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0-06-23郑建鹏李婕杨蓓

实用老年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左室左心室心肌

郑建鹏 李婕 杨蓓

高血压是SBP 或DBP 高于正常范围的一种慢性病,可伴有心、肺等器官损伤[1]。目前我国老龄化持续加重,且高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所以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2]。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心脏收缩和舒张出现障碍,再加上老年人的心肌功能下降,给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的超声心动图指标、血压及实验室血清指标变化,通过分析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为老年高血压病人预防心力衰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渭南市中心医院2015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间诊治的138 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70 例无心力衰竭的病人作为高血压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60~84岁,平均(69.30±5.67)岁;68 例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作为心力衰竭组,男48 例,女20例,年龄60~85岁,平均(71.41±6.27)岁。纳入标准:(1)所有病人均符合2010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2)心力衰竭组病人同时符合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5];(3)病人年龄≥60 岁。排除标准:(1)合并基础疾病或脏器病变的病人;(2)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3)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力衰竭;(4)近期服用过影响本研究中各项指标水平的药物;(5)有恶性肿瘤病史。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病人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SBP和DBP。(2)抽取病人空腹外周肘静脉血2 mL,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BNP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使用ELLSA 试剂盒测定血清C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和内皮素-1(ET-1)水平。(3)分析可能影响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FPG、吸烟史、高脂血症、左室肥厚、肾功能不全、心率不齐、血压控制情况(血压控制在140/90mmHg 以下为达标)、BMI(18.5~23.9 为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压指标比较 心力衰竭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SBP、DBP 均大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 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比较 心力衰竭组的BNP、CRP、CK-MB、AngⅡ、Cor 和ET-1 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PG、吸烟史、高脂血症、左室肥厚、血压控制情况、BMI 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2.4 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 岁、FPG ≥7.0 mmol/L、合并高脂血症、左室肥厚、血压控制不达标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1 2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压指标比较(±s)

表1 2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压指标比较(±s)

注:与高血压组比较,*P <0.05

DBP(mmHg)90.9±17.9 106.2±19.8*组别高血压组(n=70)心力衰竭组(n=68)左心室舒张末内径(mm)47.7±8.3 57.5±10.3*室间隔(mm)9.4±6.5 12.1±7.4*SBP(mmHg)147.1±20.9 171.1±29.1*

表2 2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2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高血压组比较,*P<0.05

ET-1(ng/L)70.91±7.7 101.2±9.4*组别高血压组(n=70)心力衰竭组(n=68)BNP(ng/L)115.7±63.4 549.9±231.6*CRP(mg/L)9.9±6.7 30.7±18.4*CK-MB(U/L)13.1±3.9 21.7±6.1*AngⅡ(ng/L)69.7±6.3 99.9±10.1*Cor(μg/L)205.4±13.1 271.7±17.1*

表3 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表4 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阶段。老年高血压病人因长期血压较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6],增大了血管阻力,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左心室肥厚等代偿性改变,造成心室重构[7]。心脏因长期的病理改变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因此,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的基本机制,而高血压也是心力衰竭的病因之一[8]。此外,老年人由于代谢减弱,心肌细胞内残留的脂褐质会促进心肌萎缩,降低心肌收缩力,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更易发生心力衰竭[9]。目前关于老年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分析较多,而老年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观察老年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的超声心动图、血压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

BNP 是左心室分泌的心脏神经内分泌激素,是评定心力衰竭进程的指标,BNP 水平越高,心力衰竭越严重[10]。CRP 参与炎症反应,而心力衰竭可以激活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性因子。CK-MB 是随心肌受损程度增加而增加的敏感指标,可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心肌损伤的评价[11]。AngⅡ是高血压分型诊断的重要指标。Cor 是参加蛋白质、糖脂代谢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可增强β受体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强化心肌收缩力,提高左室心排血指数,升高血压[12]。ET-1 是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炎症因子的分泌会造成内皮功能损伤,导致ET-1 分泌增加[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组血清BNP、CRP、CK-MB、AngⅡ、Cor、ET-1 水平均显著高于高血压组,提示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病人的心肌及内皮细胞受损,应激反应明显。心力衰竭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SBP、DBP 均大于高血压组,可能是因为老年长期高血压损伤了心肌细胞,加重心室重构,致使心脏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并发心力衰竭[14]。

本研究还发现左室肥厚、血压控制不达标、合并高脂血症、FPG ≥7.0 mmol/L、年龄≥70 岁是影响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均伴随不同程度的左室肥厚,研究表明,高血压和左室肥厚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15-16]。机体血黏度增大会增加心脏的泵血负荷,高血脂还会造成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共同诱发心衰[17]。FPG 高的病人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较高,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且高血糖会增大血液黏稠度,促进左心室DBP 升高,增加心脏负荷[15]。勇琴歌等[18]发现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病人须严格控制血压,同时密切关注机体血糖、血脂的变化,可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猜你喜欢

左室左心室心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