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明使者赵培泉

2020-06-23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杨浦区代表机构供稿

至爱 2020年5期
关键词:果洛眼科白内障

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杨浦区代表机构供稿

眼科医生的使命和职责是给患有眼疾的病人送去光明。有这样一位眼科专家,在兼顾繁忙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20年,以志愿者的身份默默地坚守着慈善复明工作,不辞辛劳,为患者义诊、手术,用自己的义举,将边远贫困地区患者重见光明的梦想变成现实。他就是赵培泉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他还担任国际眼科联盟、糖尿病眼病防治特别工作组委员,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协会(APVRS)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小儿眼病诊治中心负责 人。

赵培泉教授擅长成人及小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种小儿视网膜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玻璃体出血、眼内感染及眼外伤等。擅长眼科显微手术,并掌握娴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目前国内极少数开展小儿视网膜疾病手术治疗的医生之一。赵培泉日以继夜地工作,从医30年来从未有一日懈怠。他的病人来自全国各地,他酷爱这份职业,在临床工作中兢兢业业。

赵培泉教授常怀一颗悬壶济世之心。1998年他日本学成归来后,很想为家乡山东东营的父老乡亲们做点实事,要把在日本学到的先进的眼科显微手术技术带回家乡,福泽家乡人民。当时开展慈善手术的手续比较复杂,尤其是邀请国外的教授,更是鲜有。在赵培泉教授近半年的四处奔波之后,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于1998年11月,组织了日本大岛眼科医疗队前往山东东营进行慈善义诊复明手术,短短一周时间为120余名家境贫困的父老乡亲施行了复明手术。除此之外,医疗队还赠送给当地医院一台白内障超声乳化仪,为当地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99年,赵培泉教授第一次带领国家医疗队,前往云南省边陲的维西县。那是个红十字会白内障复明工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组建医疗队支援贫困地区。组织上找到他谈话,赵培泉教授一口答应。香格里拉是高原,紫外线强烈,住宿条件艰苦,整个维西县城只有1个浴室。从丽江到玉龙雪山下,一路泥泞。16万人口分布在大山里,一些老人根本无法出来接受手术,出山一趟,要儿子背着爬一天的山。县里经常没有电,做手术要靠发电机。赵培泉教授在艰苦的条件下,1个月开了88例白内障手术,为云南边远山区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慈善光明行”团队是一支由上海著名眼科医学专家和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的公益团队,一年一站,走过了雪域高原四川甘孜,天山脚下新疆青河、甘肃甘南黄土高坡、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大山深处四川凉山、边陲小镇云南江川、黄河源头青海果洛、革命老区贵州习水。赵培泉教授自2009年开始,每年都牺牲宝贵的休假时间,坚持参加了10次“慈善光明行”,其中有6次在高原上。4000多米的高原上,正常行动都很难受,他和他的队友们,咬牙坚持,一边吸氧一边为病人手术,扶危救困。“光明行”团队所到之处,都是我国相对贫困地区,受自然和各方面因素限制,这些地方白内障等眼病发病率高,医疗条件差,同时群众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很少。“光明行”活动不单单是治好了患者的病,还给所到之处的百姓带去了希望。

赵培泉

2012年在青海果洛参加“光明行”时,赵培泉教授见到了因先天白内障而双目失明的3岁藏族弃儿小依毛。由于小依毛的病情很重,当时也没有条件安排全麻下手术。赵培泉教授回到上海后,眼前始终挥不去小伊毛的脸庞。在热心人士的资助下,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几经波折,终于辗转将小依毛接到了上海。赵培泉教授在新华医院亲自为小伊毛的双眼进行了白内障手术。手术后,小依毛的双眼终于能够看见了,小脸上展开了笑容。之后小依毛又得到了热心人的照顾,留在上海,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慈善光明行”活动被评为2011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2013中国公益节年度最佳公益项目,而今已成全国知名的公益项目。“光明行”历时十年,免费诊治眼病患者近10 000例,免费白内障手术1000余例,复明成功率达100%。赵培泉教授是团队的核心手术医师,2017年更是担任了“光明行”团长一职。“光明行”,早已不局限于为他人带来光明,它更像是找寻内心平静的修行,照耀他人、燃亮自我,是其更深远的含义。

