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儿童脑瘫语言障碍的临床观察

2020-06-23高会军王丽平曹清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针语言障碍脑瘫

高会军,王丽平,曹清华

(河南省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1100)

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等。该病不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临床尚无治疗小儿脑瘫的特效方法,常采用语言训练、运动疗法及营养脑神经药物等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整体效果不佳。因此,为更好地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脑瘫患儿采用针灸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其治疗效果及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语言障碍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男38例,女35例;年龄1~5岁,平均(2.45±1.02)岁;病程0.5~4.0个月,平均(1.68±0.34)个月;脑瘫分型:痉挛型64例,不随意运动和混合型7例,共济失调2例。观察组男37例,女36例;年龄1~4岁,平均(2.58±1.11)岁;病程0.3~4.0个月,平均(1.64±0.35)个月;脑瘫分型:痉挛型66例,不随意运动和混合型6例,共济失调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考《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中脑瘫的诊断标准[1]。②中医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脾肾亏虚证[2]。主症:语言迟发,多汗肢软,立迟行迟;次症:面白虚浮,神情呆钝;舌脉:舌质淡白,少苔,脉细无力。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且符合《语言治疗学》中语言发育迟缓标准[3],评定为语言障碍;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有严重精神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语康复训练。①器官训练:指导患儿练习舌部收缩,让患儿练习砸、龇牙、拢嘴等动作,同时进行吹口哨、吹蜡烛等练习。②表达训练:训练患儿词汇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手势语言进行表达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指导患儿正确使用单词,教会患儿使用语言符号进行表达。③理解训练:采用日常用语训练患儿,使用实物、图片、语言等方法与手势结合,让患儿充分理解其表达的意思。④交流训练:通过患儿喜欢的活动或玩具与患儿进行目光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平视患儿目光,同时发出请坐下、站起来等简单指令,让患儿服从指令。每日训练30 min,每日1次,每周训练6 d,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使用33 mm和50 mm的毫针,针与头皮呈20°~30°角进针。穴位取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及其前、后各1寸,左右各3穴)、颈三针(天柱、颈百劳、大杼)、腰五针(双大肠俞、双秩边、十七椎下),配合智三针(神庭、本神)及哑门、通里,进针后小幅度捻转2~3 min,每分钟180 r,留针30 min。并于风池、肾俞注射脑蛋白水解物(Ⅲ)(云南盟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1580,规格:30 mg),每穴5 mg,每次用量不超过30 mg。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治疗2周后休息1周,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综合能力评分。采用残疾儿童综合评定量表评估,包括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5个功能区,每个功能区有10个小项。评分标准:每项完成计2分,大部分完成计1.5分,完成1/2计1分,小部分完成计0.5分,不能完成计0分,分值越高表明综合能力越强。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言语功能、运动功能、自理动作、社会适应能力及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语言障碍脑瘫患儿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语言障碍脑瘫患儿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言语功能 运动功能 自理动作观察组 73 治疗前 7.01±1.35 6.83±1.38 5.81±1.45治疗后 16.58±2.11△▲ 17.25±1.24△▲ 18.45±1.03△▲对照组 73 治疗前 6.98±1.36 6.71±1.42 5.78±1.47治疗后 11.23±1.23△ 10.56±1.01△ 9.57±2.14△组别 例数 时间 社会适应能力 认知功能观察组 73 治疗前 5.68±1.23 5.98±1.45治疗后 16.89±1.58△▲ 17.82±1.45△▲对照组 73 治疗前 5.25±1.56 6.01±1.14治疗后 8.78±1.87△ 8.52±1.56△

4 讨论

脑瘫患儿多表现为语言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而认知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高级神经功能,主要涉及思维、智力、记忆、推理等[3]。目前,临床多采用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语言障碍脑瘫患儿,实施言语康复训练过程中多采用理解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交流训练、器官训练等手段,最大程度发挥患儿语言潜能,提高患儿综合能力[4]。

脑瘫属中医“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指头颈软、手软、脚软、口软、肌肉软;五硬指头颈硬、口硬、手硬、脚硬、肌肉硬。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和外伤因素,主要证候以元气不足和脾肾亏虚为主,因此,治疗应以益气健脾、大补元气、疏通经络为主要原则。研究显示,在相应神经反射区进行针刺,可激活脑细胞,促进脑细胞活性,进而促进脑瘫患儿神经功能恢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综合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针灸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语言障碍脑瘫患儿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儿综合能力。这是因为针灸治疗可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和促进脑细胞的代偿作用。通过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支配的肢体放射区,引发神经反射,促进脑体反射通路的连接,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颞三针、四神针、智三针可纠正肢体瘫痪,提高患儿智力;颈三针、腰五针再配合头针、颞三针具有疏通经络气血、补髓益脑的作用。诸穴同用,可兴奋脑干,增强脊髓的传导功能及小脑维持人体活动平衡能力。此外,针灸通过刺激头皮,调整大脑功能,发挥养心安神、醒脑益智、疏通经络的作用,对促进大脑功能代偿及提高患儿智力、语言、运动等功能有显著疗效。本研究结果与凌伟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语言障碍脑瘫患儿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整体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三针语言障碍脑瘫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吕英教授治疗自闭症语言障碍的用药规律分析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
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针?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