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途径

2020-06-23高玉杰

文理导航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语感有效策略意义

高玉杰

【摘要】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途径是学校的语文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形式来保证。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意义;有效策略

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感素质的主要途径,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必须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来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意识。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让学生到达抒写的自由状态,是开发学生心智,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必将让学生受益终身。为此,本人在此陈述几点看法。

一、加强朗读训练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朗读、多读、熟读无以全面把握。如果仅在阅读时简单地朗读文本,则无法欣赏作者的感受,也无法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因此,大声朗读是语言意识训练的基本方法。朗读时,教师需要充满情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感受尽可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文章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和美好的心情自然会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并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言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师应該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并使用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学生。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满怀喜悦和希望地大声朗读,并以柔和而缓慢的基本语调朗读,可将学生带入春天的美丽风景。学生很容易被教师美妙的朗读所感染,他们会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氛围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二、品味重点词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生品味重点词句,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同时,体会语言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性文章,描述了20年前父亲送“我”去火车站的情景。从记录的内容来看,为什么作者没有选择既通俗又简单的“关于我父亲的回忆”这个标题呢?从记录的场景来看,为什么作者没有用“永别”这个更伤感的标题呢?这就能够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内容,通过比较来理解原标题的好与不能改变的原因。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描述了父亲在铁路上给“我”买橘子的事。老师引导学生细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猜测、读读悟悟,教师点拨:“‘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从月台下去所以用‘探‘攀‘缩,可以想象爬的困难。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知,激发和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并通过对关键词和短语的掌握进行趣味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培养领悟能力

由于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

如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时,我让学生分析后两句“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学生很容易就发现这两句话与注解的话顺序不同。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这是强调作用,表示词人的惊喜之情,因为他找到了避雨的地方,在山野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时心情会是何等欣慰?这种乐趣不是身临其境的人又怎么体会得到?从而体现这首诗的旨意。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心用情去体验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久之,诗歌中所蕴含的“玄机”就会通过有血有肉的语言从学生的口中传出来,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朦胧派诗人北岛的作品《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然而言外之意却相当的丰富。诗人把生活比成一张网,那么,这“网”可以网到好事;也可以网到坏事;有时什么都网不到(空网)。并且,它能网到什么,就看持网的人想网到什么了。因此,惊叹之余,我们不能不想到诗人含蓄冰冷的风格色调,不能不对诗人智性的光辉产生由衷的敬意。朦胧派诗人顾城的作品《一代人》,就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诗歌以“黑夜”开启全诗,这令人窒息的“光明”的坟墓,从顾城的角度来说,应该是比喻“十年文革”。而中间的“黑色的眼睛”是凝聚着批判精神的一代觉醒了的人的象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暗喻拥有黑色眼睛的中华民族,他们以黑对黑,对“黑夜”作了深沉的否定。末尾的“光明”是“黑色”的对立面,是那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于艰辛之中搜寻到的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生存的“光明”。“黑夜”—“眼睛”—“光明”的诗歌结构,在审美原则上,打破了传统的和谐构图,以不和谐的意象组合,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迫使人对历史进行反思。在语言表达上,诗歌避开情感的直抒,放弃景象的实叙,也不刻意地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想象、隐喻、象征,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整整“一代人”富于冲击感的雕像,以及“一代人”觉醒后看到眼前的现实而产生的忧伤。而且,作者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有意淡化这一忧伤,刺激读者的良知,让读者内心激荡起比铅还沉重的心痛。

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学生,“混沌初开”,面对语言文字,充满着茫然的激情,放矢无的,在这种状况下,普遍存在的大讲写作理论,强化篇章训练,是无效的也是有害的。目前,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初中作文教学的最大误区,是学生畏惧作文、兴趣淡漠的根源,也是家长质疑、教师困惑的唯一答案。如何冲破这一“瓶颈”,让作文教学成为师生打通心灵与外界隔阂的愉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到达抒写的自由状态呢?睿智的前人不仅给我们馈赠有精辟的理念和独到的方法,也给我们储备了雄厚的文学珍宝。当下,就看我们如何理性认知、科学践行了。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文字是学生的作文之“器”,古人对孩子心智的开启,有对对子、描红和背诵等“利器”的成功经验,我们自然不必这么呆板,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帮助我们把这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另外,海伦·凯勒曾深切地回想说,是伟大的安妮·莎莉文老师把自己的手拉到打开的水龙头下,是这个活泼清爽的“水”,让自己和外界有了沟通,让自己对语言有了概念,让自己对自身、对生活和对梦想有了渴求。安妮·莎莉文作为老师,她的伟大不只是创造了伟大的海伦·凯勒,更在于她用行动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伟大的老师。

所以,我们要在中国人最基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之下,强调学生的自然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遵行先放后收、先方后圆、循序渐进、激励诱导的教学原则,把学生混沌的心智放归大自然,在万物有灵的宽松环境里,让他们满怀热情地认知大自然,从中感知和确认抽象的语言文字,并对某一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相对清晰的理解和外延。之后,再启蒙感他们感悟自然的方式,并能万事一理地将感悟所得延伸到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中。最后,通过语句、语段的仿写,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时候,学生便能自己走出写作的第一步了。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较为漫长而又细致的工程。只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施之于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而又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李萍.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J].教育(文摘版),2017(1)

[2]刘国丽.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J].新课程(上),2019(3)

(天水市秦安县王尹中学,甘肃天水741600)

猜你喜欢

语感有效策略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留学的意义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