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构建

2020-06-23马家鑫王子朴

中国体育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区域性运动会一带

马家鑫,王子朴

“一带一路”倡议至今,从概念到格局逐渐发展成型,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体育赛事、体育国际交流发展日趋迅猛,尤其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的区域性组织文化活动、体育赛事交流活动也逐渐浮出水面,如“金砖国家运动会”等,对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的专门体育组织和体育文化交流活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大多停留在表象上的结合,而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及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都对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并在此框架下开展体育赛事和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可借鉴性的启示。

国际上,许多地区的体育事业都是从组建本地区的区域性体育组织开始实现迅猛发展,这些体育组织通过体育文化交流的形式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区域性组织的社会文化、经济乃至政治上的稳定和发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体系具有借鉴价值。

1 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对倡议实施的积极作用

1.1 推动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

“一带一路”横贯欧亚大陆,沿途经过60多个国家(地区),各国家(地区)的地理、文化、历史、价值观、风俗、信仰等丰富多元,存在巨大的差异。“一带一路”要在诸多国家(地区)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各民族的求同存异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民心通最有力、最有效的就是文化通”(郝时远,2017),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之中,体育文化交流以其能迅速跨越国家、民族、人种、信仰等不同的元素,通过体育精神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优势发挥着先锋作用,是推动双边乃至多边国家间文化交流,促进实现“民心相通”的有效手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收到了全球多国的积极响应,其辐射范围辽阔,想要在如此庞大的幅员内进行文化交流,仅凭民间力量或各地小范围内体育组织的能量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赛事数量骤增,但大都停留在表面,没有在内涵层面进行深度融合(朱亚成等,2018)。因此,建立有序、高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势在必行,以此来推动整个范围内的体育文化交流,达到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目的。

1.2 对未来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发展方向的有益尝试

正如“一带一路”是对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的有益尝试一样,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也是对未来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发展方式的一种探索。当前,许多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及其所承办的运动会走入发展困境,面临着投资运营成本巨大、成员国之间体育竞技实力差距悬殊、民族体育没落等严峻挑战。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倘若能够成立,将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所构建起来的体育组织,拥有“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全面基础,同以往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相比,具有天然的优势,是突破国际范围内区域性体育组织发展困境的新方案。

1.3 重塑世界体育格局的需要

在国际传播格局上,强势体育文化主导着向弱势体育文化的辐射与渗透(陈刚,2017),西方体育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文化输出向全世界扩张,挤压着东方国家原生体育的生存空间,在世界体育格局中形成垄断局面。许多优秀的东方国家体育项目,如武术、藤球、泰拳等,由于普及程度不够广泛等原因,难以通过由西方国家把持的奥运项目准入门槛,于是无法借助奥运的东风实现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这明显与世界体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相悖。当代中国和广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势头正盛,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完全具备将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出去的物质基础。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恰好是一个契机,借此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文化交流的渠道,为各民族发展传统体育提供平台,从而促进世界体育的多元化发展。

1.4 为“后奥运”时代国际体育发展搭建了重要舞台

随着中国在奥运舞台的展示,无论从竞技实力还是国家实力均展现无遗。奥运舞台作为世界各国竞相展示的中心,吸引着全世界的注意。从中国的“双奥”经历之后,以及更多主办国的“双奥”甚至“多奥”经历之后,一个宏观意义上的“后奥运”时代摆在了面前。此时,恰如其分的区域性国际体育舞台的搭建,则应时而需。这一点在已有的许多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运动会模式具有类似时代背景。如英联邦运动会、泛美运动会、地中海运动会、欧洲小国运动会等。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利用良好的中国区域性经济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其中以文化体育等手段打开的民心相通之路更是基础。“后奥运”时代历史进程中,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为基础构建的民心相通舞台,将为整个区域的体育事业发展乃至全世界的体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更是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打下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2 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启示性分析

2.1 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梳理

选取目前国际上广泛承认的30个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以在这些体育组织中发挥纽带作用的区位、语言、文化、宗教和时代背景等5类因素作为分类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表1)。

表1 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数量及分类Table 1 Numbers and Classification of Regional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更多是因区位因素快速直接的功效而使地理上毗邻的国家联结起来,其数量最多。其他4类体育组织虽然数量较少,但发挥纽带作用的联邦、语言、文化、宗教等因素凝聚力更强。

