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平欧杂种榛引种造林技术初探
2020-06-22高昊丹王雪美王红玲
高昊丹 王雪美 王红玲
平欧杂种榛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的大果型榛树,其抗病虫和抗逆能力强、适生范围广、耐干旱、根系发达,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护生态、促进农民增收不可多得的干果类经济林树种。科尔沁沙地宜林地资源丰富,发展生态经济林具有广阔的前景,不仅能够丰富科尔沁沙地经济林树种资源,而且能够推进科尔沁沙地治理和植被恢复,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
1引种造林情况
科尔沁沙地土壤以风沙土为主,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50-450毫米,光照和地下水资源丰富。2009年以来,通辽市开始在科尔沁沙地引种栽植平欧杂种榛子,2013年在科左后旗金屯镇等地建立示范造林区,目前示范区种植面积2229亩,结实面积1155亩,2013-2019年榛果累计产量5万kg,示范推广了“林下间作药材”等复合经营产业模式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种栽培已见成效。为提高授粉率,同一地块栽植 3 个以上花期不同的品种,主要栽植了达维、辽榛 3 号、平欧 110、辽榛8号、B21、玉坠等优良品种,栽植后生长正常,均能安全越冬。截至2020年,通辽地区在科尔沁沙地栽植平欧杂种榛子面积达4774亩。累计产量已达5.493万kg,见表1-1、表1-2。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3年以来平欧杂种榛在科尔沁沙地生长结实表现良好,并逐步发挥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引种造林品种选择
2.1引进平欧杂种榛优良品种
根据科尔沁沙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在充分了解平欧杂种榛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的前提下,从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逐步引进栽植了抗寒性强、结果率高,果实品质好的达维、辽榛3号、平欧110、辽榛8号、B21、玉坠等优良品种,其中辽榛3号、辽榛8号、B21为省级以上审定良种。经多年以测比较,根据品种成活保存、生长结实等指标的综合表现,在科尔沁沙地表现优良的依次为达维、辽榛3号、平欧110、辽榛8号、B21、玉坠。
2.2抗逆性表现分析
2013年以来,经多年观测引进栽植的达维、辽榛3号、平欧 110等品种栽植后对沙区的气候、立地条件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表现基本稳定,抵抗风沙干旱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强;抗寒性强、能安全越冬,在冬季降雪少的干旱年份个别植株有轻微干梢现象,干梢率0.09%;开花授粉期间在极端大风天气下,落花落果不明显。引种造林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在科尔沁沙地能够正常成活、生长发育、结实产果。
2.3生长情况观测
引进的达维、辽榛 3 号、平欧 110等平欧榛优良品种栽植后抗寒性强、能安全越冬,生长表现良好,见表2-1。
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引进栽植平欧杂种榛的不同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栽植地点的生长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均能正常生长,达维最好表现最好,依次为辽榛3号、辽榛8号、平欧 110、B21、玉坠。
2.4结实产果情况
达维、辽榛 3 号、平欧 110、辽榛8号、B21、玉坠等平欧杂种榛在科尔沁沙地栽植后第二年见果,第三少量结实产果。根据跟踪调查结果,种植3年后结实产果量逐年提高,见表2-3。
从表中可以看出,引进栽植的达维、辽榛 3 号、平欧 110等品种3年后结实量逐年提高,不同品种的平均单株结实产量略有差异,结实量最大的是达维,其次为辽榛3号、平欧110。
3平欧杂种榛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3.1提高栽植成活保存技术要点
3.1.1良种壮苗。选择抗寒性强、生长结实表现优良的品种,选用1年生一级健壮苗木,要求根系发达,茎充实芽饱满,无病虫害,根长20cm以上,地径 0.8cm以上,苗高80cm以上。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3.1.2适地适树。最好选择背风朝阳、晚霜危害小、避开风口的小气候的地块。选择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层厚度 50cm 以上的壤土、沙壤土等土质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pH 值在5.5-8.0均可。
3.1.3细致整地。在平缓沙地用机械全面翻耕,深度25-30cm,一般春季干旱、风沙大而频繁,宜采用边机械开沟边栽植的方式,开沟深度25-30cm,在沟内定点人工挖穴,穴直径40-50cm,深度30-40cm。
3.1.4适时栽植。栽植时间一般在4月上旬-5月中旬,土壤解冻 25 cm以上,榛苗未萌动之前为宜。营养杯苗可延长至7月下旬。
