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高龄漂浮臂外科重建一例及文献回顾

2020-06-23唐彬彬葛鸿庆吴连国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肘关节肱骨活动度

唐彬彬 葛鸿庆 吴连国

老年骨质疏松性多发骨折以髋部合并脊柱骨折临床常见,但复杂的高龄漂浮臂损伤较少见,尤其针对复杂关节内骨折的处理十分棘手。本研究报道1例特殊高龄漂浮臂损伤的外科重建过程及术后良好的临床疗效,并结合文献进行探究。

1 基本资料

患者女性,81 岁,2017 年12 月17 日因跌倒致右上肢疼痛伴活动受限12h 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骨科。3 个月前,患者因跌倒致肱骨近端骨折行肱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经肌间沟入路,采用锁定钢板(AO Phlios)进行固定。术后1 个月,因右肩部疼痛复查,X 片提示肱骨近端关节面上端两枚螺钉切出,calcar 螺钉同时切出,当时未予进一步处理。本次因再次跌倒就诊。家属代诉患者平素生活自理,有轻度老年痴呆、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病史。入院查体:右肘部及右肩部中度肿胀,肱骨近端及肱骨髁部压痛阳性,骨擦感阳性,右肘及右肩部活动受限,右腕及右指端感觉活动血运正常。影像学检查X 线提示右肱骨上端骨折,右肱骨髁间髁上骨折,右肱骨近端术后,多枚内固定螺钉切出关节面(见图1);CT 平扫+三维重建显示肱骨髁间与髁上严重粉碎性骨折,肱骨内固定钢板下缘出现肱骨干骨折(见图2)。初步诊断:(1)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右,13-C3.3);(2)肱骨干中山段骨折(右,12-A2);(3)右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右,螺钉切除)。根据骨折特点,此为漂浮臂损伤。CT 扫描显示肱骨近端关节面多枚螺钉切出,钢板下缘新鲜骨折,考虑存在应力集中影响;肱骨远端骨折断端嵌插,关节面严重粉碎,内固定复位困难。

图1 患者术前X 片

图2 术前患肢CT 平扫+三维重建。A 为冠状面平扫;B 和C 为三维重建

2 手术方式

患者于入院后10 天行右肱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右全肘置换术。患者行气管插管麻醉,沙滩椅体位。首先,经原右肩部手术疤痕切开,并稍向远端延长,手术切口长约16cm。切开后显示肌肉层次不清,骨质疏松严重,肩袖组织退变变薄。显露肱骨头至骨折端,取下原钢板,复位骨折端,选取肱骨近端螺钉钢板(Zimmer Inc.ZPLP)及12 枚螺钉进行固定。C 臂机透视骨折端复位满意,螺钉均未突出关节面。然后将右上肢置于患者胸前,沿尺骨鹰嘴内侧缘切开,切口长约15cm,于肱骨滑车处游离并保护尺神经。切开关节囊,依次取下肱骨髁间数块粉碎骨块,术中难以重建(见图3)。先于肱骨骨折断面和尺骨滑车切迹建立骨髓道,放入架体试模满意。于髓腔内放置骨水泥,插入Coonrad-Morrey 半限制性假体,(Zimmer Inc.)组配肘关节。肱骨髓道内放置一阻挡塞,控制骨水泥往近端流动。术中活动肩肘关节稳定,无松动。手术时间为3.75h,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转ICU 行监护治疗。

图3 术中肱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块

3 临床疗效

患者术后3 天内进行肘关节的被动屈伸锻炼,之后进行被动和主动交替锻炼。术后2 周切口愈合良好,拆除皮肤钉,X 片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见图4)。术后2 周按照肘关节中立位0°法测量活动度,提示伸直约170°,屈曲约120°,活动度约50°,可触及嘴巴和鼻子(见图5)。肩部切口术后愈合好,测量肩关节活动度分为主动活动度与被动活动度,主动活动度较差,考虑与肘关节置换术后围关节肌肉力量减弱有关,前屈仅45°,后伸约15°,外展约50°,内外旋约30°;而被动活动度较主动活动度更大,前屈可达85°,后伸约30°,外展可达80°,内旋约50°,外旋约30°。虽然活动度情况较正常仍有差距,但基本可满足患者日常生活。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未出现切口愈合问题、关节假体松动、感染、神经症状等并发症。但患者出院后未能完成各个时间段随访复诊,电话随访也无法取得联系。因此,远期关节假体松动、关节周围骨折、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以及肩肘关节活动度无法在本文中说明。