2.2 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分类及运营现状

2.2.1 洲际体育组织

洲际体育组织(表2)是各大洲内覆盖范围最广、辐射人口量最大、成员国数量最多的体育组织,能最大程度调动起本区域内的体育资源,为组织的壮大提供动力。然而,各洲际体育组织也面临着因各地区国家国情而产生的不同困境。

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简称“亚奥理事会”)为例,该组织包括45个亚奥理事会成员,几乎涵盖所有亚洲国家(地区)(姜少敬,1989)。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占世界人口半数有余。海量的成员国和人口数量提供了充足的体育人才与观众,是组织和赛事流畅运营的保障。此外,亚洲蓬勃发展的第二产业与和平发展的世界局势培育出适合体育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21世纪初亚运会参赛运动员平均人数已达1.2万,超越奥运会平均1万的参赛人数,成为世界第一大赛事(吕振宇,2011)。但从近几届亚运会的举办情况来看,组织的发展已因两级分化的问题显露疲态。一是经济层面,部分地区贫困问题严重,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滞后。亚运会的投资和规模呈骤增的趋势,只有部分东亚国家可以承受,其他地区国家则基本无缘亚运会的举办权(董杰,2011)。二是竞技体育层面,国家间体育竞技实力的差距拉大,成员国的参与感愈发薄弱。长此以往,亚奥理事会对成员国的凝聚作用将大打折扣。

表2 洲际体育组织Table 2 List of Intercontinental Sports Organizations

欧洲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的时间很早,但直到2015年才举办第一次欧洲运动会,一是因为在奥运会30余届的举办历史中,欧洲国家的举办次数几乎占据一半之多,二是因为现代体育起源于欧洲,该地区的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成熟,体育交流活动频繁(石武等,2008)。欧洲人民有多种渠道满足体育需求,洲际运动会存在的必要性没有其他大洲强烈。在欧洲国家体育产业的成熟程度、体育文化的多元性、体育竞技实力等方面,欧洲奥委会是发展态势最好的洲际体育组织。但欧洲的人口结构问题为欧洲奥委会的未来埋下隐患,据联合国人口司统计,欧洲国家仅有梵蒂冈、卢森堡2国的人口增长率高于1%,多个国家增长率为0,部分甚至为负值。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和老龄化的到来,欧洲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很有可能出现断层,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因此面临风险。

与欧洲相反,非洲地区面临着经济滞后、人口增速过快的问题。许多国家的经济水平无法为体育提供所需的物质基础,运动员没有合理的训练方法、科学的饮食配比,人种的体育优势难以得到发挥,体育事业发展缓慢(王玮等,2013)。从2010-2015年,非洲每年人口增长率达2.55%,且预计到2050年,非洲将占全球人口增长的一半以上,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长,将给非洲各国的财政、安全、教育、卫生等部门造成严重负担,同样,这些负担也是当地体育发展的压力。

亚非运动会是世界上首个联结起2个大洲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由于没有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正式认可,亚非运动会联合会内部亚洲方和非洲方的合作未能实现协调统一,组织迅速走向解散。

早期的太平洋运动会委员会成员国大多是被英法殖民的小型岛屿国家,太平洋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极具地方特色且国家间差距不大,组织结构合理且稳定。近年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入后,使得太平洋运动会委员会真正成为代表大洋洲的洲际体育组织,另一方面也使得两极化势头显露。

相比之下,泛美体育组织的发展较为平稳,不存在上述问题。该组织成员国竞技体育发达,且均有代表性的强势体育项目。

2.2.2 洲际内体育组织

洲际内体育组织(表3)是洲际范围内次一级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亦属于依区位因素划分的洲际体育组织。

东亚运动会总会曾是亚洲地区重要的体育交流平台,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年轻运动员。但后期出现成员国之间实力差距愈发悬殊、弱势国家参与的积极性下降的状况,且赛事的周期安排和奥运会冲突,备战奥运的高水平运动员往往放弃参赛,导致赛事的观赏性下降,观众流失。总会只得转变方向,着力培养年轻运动员(肖随龙等,2014),将东亚运动会更名为“东亚青年运动会”。

成员国竞技实力的平衡是关乎体育组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欧洲小国体育协会为避开老牌体育强国,设置了成员国必须是欧洲地区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国际奥委会成员国的准入门槛,营造了小国之间相互交流的氛围,保障了组织的稳定性。

