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提供支架,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2020-06-23张雯洁
张雯洁
【摘要】英语写作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因其课时少、占分低等原因,长期得不到重视,导致小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有效导入、创设情境、巧用范文三个方面,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 写作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小学六年级结束时,学生在语言技能“写”的方面应达到: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由此可见,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写”是学生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侧重学生听、说、读方面的训练,而忽视对其写的能力的培养。中低年级学生对“写”的认识常常停留在机械地抄写、默写上,缺乏必要的写作训练,导致进入高年级后,大多数学生谈“写”色变,遇“写”而退。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英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一、小学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
1.从学生卷面分析
小学生有其年龄特征,由于缺少生活阅历,在写作文时常常无话可说,文章内容空洞,逻辑表达混乱,语篇衔接能力较差。同时,他们又受母语、拼音的影响,常出现中式英语表达法,语法和拼写错误频出,如“I very like cats.”“I with my friend go to the park.” future拼成写futrue, first拼成写frist,等等。
2.从学生层面分析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热闹的、集体性的学习氛围,对“孤军奋战”的写作活动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同时,缺乏系统性的语法知识,单词量不够,也是限制学生表达的重要因素,在写作中的成就感不高影响了他们写作的动机,学生也就变得越来越畏惧写作。
3.从教师层面分析
小学英语教师日常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指导学生的听、说、读训练,对“写”不仅安排的内容少,相应的指导也少。写作练习常常一带而过,布置成家庭作业,成了“蛇尾”。作文题目也经常过于随性,选题不是太大就是太难,缺少情境和写作内容的支架,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也往往只注重语法、词汇的对错,而忽视在写作内容中真正存在的问题。
二、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策略探讨
为了消除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惧怕,提高英语写作兴趣,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选择与课本内容联系紧密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精心设计科学、系统的指导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笔者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Project1 Being a good student写作课为例,对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策略进行了探讨。
1.从课文内容入手,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Project1 Being a good student的写作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整合前四个单元所学知识,以Habits为写作核心,从饮食、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描述自己的习惯,发现自身优缺点,并对不好的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争取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要想让学生写一篇像样的作文,良好的导入和复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导入环节设计了Review and say环节(见图1),利用图片重现了学生们熟悉的课本人物的一些习惯,提问:“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m?”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描述不同人物的不同习惯,这不仅复习、操练了前四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更整合了学生前三年学习的有关内容,使其对课文人物的性格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在讨论交流后,笔者呈现出课文人物的所有习惯(见图2),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给它们分类:“What kinds of habits do they have?”学生很快明白,这些习惯涉及了生活、学习、安全等不同方面,也就顺利迁移到自己身上,在描述习惯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
课文是学生最熟悉的素材,从课文导入可以降低学生对写作的焦虑,熟悉的内容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本课的导入帮助学生复习了旧知,巩固了动词短语和频率副词的运用,同时也从更广阔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打破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限制,更宏观地看待前四个单元的内容,从而生成新的认识:从不同方面可以更全面地描述习惯。
2.创设情境,立足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写作,所有写作欲望都来自真实表达的快感。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应尽可能发掘题目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相重合的部分,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经历、体验和情感态度,把生活经验融入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写作才会变得生动起来。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写作情境,有利于学生回忆、联想和想象,调动起学生真实的经历和情感。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对课本人物的回顾自然过渡到自己身上,“What habits do you have? 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以此让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习惯,并恰当地用一些频率副词完善表达“I usually have too much sweet food at a time.”(见图3)。此时教师不能给学生提硬性要求,如一定要说四个方面的习惯或是一定要用几个频率副词,只要学生能积极參与到讨论交流中来就可以了,不能给学生过多的写作压力,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真诚地交流。在这样的氛围中,本着交流的目的,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学生自然不愁无话可说,这就进一步为“写”打好了基础、降低了难度。
学生在总结了自己的习惯后,也对同伴的习惯有所了解。接下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成为彼此的小帮手,根据彼此的坏习惯提出改进建议:“To be better, you...”这样的设计也是考虑到从生活出发,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启发学生的思维,让思维的碰撞产生精彩纷呈的写作素材。学生在给别人建议时自然而然地说出了“You should/shouldnt...You can/cant...You must/mustnt...You will...”等句型,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操练了前四个单元的核心句型(见图4)。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就像一面镜子,将自己的真实生活通过文字映照出来。作为教师,应该深度发掘教材中的有用素材,积极创设真实情境,提供有效的支架(句型、词汇等),正确引导学生交流表达。
3.巧用范文,为学生构建有效的写作支架
范文是让学生在模仿与运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特别是对于刚接触英语不久的小学生来说,范文的存在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文章逻辑顺序,提供可用的句式句型,降低写作难度。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范文,利用范文给学生提供支架,开展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扫清写作上的困难。
在本节课中,笔者没有直接呈现教材中的范文,而是以自己为例,描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和改进措施。这样做的好处有:一是本课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让学生阅读他们的习惯并提出建议脱离了真实的情境,更像是为教而教,为写而写,不够自然;二是教师利用师生间的信息差,成功勾起学生想要了解老师平日生活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和兴趣的支撑,在阅读范文时全神贯注,格外认真。在获悉了老师生活中的某些坏习惯后,学生感到非常意外,原来老师也有缺点啊!这种真实、平等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完全放松下来,跃跃欲试要给老师提建议,这就给后面的“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见图5)。
笔者通过提出问题“What do I want to change?” “How do I write?”引领学生发现文章中的正确表达和相关句型,分析这样运用的好处,鼓励学生去模仿范文,给同伴提出建议。最后,要求学生结合之前所谈,以To be better为题,写一篇作文(见图6)。这时,有了范文里的词句、段落作为支架,有了模仿范文的操练经历,有了来自同伴的建议作为素材,大部分学生都不再谈“写”色变了,而是有了“写”的欲望。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进行文化交流的行为,是人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方式。学好写作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英语写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灵活运用,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不能因为小学英语写作内容少,安排的课时有限,考试分数占比少等原因就忽视写作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表现在每一节英語课中。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各种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对英语写作的敏感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