3.1.5栽植方法。按“三埋两踩一提苗”原则栽植,将树苗放在坑穴中间,使根系舒展开,边填土边轻提树苗,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边覆土边踩实,踩实后的根颈低于地面5-6 cm,不能深栽。
3.1.6及时灌水。造林成败,水字当头,不但要在起、运、栽过程中尽量减少苗木根系失水,而且栽植后应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做到随栽随灌水,务求第一水灌透,第二第三水及时跟进。
3.1.7中耕除草。生长期要进行机械中耕除草和疏松土壤,一般每年进行3-5 次。最好在行间间作以耕代抚,栽植后幼林期间可间种药材等农作物,一般间作物距榛树不小于 70cm。通过对间作物的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等促进了榛子的抚育管理,并降低抚育成本。
3.2提高榛果品质和产量技术要点
3.2.1授粉树配置。榛子为异花授粉植物,栽植培育需要授粉树才能丰产。建园时应选择 3-4 个主栽品种,品种的花期要相同或相似,每个品种栽植 3-4 行,也可主栽品种 4-5 行,授粉品种 1 行,即可满足授粉,授粉的有效距离在18m以内。
3.2.2整形修剪。为促进大果榛子的早期丰产,应抓住夏冬两季对榛子进行合理有效的修剪。整型上分单干型和丛状型两种,實践中以丛状开型为主。单干型只保留一个主干,第一年定干高 50cm左右,定干后第二年在主干上选留3-4 个分布均匀的主枝;丛状型无明显主干,合理选择3-4个主枝,在主枝上选留侧枝,侧枝上着生营养枝和结果枝,上部为自然开心形树冠,该树形丰产性好、易于管理和果实采收。
3.2.3合理施肥。为有效提升果实品质和产量,夏季宜使用绿肥培肥地力,秋季落叶后,每株沟施腐熟的农家肥25-30kg,每年追肥2 次高效复合肥,第1次在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促进果实子房膨大;第 2 次于 7 月上中旬,促进果实发育、花芽分化。
3.2.4适时灌水。一年灌水3-4次,结合土壤水分状况适时灌水,春季萌芽前浇“催根水”,特别是授粉期宜采用微喷灌增减空间湿度、以提高授粉率;夏季果实膨大期要浇“催果水”;秋季落叶后上冻前灌“封冻水”。
3.2.5无公害防病虫。遵循“宜早不不宜晚”“防大于治”的原则,尽可能采用人工防治、物理、生物防治等无公害防治措施,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特别要避免花期施用农药。通过合理轮作、深翻、及时清除病残枝等手段降低病害虫危害几率,且要合理施肥、科学修剪,以增强树体抗病虫害能力。
4栽培经营管理模式
4.1林下间作复合经营产业模式
平欧杂种榛幼林期间,可在行間种植黄芪、防风、苜蓿草等中?药材和牧草,以及谷子、花生、豆类等粮油作物,进行以耕代抚。通过林下间作不但能促进榛子生长发育、提高授粉座果率和结实量,而且间作物能够直接获得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实现“以短养长”,促进林草产业效益最大化和林草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1.1榛药材间作模式
该模式是在较为平缓的沙地,采用2×5m株行距栽植榛子,行间种植防风、黄芪等中药材或紫花苜蓿等牧草。榛子幼林期通过林下种植药草以耕代抚,能够提升造林两率,充分利用林地的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促进榛药榛草共生,而且能收获种子、根产品和畜牧青饲料,降低经营成本,可为畜牧产业提供饲草料。该模式的优点是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拉长了产业链。
4.1.2榛粮油间作模式
该模式是在较为平缓的沙地,采用2×5m株行距栽植平欧杂种榛,行间间种矮科粮食作物,实现榛粮油双赢。榛粮油间作体系增大了田间植被覆盖度,增强了植物蒸腾作用,尤其是榛树所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蒸腾到田间,再加之防风保湿作用,使系统内空气湿度比单作粮田和单作榛树都有所提高。榛粮油间作对土壤温度和湿度也有调节作用,也会影响生活在榛粮间作系统中的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群落,更主要的是使土地生产力得以提高。
4.1.3榛苗木间作模式
该模式是在较为平缓的沙地,采用2×5m株行距栽植,行间培育1-2年造林绿化苗木,充分利用行间空隙,实现榛苗木双赢。榛苗木间作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使间作系统内风速明显降低,沙害大大减轻,这对榛树授粉结实极为重要。
4.2密植丰产栽培模式
该模式是在坡地、不便机械作业的地块或平缓沙地,采用2×3m株行距栽植榛子,行间不进行间种。榛树密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通过采用促进成花的措施,可以获得早期丰产,栽后2-3年结果,6-7年高产。密植单位面积株数多,榛树生长发育发生了变化,增强了光能利用,积累的干物质多用于果实形成。密植便于集中管理,能提高采收工效1-3倍,同时喷洒农药费用大幅降低。通过比较分析,密植模式早期亩产量较高,并提前进入盛果期。
(作者单位:1.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2.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3.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