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信心指数跌至冰点长达十年经济扩张或将结束
2020-06-23刘馨蔚
刘馨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冲击全球经济的最大黑天鹅。疫情推翻了此前各方对于2020年经济前景的预测和展望,恐慌情绪蔓延,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尽管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活动逐渐重启,但已经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中国难以独善其身,海外尤其是欧美等重要市场疫情严重,对中国经济的反弹产生反灌影响。
疫情将如何改变世界?疫情冲击是否会演化为系统性衰退?各国以传统理念进行的大规模纾困政策是否足以应对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停摆?外部条件暂时难以回暖,消费和内需能否继续引导中国经济回暖的步伐?中國应如何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的风险?
在此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财经》杂志、《财经智库》、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共同组织了“2020全球经济信心指数调查”(下称调查),发布《疫情下的全球经济信心指数报告》(下称报告),提供一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引。
全球经济遭遇重大挑战,长达10年的经济扩张或将结束
本次调查100为经济信心指数持平值,表示受访者对今年经济增速的判断和上年实际情况持平;高于100表示受访者的信心强于上年;反之,则弱于上年。
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经济信心指数为31.4,严重低于100点的荣枯线。75.7%的受访者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仅有17.1%和7.2%的受访者认为将与2019年持平或加快。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已保持了连续10年平均3.7%的增长速度。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别实现了平均2.3%、1.6%和1.3%的平稳增长,而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分别实现了平均7.7%、1.9%、6.8%和1.3%的增速。从受访者预期看,2020年全球经济很可能会大幅下跌,并再现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情形。
调查期间,正值疫情在国内外迅速发展之时,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大幅度走低,说明疫情带来了重大冲击。
从地区来看,亚洲和非洲的经济信心指数较高,欧元区和中东地区较低,且受访者对全球各地区的经济信心指数均随着疫情的发展而下降。其中,对美国经济增长信心的下调尤为突出。美国经济信心指数在疫情前期为130.5,疫情中期下降到118.6,疫情后期只有49.0。在疫情后期,受访者对欧元区的状况最为担心,该地区的经济信心指数已降至23.4。
对于经济的担忧主要来自于逆全球化和突发事件。有63.7%的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是逆全球化趋势,特别是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这体现了受访者对2018年以来以美国对中国大幅度加征关税为代表事件的逆全球化趋势的高度担心。随着疫情的发展,受访者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担心快速攀升。疫情后期,突发公共事件超越逆全球化,成为受访者认为的最大风险来源(64.6%)。
投资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信心,而投资信心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大多数受访者对全球跨境投资的趋势也比较悲观。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有61.9%的受访者认为跨境投资将放缓,但也有19.2%的受访者认为跨境投资增速将加快。
“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境投资长期仍将是增长态势。”报告指出。
全球经济放缓,股市、货币、大宗商品压力大
报告称,原油是现代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其价格涨落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产油国开始减少石油生产,提高石油价格。两个月内,油价从每桶3美元涨至12美元。石油价格暴涨使得1974年美国经济负增长1.75%,日本负增长3.25%。今年3月,出现了正好相反的情况。原油价格在2019年底时还在68美元/桶左右,随着疫情引发经济下行担忧,全球油价逐步回落。至3月底,石油价格降至25美元/桶左右,跌幅超六成,且这一数字已持续至5月。
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对原油价格呈看跌态度。同时,受访者预期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会下跌,但跌幅要显著小于原油。与原油价格受少数国家影响较大的区别是,其他基础原材料类大宗商品市场的竞争性更强,其价格变化更能体现市场供需形势的波动。比较受访者对原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判断的结果可见,疫情后期认为原油仍将下跌的受访者比重远大于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受访者比重。这反映了,原油市场受几个主要产油国控制,价格波动幅度更大的特点。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对各国币值走势的判断也不尽相同。人民币和日元预期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升值,而对欧元等货币贬值预期较大。其中,认为欧元、英镑、韩元将贬值的受访者比重均在37%—40%之间。
在股市方面,受访者对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股市均持谨慎态度。其中,对美国和欧洲看跌的受访者比重高达79.2%和77.6%;对韩国、巴西和俄罗斯看跌的受访者比重也都超过一半;日本和印度略好,但看跌的受访者比重也达到42.9%和44.1%。
报告分析:“多数受访者对中国股市表现出相对乐观的态度,这与中国股市处于相对低位、早先一步控制住疫情以及与经济基本面的相关性较低等因素有关。”
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源自投资和出口,消费的拉动作用或将增强
“消费、投资、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经济下行的主要压力主要是投资和出口引起的。”报告指出。
首先是投资下滑。39.4%的受访者认为,投资下滑是中国经济最大风险点。虽然疫情只是一个相对短期冲击,且中国政府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对冲疫情的影响,但由于不少企业遭遇现金流困难,特别是外贸企业面临国外需求下滑的压力,给企业的投资能力和信心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其次是出口受阻。由于全球多地遭受疫情冲击,出现一大批外贸企业订单被取消的情况,从全年看外贸萎缩的风险居高不下。
与投资和出口相比,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其作为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中产阶级群体扩大,强劲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对外资的吸引力都在不断增强,并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报告称。
即使在疫情短期剧烈冲击消费的背景下,仍有超过半数(56.2%)受访者认为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会增强。从各国经验看,消费增长具有棘轮效应,即消费水平易于升级,易于向上调整,而难向下调整。报告认为,充分利用这一规律,促进消费的恢复和增长,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方向。
在调研的22个行业中,受访者认为最具成长前景的前三名为医药(57.4%)、养老健康(41.9%)和人工智能(33.7%);第二梯队是教育培训(22.2%)、信息技术(21.4%)和生物技术(18.9%)。排在前两名的均与疫情相关,显示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产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报告分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一直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领域。疫情使得人员流动受阻,这类减少对现场办公或人员需求的技术体现出更大的发展前景,而生物医药更是出现爆发式增长。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行业虽然也有巨大的潜能,但经历前些年的快速发展,逐步进入平稳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