美洲区域性体育组织的仪式感、地域特色和文化因素明显。北极冬季运动会国际委员会组织极圈内地区的居民,以冰雪运动为主,发扬极地运动和土著文化(栗爱平,1981);加勒比海地区勇敢、冒险、顽强的海盗文化在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体育组织上得以体现,组织内的民族构成也十分多元。中美洲运动会则用中美洲圣火的仪式,将古老的玛雅文明传承下来,赋予体育以文化内涵。

表3 洲际内体育组织Table 3 List of Continental Sports Organizations

2.2.3 联邦及语言系体育组织

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法语系运动会体育组织、葡语系奥林匹克委员会总会都是以语言为纽带的联邦型体育组织(表4)。英国建立的英联邦制度将大英帝国成员聚集在一起(孙逸舟,2011),这种制度随后延伸到体育领域,以利用体育赛事输出语言和文化的方式继续殖民弱势国家,从而维护帝国主义对被殖民国家的统治(苏雄,2006)。法国和葡萄牙在意识到语言联邦制度的凝聚作用后,也效仿英国建立起各自的语言联邦体育组织。国际岛屿运动会协会因为成员包括欧洲国家的海外领域及属地,早期的运动会更像是欧洲各国的海上赛场,二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该体育组织逐渐走上正轨。

表4 联邦及语言系体育组织Table 4 List of Federal and Language Department Sports Organizations

泛阿拉伯运动会体育组织是此分类中不含殖民色彩的组织,它以阿拉伯语和阿拉伯文化为纽带,团结起阿拉伯世界国家。但该地常年因宗教、石油、水资源的争夺引发政局动荡,经济发展受到威胁,体育组织的发展极不顺利,面临分崩离析的处境。

2.2.4 岛群及海域系体育组织

地中海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成员国来自3个大洲且包括部分经济和体育发达的欧洲国家,地中海运动会竞技水平较高。文化因素在组织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地中海沿岸各国都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响,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国之间交流合作的意愿更加强烈,其委员会是岛群及海域系体育组织(表5)中发展最好的体育组织。

其他3个体育组织相较发展一般。印度洋岛国运动会体育组织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成员均为小型岛屿国家,经济实力、体育综合实力及成员数量都略显薄弱,但各国之间差距不大,更为注重地区间的交流和团结。3届黑海运动会的奖牌榜都被俄罗斯垄断,两极分化严重。

2.2.5 宗教与民族系体育组织

共同的宗教信仰令伊斯兰团结运动总会(表6)的成员国团结在一起,但也使得对信仰持有不同见解的信徒产生分歧,导致了伊斯兰世界局势的紧张(刘韬等,2006)。

马卡比联合会是全球犹太人的组织,全球犹太人口不过1 400万左右,而马卡比运动会的参会运动员人数已破万,代表同一地域和民族的认同型观众(曲天敏等,2008)为该组织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民族因素助力马卡比运动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区域性运动会之一。

2.2.6 特定时代体育组织

特定时代体育组织(表7)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受所处时代的全球局势影响较大。在其走向解体的原因中,体育之外的因素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统称为“特定时代体育组织”。

表5 岛群及海域系体育组织Table 5 List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of Island Group and MaritimeArea

表6 宗教与民族系体育组织Table 6 List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of Religions and Ethnic Groups

表7 特定时代体育组织Table 7 List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in Particular Eras

远东体育协会由20世纪初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发起,对亚洲体育事业具有奠基意义。20世纪30年代,日本企图将其建立的中国东北伪政权加入远东体育协会,遭到了中国的抵制,随之远东体育协会解体。

冷战时期,苏美两大体育强国的运动员在10年间没有同场竞技的机会,作为媒体企业的时代华纳创办友好运动会打破这一僵局,又于完成使命后停办了运动会。

新兴力量运动会联邦委员会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印尼为主的新兴力量国家为反抗西方大国体育垄断、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而成立的体育组织,闪耀着新兴力量国家和人民不屈不挠反抗体育霸权的斗争精神(尤传豹,2017)。委员会外部遭到帝国主义的全面封锁,加之当时新兴力量国家的经济落后,举办国不能为新兴力量运动会的举办提供安定的环境,随之联邦委员会解体(李辉,1998)。

