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等
2020-06-24
我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目前,已有一项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项目相继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如果一切顺利,以上项目将在今年7月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截至5月13日,这五个疫苗项目已接种2575名志愿者。其中,一期临床试验累计完成539名志愿者的接种,有的已获得初步安全性和保护性抗体产生的数据;二期临床试验累计完成2036名志愿者的接种,正在逐步完成全部的第二或第三针的接种,并开展安全性、有效性监测和评价。
让太阳能电池板“出汗”降温
太阳能电池板温度过高无法正常工作。不过,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让它们“出汗”使其冷却的方法,从而增加能量输出。
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将1厘米厚的凝胶片压在标准硅太阳能电池板的底部。他们的想法是,在白天,这种凝胶会从太阳能电池板中吸收热量释放水蒸气。蒸发的水会冷却太阳能电池板,就像皮肤上蒸发的汗液会让人体降温一样。
研究人员发现,所需的凝胶量主要取决于环境湿度。在湿度为35%的沙漠环境中,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板需要1公斤凝胶来冷却,而在湿度为80%的闷热地区,每平方米电池板冷却只需0.3公斤凝胶。不论哪种应用场景,结果都是一样的:水冷式太阳能电池板的温度下降了10摄氏度。
影响高山树线的不只是气候
高山树线是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往更高处,山上的植被就变成了草甸。在喜马拉雅山区,连续分布的高山树线是观察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影响的敏感指示器。
近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人员在高山树线变化驱动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理论进展,认为除了气候原因外,树木间的竞争和互利也影响了喜马拉雅山中段树线变化速率。随着降水减少,树木幼苗趋于集群分布,集群强度与树线爬升速率显著负相关,树木之间相邻距离越大,爬升速率越快,反之爬升速率越慢,树线爬升速率的34.7%由树木集群分布强度决定。
世界首台矿用小转弯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下线
日前,世界首台矿用小转弯全断面硬岩掘进机(“中铁819号”TBM)在中国中铁装备集团盾构总装车间下线。
这台TBM直径4.33米,转弯半径40米,整机搭载了性能可靠的超前钻机系统、风电、瓦电闭锁系统,在严格落实“逢掘必探”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为施工人员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该设备创新性地采用了V型推进油缸布置方式,最小转弯半径仅为45米;刀盘、护盾、主驱动分块设计,设备最大不可拆分部件重量不超过18吨。
该设备将用于贵州省四季春煤矿,瞄准四季春煤矿煤瓦斯含量高、巷道转弯半径小、起伏坡度大、下井尺寸和重量严重受限等工程难点,对我国煤矿巷道建设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行云二号”两颗卫星成功发射
5月12日9时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行云二号”01星(命名为“武汉号”)和“行云二号”02星两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行云二号”01、02星是我国商业航天工程“行云工程”的首发星,由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具有系统容量大、服务能力强、传输距离远、实时性强、自主可靠安全等优势。卫星将在轨开展天基物联网通信技术、星间激光通信技术以及低成本商业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并初步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
高性能抗水解型聚乳酸树脂问世
“耐水解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制备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近日通过验收,该项目是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边新超承担的吉林省重大科技招标专项。
项目组在可降解聚酯材料的合成、改性、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优化丙交酯提纯工艺、聚合工艺,实现高纯度聚乳酸树脂的合成,设计新型封端剂,制备抗水解型聚乳酸原料树脂。
项目组开展了抗水解型聚乳酸树脂高性能化研究,通过反应共混制备出了具有优良抗水解特性和机械性能的改性聚乳酸,并建立千吨级生产线,为制备高性能、长使用寿命聚乳酸树脂提供新的思路。
我国构建径流曲线数参数指标体系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面源污染团队,首次构建了基于我国降雨-径流实测数据的参数指标体系,对准确估算我国径流量、土壤侵蚀和面源污染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收集整理了全国范围内55个站点的降雨-径流实测数据,量化了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渗透能力、坡度、气候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等因素的贡献,系统分析了中、美径流曲线数值差异及其对径流预测的准确性,构建了中国径流曲线数参数指标体系。
时速160公里!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成功完成达速测试
近日,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在长沙磁浮快线跑出160公里的时速,完成最高设计速度的达速测试。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磁浮技术在中速领域的攻关取得重大成功。
本次达速测试工作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湖南省磁浮技术研究中心、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开展,历时10个月,攻克了中速悬浮稳定、车桥耦合、靴轨耦合等重大技术难题,克服了测试风险大、无成功案例借鉴及夜间天窗作业时间短等困难。
新型镁合金材料可提高阻尼减震性能
日前,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借鉴天然生物材料三维互穿微观结构的理念,将镁熔融浸渗至增材制造的镍钛合金骨架,构筑成轻质、高强、高阻尼、高吸能镁-镍钛仿生复合材料。
