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

2020-06-23蔡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0期
关键词:皮肤过敏喹诺酮类药物

蔡涛

(东部战区总院第八二医院,江苏 淮安 223001)

0 引言

由于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常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完善,虽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但部分患者在用药时仍然会产生不良反应[1-2]。为了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用药方案,本组课题将90 例患者纳入研究,经研究分析,旨在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课题的90 例患者样本均选自我院2018年1 月至2019 年6 月期间接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有男性64 例,女性26 例,年龄值介于18-68 岁,平均(42.58±9.74)岁,感染类型:35 例呼吸道感染,27 例泌尿系感染,12 例妇科感染,8 例消化系统感染,以及8 例骨科感染。

1.2 方法。分别对90 例患者样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整理其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疾病类型、进展情况,同时要记录药物名称、用药方式、用药剂量、改善状况。根据上述信息,认真分析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同时应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①分别统计各年龄阶段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②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分别记录皮肤过敏、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心血管反应的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课题数据应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平方差表示,分别采用χ2和t 检验。如果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统计。<20 岁的患者中出现5 例,20-30 岁出现9 例,31-40 岁出现12 例,41-50 岁出现10 例,51-60 岁出现15 例,>60 岁出现39,详见表1。

表1 不同用药方式造成的不良反应例数(n,%)

2.2 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90 例患者中出现64 例皮肤过敏,14 例恶心呕吐,6 例头痛头晕,3 例呼吸困难,以及3 例心血管反应,详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n,%)

3 讨论

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因此,积极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有助于提升用药安全性[3]。

经临床研究发现,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患者通常会出现皮肤过敏、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心血管反应等不良反应,而上述反应多发生于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聂鲁等学者[4]的研究报告中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多与C5、C7、C8、N1 等化学结构相关。由于年龄的增长,患者器官、机体功能会逐渐衰退,药物耐受性也会随之降低,在药物成分的影响下,将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心脏毒性、肝毒性、软骨毒性的不良反应,进而降低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患者年龄等因素是造成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在临床给药过程中,注意调整用药方法和剂量。

猜你喜欢

皮肤过敏喹诺酮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喹诺酮类抗菌药应关注哪些特殊的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怀孕期间皮肤过敏如何护理?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防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