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胡安·格里斯绘画中的主动性

2020-06-23尉艳丽

美与时代·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胡安主动性绘画

摘  要:作为立体主义的中坚者,胡安·格里斯一生致力于对绘画构成关系的研究,并以主动性参与到各个不同时期的创作中。在他的分析立体绘画、综合立体绘画、剪贴绘画、抒情绘画与沉郁绘画中,人们均能窥见格里斯的主动性介入。通过分析画家绘画的主动性,启发绘画工作者在自身作品中对主观性的关注与应用。

关键词:胡安·格里斯;绘画;主动性

绘画中的主动性,即画家按照自身的创作构思,设置目标行为的活动,它不受外力的指引,是主观能动的体现,是画家的心理活动、动机、设想与价值体系等一系列连续反映的结果。“艺术品的目的是使一个显著的特征居于支配一切的地位。”[1]胡安·格里斯在他的立体主义的不同时期均能主动性地参与到绘画中,创作出一幅幅特征鲜明、标榜精神与新的审美高度的作品。

一、分析立体绘画中的主动性

在毕加索与勃拉克结束了分析立体主义绘画之后,后续的接力人便是格里斯。他主动参与到这场绘画的流派之中,在分析立体绘画中,他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画面看起来完整而严谨。1912年的作品体现着格里斯对客体的立体分析与解构,物体在主动性的调配下显得支离破碎,明暗交错,概括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形体。物象形态或均衡、或倾斜、或转弯,均被极大化地分解与重组,使主动性在作画中占主导地位。它是画家调动主观意念的结果,也是沉思中的积极探索。格里斯的分析立体并未完全放弃现实,他的形象仍来自客观,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结果。

《班卓琴与杯子》一画中,能看到画家主动性的参与,横长的画面中,画家将班卓琴倾斜于画面的中央,对其进行立体的分析,将其概括成圆形、半圆、长方形与三角形。而杯子在画家的手中也被支离分解成半圆与三角等,有限的画面在明暗与各种几何体的组合下显得动荡起伏而又均衡有力。直线、斜线与曲线纵横交错出一曲立体的交响乐。《表和杰瑞兹瓶子》则是另一种形式的画面分析,少了光影的交错,多了线条的穿插与重组。画家运用各种不同方向的直线来分割画面,加上少许曲线,表达出表的意象与瓶子的构造。这是在主动性的分析中产生出对时间的追忆以及对过往的留恋。看似理性的分析却深藏着哲思。分析立体并不只是一种风格流派,它更多的是画家精神状态的折射,它潜藏着画家对世界的认知,是沉静状态的具体体现。

二、综合立体绘画中的主动性

综合立体绘画是分析立体绘画基础上的迈进。虽然上一阶段持续的时间短,但看到了画家主动性的发挥和勇于革新的勇气。格里斯紧随开拓者毕加索与勃拉克的步伐于1913年进入综合立体绘画时期。画家将物象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与切割,合乎美的规律,物象的存在仍是坚实有力的明证。主观处理物象的造型,特殊而新颖别致,焕发出对构成的深度思考。形看上去几近平面,但却充分有力,各个构成之间充满着呼应。格里斯对点、线、面,物象的分割与综合,黑、白、灰的节奏都给予了深思熟虑地建构。

格里斯主动地将各种绚丽色彩运用于画面中,这一时期的绘画呈现出丰富、饱满的效果。他的绘画是主观的、强烈的,是将主动性发挥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同时他的绘画也充满节奏。马德里当代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小提琴与杯子》一画,观者可以看到格里斯在绘画中主动营造画面的技法与激情。俨然,小提琴已经与实际视觉感受的实物有了很大区别,它被分解开来,并被综合到与桌面、杯子、天空营造的氛围中,固有的色彩也被分解。琴弦以水平与倾斜的两种不同方向组合着。蓝色块分布在桌面四周,沉静的黑色把控着重的音符,与桌面上闪亮的白色区域形成反差,加之各种不同灰色区域的主动营造,整幅绘画呈现出绚烂多彩的效果。

三、剪贴绘画中的主动性

在“一战”爆发时期,格里斯探索出了新的剪贴绘画风格,这是他主动性研究绘画的结果。战争没能影响格里斯对于立体主义绘画的研究。他逐渐摆脱了向四周扩散的构图,注重环形构图,并使用了新的剪贴手法。格里斯的抑郁与对战争的不安也体现在画作中。这些画作呈现了在主动参与下的椭圆形与多边形的特质,加上画家对于现成品的报纸、彩印纸、书页文字、杂志图片的剪贴运用,画面显得丰富与生动。画家在此基础上又运用炭笔将这些剪贴的图片与画面的颜色部分进行衔接,主动参与到绘画的过程,使原本单调的画面生出意趣。他还以自身技术的写实,主动画出逼真的效果,看似幻象,实则呈现出艺术的真实。主动性是格里斯在作画中积极参与的状态,并将自己的观点与现实场景结合。