图4 术后第2 天患肢X 片

图5 术后2 周患肢功能情况

4 讨论

Stanitski 和Micheli[1]最先使用“漂浮肘”描述同侧肘关节和前臂骨折;Martinet 等[2]则用“漂浮前臂”描述同侧肘关节脱位合并前臂骨折;2009 年,Güven等[3]报道1 例10 岁男孩同侧肱骨髁上合并肱骨近端骨折,首次提出“漂浮臂”的名称。“漂浮臂”损伤比单纯肱骨近端或远端骨折损伤更为严重,创伤后患肢疼痛剧烈,肿胀明显。针对儿童的漂浮臂损伤,Güven等[3]报道1 例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但手术难度较大。

对于青壮年及老年人合并骨质疏松的漂浮臂损伤,应根据患者的健康条件、年龄、对手术的耐受及康复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4]。手术治疗内固定的选择类型较多,但应根据骨折特点、功能要求进行选择。有关文献未表明采用何种内固定方式对于复杂型骨折更优,对于优先处理哪处骨折也存在争议[4-7]。Byron 等[5]采用一期肩关节和肘关节置换治疗1 例高龄肱骨近端和肱骨髁间骨折,认为应首先固定肘关节,恢复肢体功能,防止肱骨干旋转,然后再处理近端骨折。本例患者由于肱骨近端采用钢板固定,故而对肱骨干旋转及肘部置换无明显影响。Spagnolo 等[6]报道1 例36 岁双侧漂浮臂患者,左侧为肱骨干骨折(12-A3)合并肱骨髁上开放性骨折(13-C1 GustiloⅢA),采用急性清创和钢板内固定术;右侧为肱骨近端骨折(11-A2)合并肱骨干骨折(12-B2),采用MIPO 技术固定,随访7 年具有较好的功能。Spagnolo等[6]指出,针对存在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情况,建议首先处理髁上骨折,再进行肱骨干的固定。芦浩等[7]报道1 例75 岁开放性漂浮臂骨折,肱骨近端为Neer 分型四部分骨折,肱骨髁上(13-C2 GustiloⅡ)、Ⅰ期清创缝合、Ⅱ期行肩关节置换术和肱骨髁上钢板内固定术。对于复杂的肩肘关节多发骨折,仍重视选择最佳的内固定方式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上述报道得到共识的是,对于漂浮臂的多段肱骨骨折均认为采用髓内钉固定是绝对禁忌证。

全肘关节置换(total elbow arthroplasty,TEA)目前主要运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创伤后遗症以及难以重建的肱骨远端骨折[8-10]。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脆性骨折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发常见。文献报道,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20%~42%术后出现并发症,往往表现为术后疼痛,关节僵硬,功能丢失等[10]。TEA 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与ORIF 对比取得更好的肘关节功能,而且有25%的ORIF 病例再次进行了全肘关节置换术[11-12]。然而,目前对于TEA 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仅限于复杂骨折,严重骨质疏松,骨质条件差,低功能要求的患者[9,13]。Schmidt-Horlohé 等[9]同时提出,TEA 术后短期随访功能是满意,长期的随访依据不足,选择哪一种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仍是不明确的,需要根据术者的经验和判断也包括可能的禁忌证来选择。

本病例选择此术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第一,高龄骨质疏松患者,老年痴呆病史,心肺功能一般,功能要求低;第二,肱骨远端骨折端严重粉碎,无法重建及固定,全肘关节操作相对简单;第三,尽早恢复患者上肢功能,防止出现关节粘连,关节僵硬;第四,肱骨近端骨折类型为简单骨折,可以选择内固定固定,关节置换功能锻炼要求高,考虑患者无法配合。但由于随访的缺失,使得我们缺少对此术式的评价成为遗憾,以此作为经验教训。

5 小 结

对于高龄漂浮臂患者,目前临床较为罕见,术前需要对基础疾病、功能要求、骨质条件等进行充分评估并确定治疗方案。文献回顾钢板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是治疗首选,但关节置换具有丢失功能的局限,建议仅适用于低功能要求患者,钢板固定具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另外,加强罕见病例的随访工作才能为今后治疗选择提供帮助。(本文病例资料为第一作者于广东省中医院规培期间收集。)

猜你喜欢

肘关节肱骨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