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梅客家山歌初探

2020-06-23彭文静

艺术评鉴 2020年10期
关键词:唱腔民间艺术

彭文静

摘要: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主要标志和客家民系的历史结晶,其中承载了客家人从古至今所延绵蕴涵的生存状态、民俗节礼、行为意识和生命精神,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支奇葩。本文以兴梅客家山歌为例,就其艺术价值,唱腔特色,传承与发展等方面作了详细论述,通过对梅州客家山歌的起源、形成、发展和现状的研究,阐述了兴梅客家山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客家山歌   唱腔   民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0-0023-02

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被国务院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人自古以来喜欢唱歌,山歌记载着客家人生活发展轨迹和喜怒哀乐的表达,可是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现代网络化的普及,年轻人的生活和喜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客家山歌之前所依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大众审美情趣的巨大变化,大量客家山歌的宝贵资料没有人挖掘,有些还濒临绝迹。

如何来传承和发扬本地区“客家山歌”的艺术精髓?笔者做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讨,走访梅州兴宁市区的民间山歌艺术群体,查阅兴梅山歌史录等。本文将从兴梅客家山歌的产生、发展、艺术价值、唱腔特点等不同因素对客家山歌的影响进行考察,以期对兴梅客家山歌特有的艺术风格作一个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梅州客家山歌的社会历史价值及其文化特性。

一、客家山歌的起源

客家山歌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民歌中最为浓情,也最为卓越的歌种之一。据资料显示,梅州客家山歌孕育于唐宋,定型于明清,蓬勃发展于近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客家山歌最主要流行于客家人聚集的广东省(梅州市、河源等),福建省、江西省内客家人较多的县市,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台湾的桃园、新竹等地方,都有客家方言演唱的山歌流行,故称“客家山歌”,可以说是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

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对梅州的客家山歌进行探讨。梅州是广东省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也是客家人聚居最多的地方,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客家人勤劳朴实,个性爽朗,擅长即兴“说唱”,因此,客家山歌也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化的传承,常见于客家先祖在劳作中,休闲娱乐时即兴唱起,它有一定的规律,歌词大多每句有固定的字数,多押韵上口,擅长使用比兴手法。客家人多用客家山歌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鼓舞斗志。

二、兴宁客家山歌独具一格的艺术想象力

兴梅地区客家山歌极具艺术想象力。它融汇了赋、比、兴三大艺术表现手法,充分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如“天上落水万条纱,落进铜盆朵朵花;妹系天上及时雨,哥捧铜盆来接花”。这首山歌, 通过比喻,把男女间的真挚爱情形象化、具体化;比喻部分的颜色、形态、音响都形容得惟妙惟肖。上述歌词中姑娘被比喻成天上下的及时雨,雨水落入铜盆中又溅起的水珠被比喻成花,这种比兴双关,姑娘是“及时雨”,哥哥兴高采烈的用“铜盆”来接“雨水溅起的雨花”的关系就是在表达青年男女的热烈感情。客家山歌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此,正确理解客家山歌表达的“意境”不仅需要了解歌唱者的比喻,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笔者在乡间听闻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兴宁当地的老人们说,在他们年轻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很崇拜会唱歌唱得好的人,擅长唱歌者,最能讨女子的欢心,而茶余饭后或者上山劳作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对歌,老人们说,那时上山劳作如果害怕,都会吼上两嗓子,这时如果山对面有人听到,就会对歌相互壮胆。

客家山歌被誉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在梅州的各类客家山歌中,最常见的是各种明比、暗比,反比、正比。智慧幽默的客家人即兴作词作曲,思考都在大脑中瞬间完成,歌词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极具有研究价值,但是因为客家山歌是口口相传,即兴发挥的,所以很难被系统有效的收集,因此也流失了许多经典。

三、兴梅客家山歌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

(一)丰富多姿的唱腔特色

客家山歌用客家话唱,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又富于变化,同是客家山歌而同中有异,如梅城山歌、松口山歌、石马山歌,腔调不同,仅梅州就有百来种腔调,但这个地区的腔调有一个共通点——都是曲调较为高亢、嘹亮,十分地动听。

梅州市各县区的山歌唱腔又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兴梅地区的客家山歌按唱腔的不同可分为梅县山歌、兴宁市山歌、五华县山歌、平远县山歌、丰顺县山歌、蕉岭县山歌、大埔县山歌等。