2.3 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特征分析

将各类型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按所包含的因素进行归类,通过横向对比的方式找出其中各自特征,分析其对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的启示。

2.3.1 历史最长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间的横向对比

历史年数是衡量一个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运营情况成功与否的有效标准,因为长期稳定的运营代表着观众对组织和赛事的认可。本研究将历史最长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定义为超过半个世纪以上并依然还在开展活动的体育组织。

将世界上历史年数最长的前5个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进行排名(表8),洲际体育组织虽也都有超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其主要纽带因素——区位,不是组织历史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对比意义不大。

表8 历史最长久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Table 8 The Oldest Regional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5类体育组织“长寿”的秘诀中,民族、文化、联邦、语言、宗教是普遍因素,本研究将这些因素归类为软因素,以软因素构建的体育组织更符合人们的主观性和自发性,顺应体育组织团结本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初衷(赵克,2002),这类因素的凝聚作用强于区位、国土类型等硬因素,所以这些体育组织在遇到危机时的调整和适应能力也更强,稳定性更好。

2.3.2 洲际体育组织间的横向对比

洲际体育组织是各大洲范围内最大型的区域性体育组织(表9),成员包含大洲内几乎所有国家(地区),意味着此类组织有大量的体育人才后备,充足的体育参与人口,最大限度配置各国体育资源的能力,并有整个大洲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受局部地区动荡的影响较小且组织机构成熟,洲际运动会的周期安排和奥运会合理交错,被国际奥委认可。这些优势给予洲际体育组织摆脱各种发展困境的资本,所以此类体育组织虽只有区位因素这样凝聚力较弱的硬因素作为纽带,历史依然超过半个世纪。

表9 洲际体育组织对比Table 9 Comparison of Intercontinental Sports Organizations

2.3.3 已解体或前景不明朗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间的横向对比

部分体育组织(表10)在其发展进程中因遭到不同主客观因素的阻碍而走向没落,其中,东亚运动会总会的实例证明,体育组织需要利用合理的运营机制留住高水平运动员,避开和更高层次的赛事在周期上冲突,同时加强对年轻运动员的培养。

东南亚落后的经济制约了民族体育的推广、主流体育项目的提升,泛阿拉伯运动会已因军事冲突取消多届,体育组织前景渺茫,证明了经济、政局、安全因素直接决定区域性体育组织的存亡。亚非运动会联合会的夭折则体现出组织委员会的权威和国际奥委会认可的重要性。

远东体育协会、友好运动会和新兴力量运动会联邦委员会的解体均因受到所处时代背景的制约,一个健康的体育组织需要尽可能排除发展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干扰,保证体育精神的纯粹。

2.3.4 小规模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间的横向对比

30个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中有一些关注度较低、规模较小,如欧洲小国体育协会、印度洋岛国运动会体育组织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其成员国都是小型国家,体育综合实力差距不大,组织内部结构合理。所举办的赛事竞技水平不高,关注度与影响力较小,更注重体育活动本身,保持了团结区域内国家、促进地区间体育文化交流的初衷。

表10 已解体或前景不明朗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Table 10 Regional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that Have Disintegrated or with Uncertain Prospects

2.3.5 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启示

根据上述30个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对比结果整理出表11,归纳出影响此类组织发展的8方面因素,并按照其影响力强弱划分为1~5的5个级别。

在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构建过程中,区位因素具有直接高效的特点,但对组织的影响力最弱。成员国数量和人口是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提供生命力,影响力较强。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提供物质和安全保障,影响力最强。民族、文化、语言、宗教等软因素符合人的自发性,具有强烈的凝聚作用,对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发展的影响力仅次于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委员会的权威性、赛事规格、竞技实力差距等因素分别与组织内部的协调、组织的被认可度以及内部结构的稳定性相关,影响力中等。体育精神则发挥着指引性的作用,对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发展影响力略弱。

表11 影响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发展的8方面因素对比Table 11 Comparison of 8 Factors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3 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的要素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且运营现状良好的5个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基于8方面影响因素(表11)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推敲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的可行性(表12)。亚奥理事会在影响因素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合度过高,故不加入对比。

