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消费券成为少数人的“盛宴”
2020-06-24
图 /徐骏 作
新闻事件:近期,多地采取消费券补贴方式促进消费回暖。但调查发现,伴随抢券热潮,一些“羊毛党”利用监管、技术漏洞,将消费券套现、交易,获取利益。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警惕,多地正不断完善消费券使用办法。郑州等地针对这类现象发布通告称,将追究消费券套现者的相关法律责任。
据初步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已有28个省份、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超过190亿元。与直接发放现金补贴相比,消费券具有见效快、杠杆高、易监测等优势,每使用1元消费券,往往会拉动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消费,对提振经济效果显著。
然而,媒体调查发现,这高达百亿元的消费券并没有被完全发放给真正需要的市民,其中有相当部分流失到“羊毛党”手中,成为其牟利工具。而其手段也五花八门,有的直接与商家合作,联手伪造消费记录套取现金;有的利用技术手段写程序、开外挂实现抢券、囤券;有的则是利用发券平台的系统漏洞,绕开消费券领取的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组团抢券。
消费券被“羊毛党”盯上进行投机牟利,不仅破坏市场秩序,还会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给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一方面虚假交易套现,产生不了真正的消费需求,也就起不到以消费拉动经济回暖的作用,政策初衷就会落空。另一方面政府发放消费券的资金也是来自全体纳税人,在疫情冲击导致经济下滑、民生困难增多的情况下,“羊毛党”通过侵占消费券攫取暴利,无异于落井下石。
因此,必须尽快对症下药,拾遗补缺,堵住漏洞,强化监管,谨防其成为少数人的“盛宴”。
首先,利用技术手段完善消费券发行制度设计,如可使用区块链技术监控交易过程,制订识别策略,提供信用绑定,设置营销活动和处罚流程。对套现行为实施处罚和取消合作单位资格,或不给予消费补贴资金。
其次,各地政府及其委托的支付机构应当加强大数据分析,加强对非正常交易记录的筛查,通过技术手段尽量避免以虚假交易套取消费券的行为。同时,加强对申领消费券人员、实施消费券抵扣商家的信用监管。
更重要的是,对于乱打消费券的主意、恶意“薅羊毛”的现象绝不能听之任之,必须坚决予以打击。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相关平台要不断升级更有效的技术监测和风险防控手段。只有让钻空子“薅羊毛”乃至违法犯罪的“羊毛党”付出相应的信用成本和法律代价,消费券才能回归本位,实现预期,而不至于成为少数人的“盛宴”。(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