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民居人居环境改善策略研究
2020-06-23林琳
林琳
摘 要:美化乡村环境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是各地区的共同需求。文章以探索豫西特色民居的宜居乡村建设为目标,具体以三门峡市陕县人马寨村的人居环境改善研究为切入点,结合人马寨村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该地区住宅人居环境的改善策略,针对院落规划设计、道路和基础设施改善、绿化植物布置、景观小品营造四个方面提出实施建议,为后期设计方案的实施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豫西民居;人居环境;人马寨村;改善
一、相关概念综述
(一)豫西民居
豫西民居是指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河南西部地区的民居,地域区位主要包括郑州、巩义、洛阳、灵宝、三门峡等地区”。豫西地区民居种类繁多,以窑洞民居最为突出,它是以黄土高原的土质作为建筑材料,具备建筑成本低廉、环保性高、节约能源、冬暖夏凉的优点。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以构建方式独特、造型美观、居住舒适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西民居。
(二)住宅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对室内空间环境和建筑周边环境的统称。人居环境的改善会赋予新的空间美感和文化内涵,它能满足乡村居民向往美好环境中长期生活的愿景,能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舒适度和艺术性,在功能和精神方面推动现代乡村民居居住环境的发展。
(三)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具体要求。当时的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于2014年2月正式对外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例如,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就是文化传承型模式的典型代表。
二、豫西民居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了水土、地域、气候等自然事物所形成的环境。豫西地区地貌特征较为复杂,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约占85.7%,平原约占14.3%。豫西地区地表结构为山、河、岭、涧相间排列,地形复杂多样。这种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与淮河平原过渡的独特地貌特征,为修建窑洞提供了更多的地表条件。
(二)人文环境
民居的人文环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特色民宅、院落景观、田园自然风光等元素构成的建筑景观;另一方面是民居环境建设和改善中体现出的精神文明建设。豫西地区的三门峡等地,历史文化遗址众多,例如灵宝的函谷关、渑池的仰韶文化遗址、三门峡陕县的庙底沟遗址。豫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手工技艺也极其丰富,例如剪纸、泥塑、面塑、刺绣等民间手工艺,题材寓意美好,内涵丰富。这些作品多产生于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为豫西民居的人文环境美化增添了色彩。
(三)室内、外环境
室内空间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室内空间的大小、比例、光线、质感和颜色都直接影响到人的感受和情绪。现今豫西地区住宅室内空间有生活区的划分,根据面积的大小,室内空间功能区划分及布局也有所不同:室内布置有家具、陈设,占据了室內空间大部分面积,多采用刺绣挂画或书法作装饰;室内地面用水磨石材或瓷砖铺地,墙面粉饰白漆或水泥墙面。整体环境布置有很大的随意性。
乡村民居的室外环境主要依附于建筑,主要是住宅周围的道路、街道、排水、休闲场所、景观绿化等。当前豫西地区的室外环境基本情况:第一,有排水系统、垃圾回收设备、健身器材等设施。第二,许多乡村为修整过或硬化的路面。第三,种植了绿色植物和绿化带,但缺乏整体造型。第四,缺少环境景观小品营造。
三、人马寨村人居环境建设现状
(一)人马寨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人马寨村是张村塬上的古村落,由于曾屯集兵马得名。该村位于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距离三门峡市区15公里,北纬34.705493°,东经111.208694°。其处于黄土高原的边缘,四周陡峭,顶部平坦,属秦岭东部余脉的丘陵地带,紧邻黄河,黄土层堆积深厚,土质黏硬,地下水位较深,地理条件独特。
2.自然资源
人马寨村属暖温带半干旱内陆性气候,气候温良宜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村庄植物属华北植被类型,植物种类丰富,有树木和种植作物两大类。树有泡桐、大叶杨、刺槐、椿树等,以及苹果、梨、柿、核桃、枣等果树。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有平菇、小芋头、芋瓠等。主要矿产资源有珍珠岩、脆银矿等。
3.生活习俗
人马寨村与许多乡村一样沿袭了传统的婚丧习俗,尤其是喜庆的场合,洞房喜宅都会贴上红色喜庆的剪纸。除此之外,在结婚、生子、祝寿和逢年过节时,会制作各种式样、颜色绚烂的面塑来相互馈赠。饮食方面以面食为主。村里民间技艺不少,例如“捶草印花”的印染技术和陕州澄泥砚的制作技艺。人马寨村也保留了祖祖辈辈居住在地坑院的习俗,现今,仍有村民居住在地坑院内。
(二)人马寨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问题
1.自然环境
美好的自然环境营造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村委会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绿色资源的保护和改善,但是村里的居民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自律性不强,没能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对大雨冲入村河道的漂浮物不能及时处理;房前屋后及庭院的绿化美化较少;村周围的风景林保护不到位;生活垃圾不分桶装;村整体绿化档次较低,农村森林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改善。