表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同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要素对比Table 12 Comparison of Elements of the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with Regional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3.1 成员国数量和人口具有绝对优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成员国数量和人口上远高于其他体育组织,具有绝对优势。充足的成员国和人口数量是体育组织壮大的动力,既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多元,又能提供大量的体育参与和体育人才。人口优势还体现在结构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趋势健康,且所涵盖的国家少有人口增长率为负的情况,不会出现后备体育人才断层,人口结构更加合理。

3.2 经济总量庞大且极具潜力

在经济总量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仅次于美洲地区,是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且从长远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外贸和外资的流入,年增速保持在13.9%和6.5%左右,远快于世界平均增速,这也就意味着在“资金融通”和“贸易畅通”进程的加持下,预计未来10年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同美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会快速缩小,经济体量上的优势也将愈发明显。

3.3 高规格赛事承办能力与竞技实力兼备

举办奥运会的次数是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具备承办高规格赛事能力的可靠标准,虽然欧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的成员国在这项数据上优势明显,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同英联邦和美洲地区的差距不大,属于同一水准。并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全球赞誉,俄罗斯同样具备承办实力,希腊和意大利的加入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正宗的奥林匹克文化和新鲜的竞技体育血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构建后,这些国家能提供丰富的办赛经验。在竞技实力和体育精神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奥运金牌数超过1 200枚,是体育竞技实力的最好证明,而希腊作为奥林匹克文化的发源地,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纯正的体育精神指引。

3.4 纽带因素亟待开发

构建“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组织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唯独欠缺的是串联起“一带一路”国家的纽带因素。英联邦运动会联合会、马卡比联合会和中美洲及加勒比体育组织在其他因素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仅靠联邦、文化和民族的凝聚力便走过半个世纪之久。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族多元,文化差异大,如何利用软因素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纽带因素,消除成员国间的意识形态壁垒,将是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面临的关键问题。

4 构建“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组织的实施路径分析

根据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启示,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备的优劣势要素,分析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的实施路径。

4.1 由局部到整体的构建策略

“一带一路”倡议所覆盖的范围辽阔,涵盖国家众多,构建如此大型的体育组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鉴于此,可以尝试由局部到整体的构建策略,先构建“东盟+南亚”“西亚+中亚”“中东欧+独联体”等次一级的区域体育组织,开展双边及多边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广泛调动起各国及人民参与的积极性。待这些组织发展成熟后,再拼建成完整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

与此同时,继续推进“五通”进程,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各自面临的不同困境采取针对性的支持援助。如为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提供交通、网络、建筑、水电等技术支持,同经济发展滞后或疲怠的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消除贸易保护主义国家间的贸易壁垒等,从而为体育组织的构建提供现实的物质基础。

4.2 消除意识形态壁垒,健全危机管控体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地理、历史、风俗、价值观不尽相同,各国家在民族、宗教信仰等领域的差异尤其明显,妥善处理意识形态上的壁垒是发挥软因素凝聚作用的关键。一方面应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秉承求同存异的原则,获取各民族、各宗教间更多的思想认同,缓和不同意识形态的争端,进而为体育文化交流的开展铺平道路。另一方面,重视进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审慎开展民族问题敏感地区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建立起危机管控体系,以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秦燕,2006),加强国际合作,携手应对公共安全事件。

4.3 以“一带一路”为纽带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联盟

借鉴语言联邦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优点,尝试打造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联盟作为体育组织成功构建之前的铺垫,即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借鉴语言联邦制度但摒弃殖民主义,坚守各国平等的初衷,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联盟的新型联盟形式,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凝聚力,既为将来的体育组织甚至运动会提供经验和基础,也为将来组织委员会的筹建准备人才与模式参考。

5 结论

在上述30个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的发展历程中,有8个方面的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民族、文化、语言和宗教等因素对整个体育组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区位因素具有直接高效的特点,成员国和人口数量、政治、经济、安全等因素则分别发挥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为体育组织的发展提供生命力和物质保障。委员会、赛事规格、成员国实力及体育精神等因素与组织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赛事的认可度、前进方向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经具备了构建体育组织的物质基础,需要重点解决的是纽带因素的相关问题。

可以借助“一带一路”五通建设的推进奠定物质基础,广邀各国加入,合理利用软因素消除意识形态壁垒,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联盟,以由局部到整体的模式构建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体育组织。

猜你喜欢

区域性运动会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春季运动会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春季运动会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