是每个城市居民习以为常的事。但实际上,要做到真正理解动物园存在的意义、尊重圈养其中的那些动物并在与之相处中获得乐趣,却不那么容易。

动物园的“原罪”

疫情期间,国内外很多动物园都经历了漫长的停业期。缺少了人类参观者,园中的动物们还习惯吗?

不少动物难得地有了外出结交新朋友的机会。在美国芝加哥的谢德水族馆,来自南半球的黄眉企鹅“惠灵顿”在被获准外出散步时,遇到了来自北半球的三头白鲸,倍感新奇的它在鱼类展区停留许久,趴在玻璃窗外欣赏白鲸游泳。

也有一些动物因为人类看客的离开而感到不适。俄罗斯罗耶夫鲁奇自然公园进入隔离状态后,面对游客的突然消失,黑猩猩开始表现出沮丧的迹象。在上海动物园闭园的日子里,当偶尔有饲养员经过时,环尾狐猴们会停下手中的动作,瞪大眼睛看着他。几个月前,它们还是看到游客经过就会最先跑到围栏边的动物。

漫长的空档期让动物体会到没有人类目光的生活,也让人类思考动物园围栏内外物种之间的关系。

在科普作家、动物园深度爱好者花蚀看来,动物园是一个有“原罪”的地方。“它毕竟剥夺了动物的自由。但动物园在现代社会里,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地方。现代动物园有三大目标:第一,保护珍稀动物,留下它们的血脉,通过人工繁殖增加它们的数量;第二,增进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尤其是行为学上的认识;第三,为公众提供自然教育。一个动物园如果做不到这三点,是不配称为现代动物园,也无法面对自身原罪的。”

在动物园设计师、北京动物园资深员工张恩权看来,动物园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收集、展示野生动物,通过行为管理保障动物福利,使游客感受到野生动物是神奇、可爱的;通过保护教育,使游客感受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与其野外生活环境的关联,并意识到它们与人类处于同一生活环境之中,而人类的决策和行为会影响这个环境,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动物园的核心目标是物种保护,核心行动应是实现积极的动物福利。” 张恩权说。

深度爱好者如何逛动物园

如今,网络上的动物图片、纪录片资源众多,获取便捷。疫情期间,武汉动物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十几家动物园更是开起了直播,带着网友云“吸”动物。在这种技术环境下,我们为何还要去实地逛动物园?

在花蚀看来,这样的“浏览”只能借助别人的耳目去观察,而到了动物园,我们才能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甚至可以用鼻子闻,去感受每一种动物的独特之处。

花蚀举例说,比如有种叫熊狸的动物有个神奇的特性,浑身会散发出甜甜的香味,甚至连肛门腺分泌的味道都是甜香的,有人将此形容为奶油爆米花的味道。“这个信息我很早就知道,但直到在动物园真的闻过一次,才能感受到那种甜腻腻、带一点臭、类似于热带水果的气味。那可真是神奇。”

一名深度爱好者会如何逛动物园?花蚀的答案是“观察动物的自然行为”,也就是观察动物在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要这么干,而能否看到动物的自然行为又是评价一家动物园好不好的指标。“只有把动物养好了,让它们觉得自己生存在了该生存的地方,它们才会愿意展现出自然行为。”

观察动物的自然行为需要一点动物学知识,但花蚀认为,知识上的欠缺其实可以被细致的观察弥补。“比如当你发现,总在水面或陆地上待着的鹈鹕,突然跑到树上了,那你就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树上是不是有它们做的窝、窝里是不是有小鸟,就能发现原来它们上树做窝是为了生儿育女。”

“但是,如果你看到这两种情况,那一般就不是动物的自然行为了。”花蚀说,“一是野生动物和人类互动,比如熊作揖向人类乞食,或者黑猩猩向人扔东西;二是单调、重复的行为,比如豹子来回踱步、大象频繁甩头,可不要把这当作动物们活泼的表现,这些其实都是动物的‘刻板行为’,说明这些动物被养得太差,无事可做太无聊,给憋坏了。”

公众关注的力量

走遍了全国的动物园,虽然明显感到整体情况越来越好,但花蚀也见到,不少动物的刻板行为、低劣的动物表演等仍出现在一些动物园中,游客投喂、惊吓动物等错误行为也很普遍。一些动物园与公众仍未能真正学会尊重动物、理解动物园存在的价值。

不过,如今,这些动物园不得不作出改变了。国家早已提出,中国动物园发展的总目标是实现由传统动物园向现代动物园的转变。而现代动物园是能够切实为园内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保障其健康生活和科学繁育的重要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基地。早在2013年,住建部就曾发布《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杜绝各类动物表演”。然而,由于日常运营经费不足等现实原因,动物表演在很多地方的动物园一直禁而未绝。

不过,在自媒体时代,这种现象也开始有所转变。“如今,每个人都能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公众的知识和意识超前于动物园的发展现状时,动物园承受的舆论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张恩权说。

公众不仅可以作为参观者被动地享受动物园提供的服务与价值,更可以主动地参与动物园的发展进步。

“公众的关注和监督所带来的改变可能是短期的,比如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的改进和处理;也可能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近些年来,国内动物园对马戏的看法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动物园宣布不再做动物表演,转而进行科普展示。”花蚀说。

比如,今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宣布永久停止动物表演,取而代之的是开设“动物科普大讲堂”,正确引导公众关爱、保护野生动物。

在花蚀看来,中国的动物园正处于转型期,从老旧的“收集癖”转型为新式的基于保护教育的现代动物园,提升动物福利也成为整个行业都认同的理念。在这个关键时期,公众对动物园的关注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责任把动物园变得更好。”张恩权说。(据《中国科学报》《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动物园野生动物公众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公众号3月热榜
保护野生动物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保护野生动物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公众号5月热榜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