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提升探索

2020-06-22方志高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方志高

摘 要:建模能力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高中数学教学重视对学生建模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并未予建模能力的培养以充分认识,本文将在阐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意义与具体教学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索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建模能力;策略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始终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数学学习意义不仅是数字运算与测量,更重要的是将所学习的抽象数学知识化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升。随着数学应用的成熟,这种能力日益受到重视,数学建模能力就是基于此而提出,能够有效转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帮助感受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会用、能用、想用的数学意识,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

一、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意义概述

数学建模能力是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第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模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授予學生建模思维方式的同时重视课堂中学生的交流协作,如此能够锻炼提升学生的观察想象力。如,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建模亦是创造。第二,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数学建模通常需要结合生活中的生动例子,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在切身感受到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后会更加热爱数学,主动积极的学习数学。第三,帮助学生锻炼获取与分析信息的能力。现在已是大数据时代,生活中充满大量的信息资源。获取与分析信息的能力是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数学建模则能够有效提升这种能力。比如,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存款理财最优问题,既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也需要进行市场调查,此时具备一定建模能力则会高效解决此问题。

二、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原则分析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教学原则主要从自主参与原则、合作交流原则和分层递进原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自主参与原则

建模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循序渐进,逐渐引导学生在产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数学建模十分考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思考与应用能力,需要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摸索规律。因此在建模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处于主动地位,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思、多讲、多练、多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参与数学建模学习,在不断地学习、练习中感受建模的乐趣与意义,成为真正的数学建模学习主体。

(二)合作交流原则

学生建模思维的构建尤为重要,关系着数学建模的具体实效。数学教师在建模教学中要尤其关注学生的思维建构情况,由于每位学生的基础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亦不同,在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时,思维容易出现偏差,对此一方面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很重要,思考问题的方向不对会导致建模失败,因此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另一方面,教师要创设情境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分享方法、困惑,解决难题,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数学建模。

(三)分层递进原则

数学建模实质上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的过程,数学教师要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将这种思维渗透给学生。在建模教学中急于求成的心理不能存在,教师要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科学分类、归纳总结,如对于函数、几何、向量、不等式、最值问题等知识的教学,需要分类建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模块式的知识框架,系统地将数学建模的不同类别知识传授给学生。把握好分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数学建模,在逐步地认识数学建模中构建其自己的数学建模思维,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三、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创建良好氛围和选择合理题目,应用恰当方式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建良好氛围

建模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首先高中数学教师要从教学思想上重视数学建模,将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作为出发点,启发引导学生对数学建模产生兴趣。其次,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和思考的时间空间,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会更好地生活,纠正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让学生热爱数学建模。如在元宵节是包汤圆时,人们往往希望馅儿和皮儿数量相等,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偏差,教师可以将类似的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建议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为关键,数学教师要肯定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体现主体地位的机会,通过小组交流、自主探索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建模中,逐步培养提升自身的数学建模能力。

(二)选择合理题目,应用恰当方式

数学建模不是一概而论,需要数学教师系统地传授给学生,针对不同的核心知识,要通过选择合理题目与恰当方式来进行教学。如在向量模型建构中,平面向量是重点,数学教师要指引学生运用空间向量来解决空间角度问题;在函数模型建构中,以三角函数为例,要借助“数”来突破“形”的问题、借助“形”来突破“数”的问题两种建模方式来实现;在几何模型建构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授课,既能让学生学到几何模型知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建模在生活中的意义。如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几何体油箱、水坝等数学问题,就可以通过构建立体几何模型来高效解决问题。

四、 结束语

高中生建模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数学教师把握科学有效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逐渐热爱数学、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建模能力,实现自身的综合全面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智君.例谈应用题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能力培养[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9(2).

[2]张娥,魏美华,赵华新.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2).

[3]陈学玲.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J].数学教学通讯,2019(36).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关于高中数学学科案例教学法的探讨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