笔者以兴宁山歌为例介绍各县较有特色的山歌唱腔。

说起兴宁山歌,就不得不提到兴宁著名的“神光山”,它是兴宁境内最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早在民国十七年兴宁县就成立了“客家歌谣研究会”。据书籍记载,在1930年至1935年间,兴宁民间老艺人朱满在神光山下办起“忠义堂”,培养山歌手,“忠义堂”培养出来的歌手皆能出口成歌、对答如流,这批人也成为了兴宁山歌传唱的主要人物,对山歌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兴宁原板山歌有一百多种,其中最优秀、最具独特风格、最有艺术魅力的有一二十种,在此举个例子——兴宁市石马镇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传唱山歌——《新绣荷包两面红》。

歌曲中所出现的“刁嫂子”则指当地山歌能手,后泛指一般女子,在这首歌曲里是作为衬词。曲中“荷包”,是旧时一般女子赠予男子的爱情信物,女子通过绣荷包寄托美好的情思。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客家经典情歌,它的旋律优美,较多的装饰音及衬字、衬词、衬句形成了该曲独特的风格与韵味。筆者就此曲在与当地民间艺术家探讨中了解在到,虽然曲调简单,但一般人要唱好它,还不那么容易。民间山歌手介绍说,兴宁市山歌演唱家张振坤曾在1980年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族民间唱法研讨会上演唱了《新绣荷包两面红》等7首客家山歌,他那高超的演唱技巧以及客家山歌的特有风味,当时在北京让音乐爱好者们惊艳,并引起了全国音乐界的关注。

(二)独特的客家说唱艺术——五句板

客家山歌的曲调在不同的区域展现出不一样的特色,在同一个地方的山歌曲调,也会因不同歌手演唱而表现出不同的韵味。按曲调分类,山歌大致有五句板山歌、号子山歌、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板山歌等等。

现今兴宁市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五句板”。这种山歌用兴梅客家方言演唱。“五句板”表演形式灵活,歌词也非常通俗易懂、“五句板”山歌有一定的调式,且常采用双关,俏皮又生动。唱起来是朗朗上口,好的演唱者会融入剧情,表演得声情并茂,优美动听。“五句板”的演唱形式中,演唱者多会手执四块竹板,并且有节奏地打击竹板,以此作为歌曲的前奏和间奏,来吸引观众。

近日笔者走访了兴宁最大的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山歌亭,那里是兴宁山歌爱好者的乐园,每天下午都会有老人们在亭里唱响动人的山歌,即兴演唱中多以五句板为主要演唱形式,在这里,年纪六十左右的人,一般都能即兴唱上几首。这已成为当地文化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甚至全国各地的客家山歌爱好者和研究者都会慕名而来。在与笔者的交谈中,兴宁福兴街的七旬老人兴奋之余即兴创作了一首五句板山歌《健康山歌唱健康》,歌词举例如下:

“朋友相聚话家常,人生旅程近夕阳。夕阳人作黄昏颂,歌颂今天好时光,老年晚霞像太阳。老年晚霞像太阳,健康山歌就收场。人生道路多精彩,精彩人生还好长,大家注意保健康”。“五句板山歌”极具魅力,通俗易懂,当属粤东客家山区的艺术文化瑰宝之一。

四、结语

从探讨兴梅客家山歌起源,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的唱腔特色及兴梅地区流行最广的五句板山歌唱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客家山歌它是承载了汉民族先民与其它民族智慧结合的结晶。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应该受到重视,同时确实也应该与时俱进,现在是网络化的时代,我们要用创新的形式来发展和传承它,让更多人能理解和喜爱这种民间艺术;用年轻人的眼光和时代的特征来审视山歌,重现山歌风采。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客家音乐人在为此努力着,以客家山歌为灵感,把客家的风土民情融入到了歌曲的创作中,受到很多网友们的喜爱。作为新时代的音乐人,我们更应该认真去传承它发展它,不要让客家山歌陨落在我们这一代,而应该使它继续芳香四溢,流传千载。

猜你喜欢

唱腔民间艺术
中国音乐家通过音乐保存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话说大秦腔和秦腔舞台美术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芗剧传承与发展
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的活力之源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