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
2020-06-23高玉芹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19-4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玉芹,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32
一、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已从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必然对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已经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要迎接新的困难和挑战。百年大计在教育,同样,一个民族的发展也在于教育。大学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宝贵人力资源,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势必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事关我国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应该按照这个教育培养目标,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既要树立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又要坚定为实现理想在具体行动中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信念,教育培养出国家认可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积蓄力量。
理想信念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符合新时代的主旋律,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当前大学生群体几乎都是“00后”,思维活跃,自主性强,对教育者本身而言加强了教育难度。另外,从综合素质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生源的原因,大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差,思想上比较容易产生相对不成熟的观点,从而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时极易产生非黑即白的极端化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由于接受理解能力较差,非常容易出现极端、狭隘甚至排斥、否定的情绪和后果。故而在新时代背景和要求下,各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符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途径,教育和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将个人追求的未来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显得极其重要。
二、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强烈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国际间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现象日益频繁,这就使得当今的社会环境呈现出文化多元性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了价值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冲突,极易使思想尚不成熟且好奇心强烈的大学生在价值取舍和判断时产生盲目、困惑和迷失等一系列问题。加之新媒体运用的常态化,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主要来源成为了新媒体。参差不齐的信息和多元化价值的取向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了思想观念的交锋,甚至产生非黑即白的极端化思维。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就会产生物质化、功利化的倾向,导致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应该在社会中担当的责任,进而造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不一致和不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者带来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也成为了大学生们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阻力。
1.新媒体中海量信息的真伪性与质量的差异性加大了大学生对不同价值观念选择的难度
因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等特点,每时每刻都会有海量信息进行发布和传播,但同时也可能会被各种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借机去传播和宣扬各种不良信息。这就使得本就认知不成熟的高职大学生显得束手无措,增加了他们对海量信息选择的难度。况且很多网上信息来源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不易追查,这就可能对大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念产生强烈冲击,甚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和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2.新媒体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制约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好奇心,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成长危机。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言论、阐释观点、放飞梦想,也可以通过匿名等方式去宣泄情绪,甚至过分地、报复性地为所欲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因为受到各种环境和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他们对自己很多真实想法的表达,使他们感觉可以在网络虚拟世界快速且轻而易举得到满足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却很难实现,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弱化了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缺少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继而引发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危及到心理健康的发展,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如此也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新媒体技术手段对传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冲击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仍然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主要借助于思政课教学、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第二课堂等教学形式,方法較为单一、缺乏新鲜感,这种教育效果和感染作用难以持久。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00后”的大学生们充满了活力和朝气,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能够灵活的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进行网络学习和沟通交流。这就对那些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高校和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时代命题。
4.新媒体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增加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不可控性,加大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全世界的文化以极快的速度实现“零时间”“零距离 ”的交流和传播,在促进各种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同时,不乏渗透着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诸如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金钱主义、消费主义等。而处于价值观塑造时期的大学生对一些价值理念还缺乏理性的判断,容易造成价值观选择的盲目和紊乱,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导致道德判断力的削弱、道德行为的庸俗等后果。因此,新媒体的开放性、自由性造成的对大学生行为或言论监控的难度,必然会增加教育者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的困难程度。
(二)高职院校自身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高等职业学院从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改革示范到高水平发展的过程。在此期间,人才培养目标在学校具体实施的层面上表现出了对理想信念教育理念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引导还趋于市场化,虽然就业导向明确但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性却明显不强,没能充分的突出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标。
一些高职院校认为,对大学生的培养应该主要以加强教学技能为重心,着重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忽略了精神追求和意识层面教育的重要性。比如,有些高职院校过于注重强调技能教育,而弱化了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引导作用,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一方面表现在简单地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只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其它课程无关;另一方面表现在内容设置单薄,授课形式单一,甚至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这种情况下,往往导致学生虽然熟悉地掌握了技能,但却没有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深度的自我认知,对理想信念的认知就会出现空白或者迷茫。任何一所高校,如果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片面考虑某一方面,而轻视其他因素可能对人才培养造成的影响的话,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有问题的、是失败的。作为高职院校而言,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培养人才的定位方面有所不同,在对大学生进行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平衡技能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比例,要从人生追求和精神价值的层面,引导大学生明确理想信念对人生道路的决定作用,而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会培养出很多只会技能而无追求,或者说没有长远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机械人。
(三)高职院校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的直接影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影响最为直接。比如,教师的思想素质、学术修养以及教育方法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在教师队伍群体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较大,这些教师普遍拥有较强的实践教学功底,而在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合方面有时会表现出不足,尤其是对一些实验或者实训教师的执教能力要求上相对弱化。同时,在高职院校中,部分专业教师认为“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纯属思政课教师的事情,他们主要的任务在于专业技能的传授,这就导致部分专业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讲解时不能够全方面的去引导,解答问题时较为单一或者片面。如此一来,对学生的教育就会产生引导针对性不强、导向性不高、示范性不好的结果,势必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四)高职大学生群体构成的特殊性以及学生个体认知深度的差异性,导致对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解相对局限
当前,单独招生考试日渐成为高职院校生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高校的单招计划相比以往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可见,“单独招生+统一招生”的格局成为了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基本构成,而其中大部分学校又以单独招生方式为主。显然,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学校的这部分学生无论是在理论基础和深度方面,还是在习惯养成与自我认知的总体表现上,相比统一招生学生而言都较为弱化。具体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意志力不坚定、抗压能力差、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认知不全面等问题,必然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学习和理解产生制约,进而影响到教育效果。
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为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确立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应该体现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可以提高他们面对新时代复杂社会环境的辨析能力,理性判断和取舍新媒体网络化背景下海量信息的真伪和运用,有效引导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引导其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融为一体,树立爱国敬业和奉献社会的历史责任感,教育引导他们在为国奉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二)形成学校重视,保障有力的理想信念教育长效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家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因此,“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则成为各高校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之柱和力量之源,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必然需要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有志青年。因此,作为重要育人阵地的高职院校势必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要高度重视,加强保障力度,积极搭建教育教学平台,将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持续深化,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来长期推进。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大思政格局
发挥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形成囊括全学科领域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协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合力形成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理想信念教育除了需要发挥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外,還需要所有专业教师和专业课堂集体发力,共同营造育人条件和氛围。因此,加强各学科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将传承工匠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政教育内容与开设专业课程有效衔接,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积极构建有利于高职院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大思政格局。
(四)创新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
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务必要找到适合其成长成才需求的路径方法。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方式的改变,学校生源的质量存在普遍下滑的趋势。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群体由于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导致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在理想信念上表现为缺失、盲从或现实,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结合高职大学生的整体特性,将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以便他们更易理解和接受;同时结合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将教学形式加以创新,从而不断丰富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同时符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特点需求,最终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志方.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7):49-52.
[2]吴贵春.习近平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三个维度[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95-98.
[3]孙志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