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利用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020-06-22刘桥发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习作能力有效实施语文教育

刘桥发

摘 要:课堂小练笔,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如何恰到好处地抓住练笔时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练笔”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达到高效进而提高习作能力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关键词:习作能力;有效实施;语文教育

一、 在文章情感共鸣处练笔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悟,积累了情感,若没有把这种情感写下来,待到下课,可能就已烟消云散了。此时,我们捕捉情感的积蓄点,让学生及时练笔,会是一种很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说声对不起》一文,描述的是同学之间经常会产生的矛盾,文中的心理描写值得学生好好揣摩与学习。文中有一处心理活动的描写是这样的:“老师啊,您为什么非得让我开口呢?我又不是故意的。在心里,我不知道已经责备自己多少遍了。”文中主人公觉得要说出“对不起”三个字,“真的好难好难。”同学之间,发生小的摩擦在所难免,犯错也是常有的事,每个学生都可能有过像主人公那样的心理。文中這部分心理活动的描写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在课堂教学时便设计了一处小练笔:“你和同学发生过摩擦、闹过矛盾吗?你是怎么想的,请你写一写。”学生的记忆闸门一经打开,提起笔来便是行云流水了:“我知道我不该一时发火,把同桌的课本乱涂乱画,可是他不该先把我的作业藏起来不给我呀!为什么要我先说对不起呢?”;“老师啊,我不是故意把同学撞倒的。那么多同学都在看着我,叫我怎么开口说对不起呀!”……学生的心理描写非常真实、生动、细致。如果没有让他们在有了感触之后当堂写下来,下了课,这些细腻的情感也就跟着他们跑跑跳跳而烟消云散了。

这种练笔,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的程度,又创造了语言训练机会,加大了语言训练的力度,真可谓是理解与运用相得益彰。

二、 在文章精彩经典处练笔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能体现山、水特点的句子或词语,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作者运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表现桂林山水的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仿写一自然景物。由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语言已进行了充分的学习,教师只稍做引导,学生便文思泉涌。有同学这样写:“青云山的树真多啊,多得让你数也数不清;青云山的树真密啊,密得让你找不出树的枝干来;青云山的树真绿啊,绿得仿佛就要流出来”。

又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第三小节时,我在此处设计了练笔点。“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旧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他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我问学生:这段主要写的是什么?通过我的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这段主要写的是“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接下来几句话就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于是我让学生仿照此段用“总起—分述”的构段方式进行小练笔。

这样循序渐进的练笔,不仅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窘境,又让课文的理解和语言文字的运用水乳交融,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前文的铺垫,容易展开想象,迸发创新的火花。

三、 在文章意犹未尽处练笔

很多文章读起来意犹未尽,引人深思,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点,结合学生好奇与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参与文章的续写创作,提高学生练笔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文时,文中写道:“笋芽儿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里的省略号是文章留下的伏笔,笋芽儿睁开眼睛还看到了哪些春天的景物?请你写下来。

又如教学《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时,通过多媒体再现和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对这段优美的文字及画面已印象深刻。此时,我抓住文段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并用“他的……,变成了……”的句式写一写。通过想象描写,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学生的思绪得到了放飞,灵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这样的练习,不仅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更训练了学生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一举多得。

四、 在文章结尾空白处练笔

有些课文在叙述时没有给学生留下完整的结尾,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续编故事。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捕捉情感的蓄积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升华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学《坐井观天》,课文结尾小鸟说:“不信,你就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让学生假设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会看到什么?它会怎么想?怎么做?进行想象和练笔。

又如《狼和小羊》一文的结局是狼不想再争辩了,向着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吗?小羊能不能得救呢?还有《风娃娃》一文结尾风娃娃想:“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文章到这戛然而止,给孩子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宝地。

总之,课堂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习作能力的大舞台。作为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小练笔,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写作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猜你喜欢

习作能力有效实施语文教育
简论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多点开花,务实有效的举措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用“开放式”作文教学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弱连接”理论视野下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