格里斯善于承袭前辈,并在作画中主动将物象进行了挪移与现成品的剪贴,使绘画在形式语言上趋于创新。在剪贴过程中,他善于主动选择适于物象质感的物品来操作,强化画面的逼真效果。剪贴画作多构思机巧,层次丰富,色调趋于含蓄与朴素,一反以往的热烈与绚丽。他将两个以上的含蓄色调进行融合与协调,并在暗沉的区域介入光亮,让画面生出有韵律的节奏。明暗在画面上进行着变动与跳跃,沉稳中透出欢快的情绪来。格里斯藏于都柏林国家画廊的作品《吉他、杯子和瓶》便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它是综合材料的体现。这幅作品不仅运用了剪贴手法,还运用了粉彩与炭笔,衔接每一部分的关系,使之产生自然的和谐。周围黑色的区域映衬出了中间的明确物象,垂直的酒瓶与高脚玻璃杯透着微光,吉他被斜置。格里斯以主动性参与绘画,使他的剪贴作品更具魅力。

四、抒情繪画中的主动性

1915年是格里斯绘画的抒情时期,主动性在这一时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画家将色点契入画面,摒弃剪贴,回归油画材料的本质属性。几何形堆叠出的层次更为多重,明暗色调的对比变得和谐,过渡自然,画面柔和。画家较为注重对物象质感的塑造,桌面的肌理、报刊的文字、铁艺的栏杆、棋盘等,在画家的笔下呈现出自身的特质与独特气质。可以说格里斯在抒情绘画中主动性的参与成就了画作的另一种新风貌。画面上的实线与虚线交相呼应,触点与喷点相互融合,使绘画在有限的空间呈现无限的可能。这些作品是具有感染力的抒情之作,是画家主动性参与绘画的结果。格里斯通过作品来抒发感情,也在作品中注入了感情。

画家将触点运用于绘画,在创作中任由情感释放,透过明暗的过渡,产生出一定的体积与空间关系。他还主观地进行色彩并置,将蓝绿色与赭黄色统一于画面中,透过其余物象黑白色调的调和与节奏的掌控,绘出具有张力的画面效果。画家常将日常物品,如吉他、提琴、棋盘、报纸、扑克牌、杯子等绘入画作,通过这些物象来寄托他的情愫,并常将这些物象置于窗前的桌面,在沉静的角落里诉说世事的苍凉。《窗前的静物:拉维娘广场》便是这样的一幅杰作,画面色彩大胆,结构层次多样。窗外的一片蓝色与静物周围的深蓝色衬托出静物自身的美妙。光束聚焦于这组静物之上,产生出节奏与韵律。主观的画面处理更体现在几块红色区域,使寒冷的画面有了暖意,也有了视觉中心。

五、沉郁绘画中的主动性

格里斯的沉郁绘画时期是在战后的1916年左右,受到战争的影响,画家的作品逐渐主动抛却了绚丽多彩的风格与画面中的小情趣,变得沉稳、谨慎而节制,画面显得浑厚、朴实、有力。在绘画中开始使用暗沉的色彩,比如黑色、暗褐色、暗紫色等。这一时期,格里斯将自身对战争的恐惧、人世的变迁与无常主动性地表现在作品中。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所藏的作品《小提琴》便是沉郁风格之作。此作画家运用了黑色、灰色与橙褐色,画面深藏而凝重,向下的线条被桌面的黑色所遮挡,仿佛一首忧郁而悲凉的乐曲从画面中流出来。而乐谱光亮的白色则增添了高亢的音符,显得突兀却又合理。画面充满了矛盾与纠结,也体现了格里斯此时的精神状态。

在规避的生活里,格里斯感受到了无尽的忧愁与压力,并把这种体验带入了绘画。沉郁绘画在作品《有报纸的静物》中得到了具体的阐释,画家主动将现实物象进行了处理,压低画面的色阶,在暗沉的色调里寻找建构关系。黑色、灰绿、暗红、棕黄、白色成了画面的主调。沉郁中暗含着深意,静穆中充满了力量,虚无中又透出真实。画家的情绪在虚虚实实间变幻与游走,最后归结于具象的报纸与一颗棕黄色的水果。画面淡漠宁静,透着阴郁,没有一丝欢快。“这就是有人把这一年的格里斯称为沉郁的立体主义的原因。”[2]在沉重到极致的表达里,暗藏着格里斯主动性的绘画要义,他表达了现实与人生,也表达了真实的自己。

六、结语

主动性之于格里斯,是他自觉运用的结果,是画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也是理性压制下蓬勃热情的爆发。他以极其严谨而理性的笔触表达了内在深沉的精神世界,深藏着趣味、暗含着情感与沉思。

参考文献:

[1]丹纳.藝术哲学[M].彭笑远,编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138.

[2]何政广,主编.陈英德,张弥弥,合著.世界名画家全集:格里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70.

作者简介:尉艳丽,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油画表现研究。

猜你喜欢

胡安主动性绘画
[西班牙]胡安·格里斯作品五幅(局部)
变成什么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飞天超人——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