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课网络教学阵地拓展
2020-06-22刘雨薇
刘雨薇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为教学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诸多挑战。需要教师切实把控好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恰当措施在课堂中融入新媒体技术,以此来拓展思政课网络教学的阵地,彻底摆脱思政课以往授课内容单一、枯燥,课堂气氛沉闷的缺点,促进教学改革,全面发挥新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优势,保障高校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本文分析討论了新媒体时代的特征,以及拓展思政网络教学阵地的有效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大学生思政课;网络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广播、期刊媒体不同,是指移动通信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等新时代媒体,具有隐匿性、共享性、即时性、交互性等特征。近年来,博客、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人们生活与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在面对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的大学生群体时,对学生的学习模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因此,思政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大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演变进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 拓展思政网络教学阵地的意义
首先,拓展教学阵地是为了适应教学对象的发展需求。大学生喜欢寻求新鲜事物,渴望表达自我,抵触以往“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而信息化背景下衍生的新媒体平台满足了学生发展需求,顺应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可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其次,可满足教学多样化需求,营造趣味化的思政教学环境。现如今,多数思政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在思政课上只顾着玩手机,被动式的听课,参与学习,无法实现思政教学的根本目标,而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特征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最后,拓展教学阵地可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现实问题,丰富学生社会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而新媒体共享性与交互性特征可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实时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可使思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工作,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三、 拓展思政网络教学阵地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双主体”思政教学体系
这里所讲的“双主体”就是指,通过使用互动网络平台,创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拓展网络教学阵地的战略目标。首先,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的“心理导师”和“良师益友”。思政教师可通过微信、微博、QQ等渠道与学生实时互动和交流,提高师生沟通效果。教师可使用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微博、朋友圈动态,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以便在学生误入歧途前予以及时的指导和沟通,借助新媒体发展趋势,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不断地更新自身技能,全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其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将共享学习资料分享至微信讨论组和QQ班级群文件之中,引导学生树立自学意识,随后,学生还可将自己学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以及学习难点传达给思政教师,与教师实时交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诸多新媒体平台对教学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反馈,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起新媒体对思政教学的促进作用,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特征,通过利用大数据信息来分析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搭建起知识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拓展网络教学阵地。此外,高校还可采取各种措施,号召大学生共同组建与新媒体相关的社团组织,组建QQ群、微信讨论组,定期展开与思政课程、时事政治相关的讨论活动,如此一来,思政教学成效将会被最大化,有效实现了拓展思政网络教学阵地的目标。
(三)丰富课程内容
想要拓展思政网络教学阵地,首先,要将教学内容的更迭作为切入点,创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思政教学体系。由于思政课有着课时紧张、知识体系复杂的特征,所以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满足根本的教学目标,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不断地在实践发展中得到了扩充,而思政教材却无法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更新,因此,新媒体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可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学习范围。其次,教学内容的筛选还需贴合学生实际需求,教师不仅可将教学资料发布在新媒体教学平台上,还可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中与课程有关的重点内容进行归集,制作成微课带入课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不断地拓展网络教学的范围。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师需重视起网络教学的普及和拓展,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搭建起更加优质的学习平台,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质,德才兼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月球.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思政课实效性实证研究:以“微助教”为例[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5):35-40.
[2]梁英,张宗芳.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应用的制约因素与优化路径[J].北部湾大学学报,2019,34(9):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