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脑外伤开颅手术中的管理应用

2020-06-23支媛郭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脑外伤开颅住院

支媛 郭茜

脑外伤实施开颅手术多需急诊手术,患者存在生命体征不平稳,并发症多等特点,甚至存在脑疝而随时存在心跳呼吸骤停可能,患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1]。加之疼痛、呼吸障碍、失血等刺激与应激,导致循环功能不稳定,出血高血压、低血压等比例增高,加重脑出血,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不利于患者预后[2]。有效及时的手术干预,及时止血,解除颅内高压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均有重要意义[3]。鉴于急性颅脑外伤需急诊手术患者病情特点,其病情在短时间内极易恶化[4],故高效合理的急诊护理,为保障早期手术高于、提高急诊救治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均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则主要总结近年本院针对急诊脑外伤需实施开颅手术者,进行的急诊护理流程管理,以更好的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3 月—2019 年6 月收治急诊脑外伤需实施开颅手术治疗者80 例,所有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在8 分以下,入组前与患者授权人签署入组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诊断明确存在急诊开颅手术治疗指征,年龄18 ~60 岁,预计生存时间2 天以上,受伤前精神正常;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长时间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酸碱、平衡失调者、电解质水平紊乱者,脑疝形成者,机体其他部位急性外伤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40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12 例,年龄18 ~60 岁,平均(43.9±1.4)岁,入组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 ~8 分,平均(5.7±0.5)分,手术时间1.5 ~4.5 h,平均(3.8±0.5)h;对照组:男29 例,女11例,年龄18 ~60 岁,平均(44.0±1.5)岁,入组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 ~8 分,平均(5.8±0.5)分,手术持续时间1.5 ~4.5 h,平均(3.4±0.6)h,两组性别、年龄、入组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手术持续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实施传统护理,以常规护理流程为标准,主要为遵医嘱配合医师实施术前准备;观察组则实时本研究急诊护理流程管理,广泛查阅急诊护理相关流程的文献报道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脑外伤入院时,立即告知急诊接诊医师,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其血压,心率,体温,呼吸,意识,瞳孔等情况,进行初步护理评估后将其转送至抢救室,并告知家属走绿色通道办理住院手续。在患者进入抢救室后,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护,并进行静脉通道开放、吸氧、镇静制动等处理,遵医嘱完成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确保呼吸道畅通。根据医师所开具的相关检查项目,留取血液体液标本送检,对于影像学结果,尤其是头颅CT 和(或)MRI 及时配合送入放射科完善检查。及时督促检查结果报告,一旦结果汇报及时告知医师,并协助邀请神经外科医师急会诊,对有手术指征者,及时完善术前准备,尤其是备皮等处理,同时协助医师合血配血,完善血型和输血前四项检查,为手术、麻醉完善准备。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急诊护理人员可详细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本病危险性,结合患者目前病情详细告知治疗方法及配合方法,措施患者家属做好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以更好的配合后期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完善术前准备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随访期间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整体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采用MMSE 进行,共计7 大项目,30 小项目,总分0 ~30 分,分值超过27 分为正常,分值越低证明认知功能障碍越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完善术前准备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完善术前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的术后感染、再出血、低颅压综合征总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2。

2.3 两组随访期间认知功能MMSE 评分变化趋势

术后1、术后3 及术后6 个月,观察组MMSE 评分分别为(23.1±0.7)分,(27.8±0.4)分和(28.5±1.2)分,对照组MMSE 评分分别为(18.2±0.4)分,(23.6±0.3)分和(24.7±0.9)分,观察组术后1、术后3 及术后6 个月MMS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8.439,53.126 和16.021,P <0.05),详见图1。

表1 两组完善术前准备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完善术前准备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术前准备耗时(小时) 术后住院时间(天)观察组 1.2±0.1 13.5±1.5对照组 2.5±0.3 26.1±2.8 t 值 26.000 25.087 P 值 0.000 0.000

表2 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图1 两组随访期间认知功能MMSE 评分变化趋势

2.4 两组整体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好转出院率为36 例(90.0%),对照组好转出院率为照组20 例(50.0%),观察组好转出院率高于对照组(χ2=13.393,P <0.05)。

3 讨论

急诊脑外伤需实施开颅手术者,其病情十分危重且变化快,早期诊断后手术解除颅内高压十分重要[6],此类患者采取有效且快捷的急诊护理对节约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7]。针对急诊脑外伤需开颅手术治疗者,传统急诊护理过程中,护士对以被动的机械式执行医嘱,进行护理为主,无法积极有效配合医师早期诊断与治疗,完善术前准备[8]。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医护配合度,将救治患者作为首位要素,可后期补办住院缴费手续,最大限度的缩短患者术前准备时间[9],从而为所患脑疝、脑水肿时间提供帮助。通过脑外伤开颅手术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的提高急诊护理效率,规律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患者预后[10]。

针对急诊脑外伤需实施开颅手术者,本研究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管理,比较两组完善术前准备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完善术前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证明针对急诊脑外伤需实施开颅手术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管理,能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进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另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发现,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的术后感染、再出血、低颅压综合征总比例低于对照组。证明针对急诊脑外伤需实施开颅手术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管理,可有效缩短术后并发症。另外随访术后1、术后3 及术后6 个月发现,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针对急诊脑外伤需实施开颅手术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管理,对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积极意义。最后比较两组治疗结局发现,观察组好转出院率高于对照组。均说明针对急诊脑外伤需实施开颅手术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对于急诊脑外伤需实施开颅手术者,实施本研究的急诊护理流程管理,能更有效的促进完成术前准备[11],同时详细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家属配合度[12],结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3]。另外加强对患者个体化病情的评估,做好围术期患者并发症预防与控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加强患者入院时及在抢救室内生命体征监护,积极配合静脉脱水药物、预防脑血栓及脑血管痉挛药物等治疗,做好液体出入量统计,及时获取生化结果,协助医师备血等处理,从而达到促进患者早期诊断,早期实施手术治疗的目的[15]。

综上所述,针对脑外伤需实施开颅手术者,进行急诊护理流程管理,能有效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脑外伤开颅住院
妈妈住院了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