2.人文环境
人马寨村遗存丰富,多项豫西特色历史文化遗存集于此,但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于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美德、礼仪等文化内容比较缺乏,没有把思想政治和农村文化大力开展宣传。二是村内虽然修建了展示馆、艺术馆,但是馆内设施建设不够完备,功能分区不明确,不能完全满足手艺人的工作需要。三是村里特色民居修复改造了一部分,但有些价值高的特色坑院仍保持原始状态,甚至有些院落存在坍塌和破损的现象,无法发挥地坑院文化的特色。良好的乡村人文环境是对人们发挥精神教化作用必不可少的因素。
3.居住现状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显著升高,村民的收入逐年递增,当地村民的住宅面貌也得到改观。在考察中发现:一方面,不少村民修建了多层别墅式的楼房,从地坑院的老住宅迁至新修建的楼房居住,但楼房大多缺乏合理规划与设计,建造技术落后,没有充分考虑历史的客观性和现代建造手法的结合。另一方面,村口沿水泥路两侧的民宅做了统一规划,但是深入村庄后发现,部分房屋建造位置随意,凌乱。还有很多地坑院年久未修,呈破败感,面临着消失的命运。甚至,有的村民仍居住在老旧的院落中,室内潮湿昏暗,生活用具到处摆放,缺乏合理的设计,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室内环境质量较差。
4.基础设施
根据调查,村里放映电影、戏班子唱戏都在露天环境举行。村里留守老人多,重修了懿德苑作为老年活动中心。其中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配套的基础设施没有配备齐全。二是对民居改建没有充分考虑村落环境的尺度和规模,造成民居房屋面积大、庭院面积偏小的情况。三是文化活动建筑建造不够实用,有些室内空间没有配备设施,存在空置闲置的问题,造成了资源浪费。四是没有设置停车场地,驱车来地坑院参观或探亲的人们没有适合的停车位置,车辆乱停乱放。
四、豫西民居人居环境的改善策略
(一)院落规划设计
人马寨村村民的生活交往活动多为家庭聚会、村民交流等社会交往活动。因此,院落的环境设计要充分体现空间功能的多样性,满足家庭娱乐活动和村民交流的要求,使院落环境为各种活动开展提供使用空间。通过对庭院储存空间的划分来解决生活废弃品、生产劳动工具、摩托车、三轮车随意停放,环境杂乱无序的问题。对个别从事家庭生产业的农户增设附属用房,合理利用空间。
院落的环境改善主要针对种植植物、路面铺装、内墙装饰、照明灯具等。改善策略如下:第一,地坑院落中种植当地树种或单株果树,既保证充足的光照,还有夏季遮荫的效果。地上院落种植遮荫、观赏价值的植物,如葡萄、爬山虎、牵牛花等;院内预留蔬菜种植区,种植小青菜、黄瓜、番茄、辣椒等,既实用又美观。第二,院落内道路铺设混凝土或岩石路面,方便农用机动车进出和农用工具运输。修建园林景观式道路作为村民生活起居的道路,既舒适又美化景观。地面材料选取当地特有的材料,从颜色和纹理都与院落建筑相协调。第三,院落内墙装饰可以选择一些废弃的农具、本村手工艺制品,使这些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物品发挥作用,减少建设成本,提升院落人文环境。第四,院内照明灯具侧重与院落环境、风格协调的造型。灯具照明重点突出田园气息和乡土风格。
(二)道路和基础设施改善
乡村道路建设是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人马寨村的内部道路设计应结合本村环境综合整治,在保证技术标准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做好排水设施防护、路面等级提升、道路警示标志设置,满足居民道路出行安全。在村内道路定点位置设计停车场地和绿化带。依据村民需要设计实用、适用、环保的文体活动设施,增设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街道座椅、路灯和演出场所。增设污水处理设备、雨水收集和处理的设备、太阳能及垃圾回收设施,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便利。
(三)绿化植物布置
人马寨村绿化植物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可以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功能性植物,选取容易种植和养护,种植成本相对较低,能体现地域特征的植被。同时,在本村绿化建设中,应考虑村民选择绿化方式的意愿,调动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最大程度地保护植被环境。
(四)景观小品营造
村民通过户外休闲活动场所与他人进行交流,营造景观小品可以起到增加环境气氛、增进空间交流、增强欣赏引导的作用。景观小品应从整体环境景观的角度综合考虑,体现造型精美、寓意美好、艺术性强的特征。通过增添雕塑、喷泉、廊道等,突出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农村环境景观小品,一方面应立足时代,突出地域性和乡土特色;另一方面应满足使用功能,体现装饰美化作用,使整体环境景观得到改善和提升。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启示我们美化乡村环境及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是各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打造舒适、優美的乡村环境,对实现乡村振兴、中原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骆中钊.新农村住宅设计与营造[M].天津: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简要回顾与前瞻[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6(1).
[3]王竹,钱振澜.乡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念与策略[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2).
[4]冯杰.豫西新农村建设中窑洞民居的环境艺术设计探析[D].河南大学,2011.
作者单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