赵培泉教授对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有着深厚的感情。果洛高寒缺氧、光辐射强,加之牧民长期缺乏维生素,白内障是高发的眼疾,极大地困扰着牧区中老年人的生产活动。当地医疗条件差,缺设备、缺资金,更奇缺眼科大夫,整个果洛州只有3名眼科大夫(全科大夫),要应付每年新增的200多例眼疾病患,杯水车薪。赵培泉教授曾于2012年“慈善光明行”的时候去过果洛,深知当地人民的情况。因此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果洛州政府及上海各界慈善人士的努力以及新华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众善之光”2015年青海果洛白内障慈善义诊活动得以成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组织精英医疗队专家,为果洛州牧区白内障老人免费施行复明手术。由于时间有限,原计划施行19例手术。但很多牧区患者听闻消息后,都从几百里之外连夜赶来。为了最大程度地给患者带去光明,赵培泉教授医者仁心,带领团队,秉承职业精神,以最强意志克服疲惫和高原反应,一边吸氧一边手术。从原定筛选的19例手术,果断增加到30例,仅用短短一天时间成功、安全、顺利地完成手术。30名患者中最小的36岁,最长的80岁,全部复明。

除了边远山区的贫困患者,赵培泉教授也不忘本市家境贫困的的盲童们。先天性白内障只要时机恰当,便是可治愈的盲,但很多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盲童们因为家境困难,往往无法进行手术。2010年8月,上海外滩三号携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了“2010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外滩三号集善工程”,该工程旨在为中国贫困的白内障致盲患者募集善款。在赵培泉教授的率领下,新华医院以最强的医疗团队为上海盲校困难白内障盲童进行了精心的治疗,使得11名手术成功的儿童重见光明,改变命运。

2016年10月,赵培泉教授受上海市卫计委任命,担任中国援非赴摩洛哥光明行的团长。全团不顾劳累,连续奔波,不仅为塔扎山区208名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并给当地医院带去30万美元的设备,显著提高了伊本—巴伽医院眼科的硬件条件。为了给更多患者带来光明,他们加班加点,工作最长的一天从早晨8点一直忙到将近午夜,中国医生的敬业精神和高超医术让当地眼科医生十分佩服。由于去了就马上手术,可中国和摩洛哥时差7个小时,相当于通宵开刀,最后几天赵培泉教授还出现早搏症状,但是为了更多患者能够复明,他仍然坚持手术。中国驻摩洛哥大使孙树忠说,“光明行”活动体现了中国人道主义和互助精神,诠释了中国政府“真、实、亲、诚”的对非合作理念,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它既为数百名摩洛哥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同时也意味着中摩两国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除了为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作为全国著名的眼底病专家,赵培泉教授还担任了“健康视界,尽收眼底——眼底病救助行动”志愿者专家团成员,旨在5年内投入1000万元为全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引发眼底病变的困难患者提供救助,2018年7月和8月带团分赴西藏日喀则、新疆塔县高海拔地区进行慈善复明手 术。

赵培泉教授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残联特殊贡献奖一等奖、感动新华人物、上海市领军人才以及中华眼科学会奖、亚太眼科协会杰出服务奖等荣誉。荣获2016—2017年度上海市卫计系统优秀志愿者的称号。2018年度被评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并荣获上海市杨浦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称号。

厚德载物,善道怀众。存乎心,感乎情。慈善没有终点,赵培泉教授将沿着慈善复明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猜你喜欢

果洛眼科白内障
本刊征稿启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国际眼科杂志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白内障常见4误区
2019年3月26—27日果洛中南部地区大雪天气过程分析
青海果洛州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推广探究
过多晒太阳有害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