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臭氧,莫要一概而论
2020-06-24张文豪
文/张文豪
图/东方IC
新闻事件:日前,全国首例因违法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构成环境污染罪并判处刑事处罚的案件在浙江省湖州市宣判。湖州市德清明禾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祁某某因违法使用三氯一氟甲烷(CFC-11,俗称氟利昂)生产组合聚醚,被地方法院以环境污染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我们知道,臭氧污染会影响空气质量。那么,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为什么还会构成犯罪?
原来,近地面的臭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对我们的身体还有危害,但处于平流层的高层臭氧却是阻挡紫外线的屏障。浙江湖州的这起案件表明了我国对高层臭氧的保护态度。
立夏之后,臭氧污染进入高发期。有时候,明明天气晴好,查看空气质量却提示说有污染。这背后,往往都是臭氧超标所致。2012年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便增加了臭氧监测指标。如今,臭氧连同PM10、PM2.5等,成为评价空气质量的重要参考。随着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臭氧更是取代PM2.5,成为很多地区夏季首要大气污染物。
可见,同样是臭氧,因高度、浓度等不同,作用和对人类的影响却不一样。即便是近地面的臭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合理利用,也能起到杀菌消毒、纸浆漂白等作用。据报道,在北京等城市,臭氧便被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中。
一边是污染成因,一边是地球卫士,对待臭氧,我们要正确认识、区别看待。在臭氧污染治理上,多地在工业源、移动源、城市面源等多方面,对造成臭氧污染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管控;在臭氧层保护上,生态环境部连续两年在全国范围开展ODS专项执法行动,今年底前还要将全国涉ODS企业连成一张网溯源追踪。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也要提升认知,摒弃不分青红皂白的做法,理性地做到趋利避害。比如,广泛运用于制冷领域的氟利昂,并非所有种类都会破坏臭氧层。我们在选购空调、冰箱时,可以留心其说明,拒绝有害的氟氯烃类氟利昂产品,选择更绿色高效的制冷产品。
臭氧有“高低”之分,还有“好坏”之别。其实,许多环境现象或问题,如同对臭氧的认识一样,不能简单一概而论。这需要我们有科学、全面的认识,合理、分类地对待。(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