新型仿生复合材料实现了镁合金的强度、阻尼和能量吸收效率等多种性能的良好结合,综合性能优于目前已知的工程材料,有望成为符合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的新型阻尼减震材料。
瑞士团队快速“重建”新冠病毒基因组
重建新冠病毒有助于研究人员开发诊疗方法和疫苗。近日,《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可快速制造合成版新冠病毒的方法。
在实验室重建病毒是一种有用的研究疾病暴发所涉病原体的方法。许多病毒是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复制的,但是冠状病毒过大,不易使用这些细菌克隆。酵母是可用于合成病毒基因组的另类方法,瑞士伯尔尼大学的沃尔克·赛尔、乔格·乔利斯及同事便是利用酵母制造出了合成版新冠病毒。
“超级大陆”发现新物种完整骨架
据《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超级大陆”的一具完整哺乳动物骨架。
这具骨架包括大量躯椎和一段短而宽的尾骨,也保留了小骨和软骨组织。虽然这个标本代表的是一只未成年的个体——体重估计为3.1千克,却属于来自中生代冈瓦纳的已知最大哺乳形类。该骨架是冈瓦纳兽目的首个近乎完整的骨架,这项发现为理解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带来了线索。
微生物可在纯氢气环境中生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团队发现,微生物可在100%的氢气环境中生存和生长。这项发现表明,生命可生存的系外行星环境远比之前认为的更加多样。
麻省理工学院行星科学家沙拉·赛格及其同事将培养的大肠杆菌和酵母暴露在100%的氢气氛围下,发现二者可以正常繁殖,只是繁殖速度比在空气中慢。研究团队分析认为,生长较缓慢的原因在于缺少氧气。这一新发现将为未来人们在系外行星寻找生命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甚至帮助我们重新修改宜居星球的标准。
基因重组让植物能“吃肉”
一项针对三种密切相关的食肉植物的研究表明,基因的巧妙重组帮助它们进化出捕捉和消化富含蛋白质食物的能力。
为了弄清植物是如何进化出陷阱成为肉食性植物的,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小组对维纳斯捕蝇草、囊泡貉藻和匙叶茅膏菜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然后,将其与其他9种植物的基因组比较。
研究小组称,食肉植物进化的关键点是它们生活在大约6000万年前的共同的祖先,如今的植物正是复制了这个祖先的完整基因组而能“吃肉”的。这种复制释放了曾经用于植物根、叶、感觉系统检测和消化猎物的基因。
全新雷达原型利用量子纠缠探测目标
一个国际物理学家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撰文称,他们研制出一款新的雷达原型,该原型使用量子纠缠探测目标,有望对生物医学和安全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这款原型设备由来自奥地利、美国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携手开发,也被称为量子雷达,使用了名为“微波量子照明”的新型探测技术,该技术利用纠缠的微波光子作为探测方法。这款设备能在嘈杂的热环境中探测物体,而传统雷达系统身处此类环境经常会发生故障,因此有望广泛应用于超低功耗生物医学成像和安全扫描仪等领域。
新染色技术让3D成像更高清
近日,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生物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称,新染色技术对现有的3D成像技术做了巨大改进,仅需简单的操作即可揭示整个器官甚至动物的内部构成。
研究人员最初发现了一种凝胶,能很好地模拟经过组织清理的器官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室研究中,研究小组优化了浸泡液温度、染料和抗体浓度、化学添加剂和电性能,以得到最佳的染色和成像结果。然后,他们用20多种常用的染料和抗体在小鼠和绒猴的大脑中测试了新方法。
研究人员用光片显微镜对整个老鼠大脑和绒猴大脑的一个半球进行了扫描,揭示了这两种动物神经血管系统的相似性,展现了上述新技术在比较解剖学中的应用。新染色技术可同时对小鼠大脑中多达四个分子靶标进行染色和成像,这是前所未有的进展。
新方法揭示大鱼真实年龄
利用原子弹试验中释放到大气中的放射性碳,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确定鲸鲨年龄的精确方法。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巨型鱼类鲸鲨可以存活一个世纪或更久。就像树干上的年轮一样,鲨鱼椎骨的层次可以揭示它的年龄。但科学家对椎骨层的沉积频率意见不一。
为了解决这个争论,美国的研究人员测量了两条鲸鲨椎骨中碳14的含量。由于碳14以已知的速率衰变,测量相邻层中不同碳同位素的比值可以显示出层间形成的时间间隔。结果显示,一条10米长的雌鱼在被渔具缠住后死亡时已有50岁了,而另一条鲨鱼在35岁时死亡。研究人员称,海洋物种寿命的准确信息对于管理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染病蜜蜂也讲“不聚集”
一些病毒喜欢在蜜蜂间传播。像人一样,蜜蜂也会反击。一项新研究表明,蜜蜂会利用社交距离防止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在自己的群体内传播。
美国的研究人员称:“在蜜蜂的群体环境中,当它们与同伴互动时,感染病毒的蜜蜂比没有感染的蜜蜂做出的接触行为更少,如口对口喂食。”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同样的社会回避现象。为了保护蜂群和蜂王免受疾病的侵袭,生病的蜜蜂需要注意自己的触角不被群内其他蜜蜂接触。
红色星球上泥浆扩散如熔岩
据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项行星科学研究,欧洲科学家首次发现,泥浆在火星表面低压低温条件下的流动行为,恰恰类似于地球上的熔岩流。
此次,包括捷克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家佩特拉·布拉兹在内的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了火星表面条件下泥浆在冷面上的扩散方式。研究团队在开放大学火星实验舱中,将泥浆倒在一块斜板上。他们观察到,泥浆的流动和地球上的泥浆并不一样,而是更像地球上黏稠、不平滑的熔岩流,且泥浆周围会迅速结成冻壳。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火星和矮行星谷神星这类寒冷天体上的流体,可能是泥浆火山作用的产物,而非岩浆活动的证据。
科学家开发出模仿猎豹的软体机器人
受猎豹力量和速度启发,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助理教授尹杰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软体机器人——LEAP机器人,它长约7厘米,重约45克。
LEAP能以约3Hz的低驱动频率达到每秒2.7倍体长的速度移动,还能在陡峭的斜坡上前进,并能以每秒0.78倍体长的速度游泳。同时,LEAP还能协同工作,完成抓取物体的动作。通过调整机器人的力道,LEAP能提起像鸡蛋一样的物体,以及重量超过10千克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