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倒春寒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及防控对策

2020-06-22宋红慧

乡村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冬小麦

宋红慧

[摘 要] 在河南省尤其是豫南小麦主产区,发生倒春寒的概率较高,各地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绝大部分年份发生程度较轻。本文根据农业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及基层广大群众的实际经验,针对倒春寒给冬小麦生产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和补救措施。实践证明,只要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倒春寒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倒春寒;冬小麦;平舆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2-101-2

在河南省南阳、驻马店、周口的部分县市,60岁以上的人至今仍对20世纪50年代那场被当时群众称为“霜打麦”的灾害性天气现象记忆犹新。1953年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七),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当天早上天降一场重霜,大约7 d,被霜打过的大麦田、小麦田里的麦苗逐渐枯黄而死,许多农户将受害的麦田犁掉后改种棉花、大豆、花生等秋作物,小部分农户没有毁掉遭受冻害的麦田,把被冻枯萎的部分从田间清理出去,接着在地表施一层肥,约10 d根部发出新芽,667 m2小麦产量在30~35 kg(当时正常情况下小麦667 m2产量在100~125 kg)。这场重霜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比较严重的倒春寒,其致使大部分麦田绝收,即便是有收成的地块,减产在2/3以上。

在河南省尤其是豫南的小麦主产区,发生倒春寒的概率较高,各地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绝大部分年份发生程度较轻。

1 倒春寒的定义

倒春寒,即指初春(一般指2月下旬至3月上旬)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我们经常所说的倒春寒必须符合2个要素:①当前的气温较前一段低很多;②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下,而且持续5 d。在一年四季中,气温、气流、气压等气象要素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寒气袭人,让人感受到“乍暖还寒”。这种使人难以适应而又无法捉摸的天气变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倒春寒”。

通常,人们将进入2月末3月初作为春季的开始。春季气候的最大特点是乍暖还寒,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这个季节白天和夜晚温差较大;二是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冷暖多变。在气象学中,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季,即气候学所说的候(5 d为一候),平均气温超过10 ℃以后,由于较强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受此影响,气温下降较为明显,持续7~14 d甚至更长时间,并造成大范围农作物遭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即为倒春寒。

2 倒春寒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倒春寒发生时,经常使那些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还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以及冬瓜、南瓜等蔬菜出现烂种问题,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通过观察及对历史典籍的研究发现,倒春寒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冬小麦遭受倒春寒以后,使冬小麦植株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导致植株枯萎乃至死亡。比如前面提到的历史上发生在豫南部分县市的那场严重的倒春寒,冬小麦植株冻死80%以上,很多地块甚至全部冻死。此外,虽然倒春寒时有发生,但是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第二,冬小麦遭受倒春寒以后,抵抗各种病虫害的能力大大降低。冬小麦遭受倒春寒危害以后,即使受害程度较低,但是也使正处在返青或者拔节阶段的冬小麦植株的各个器官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坏死。而此时随着气温的骤升,残存在土壤或者冬小麦植株上的病菌和虫卵迅速扩散和繁殖,受到倒春寒危害的冬小麦植物因抵抗力下降,而使病虫害尤其是病害迅速蔓延。

第三,冬小麦遭受倒春寒以后,致使小麦产量和品质有所降低。据史料记载,发生在1953年的那场倒春寒,使受害麦田减产80%以上。此外,即使危害程度较轻的年份,也常常使冬小麦减产20%~30%。另外,遭受倒春寒危害的麦田病虫害往往呈偏重发生的趋势,冬小麦收获后病、秕粒较多,所占比例一般在20%左右,其色泽也远不如正常年份生产的冬小麦饱满光亮,而且农户储存更易遭受虫蛀。

3 冬小麥生产中倒春寒防控措施

根据农业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及广大基层农村干部群众的实践经验,可采取以下3种方法防控倒春寒的发生。

第一,在冬小麦备耕期间,做到深耕细耙,施用养分全面的肥料,施入适量的农家肥作为底肥。这样不仅可以培肥土壤,而且能营造比较疏松的土壤环境,使冬小麦发芽后根系发达且粗壮,为培养小麦壮苗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笔者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在冬小麦备播期间很难做到深耕细作,农家肥的施入量更是微乎其微,甚至不施用农家肥,偏施氮肥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不利于冬小麦苗期生长,更无法保证培育出壮苗。冬小麦幼苗基础较差,不利于抵抗倒春寒这种灾害性天气现象。

第二,选用适合本区域生长的抗病、抗倒、抗逆能力较强的冬小麦品种,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做到适时播种。目前推广的冬小麦品种一般都具有抗病、抗倒、抗逆能力,但适播范围却有严格的限制。在黄淮流域适播冬小麦品种,但在淮河以南区域播种,其抗病、抗倒、抗逆能力会明显降低,反之亦然。即便购买了适合本区域播种的冬小麦优良品种,也要适时播种,切不可偏早或者偏晚播种。如果偏早播种,在春季到来之时,由于土壤肥沃,加之气温回升较快,在这种情况下易造成麦苗旺长,提前进入返青和拔节期,麦苗过快过旺生长使其抵抗低温的能力严重下降,一旦出现倒春寒天气现象,易使麦苗遭受冻害。调查发现,越是偏早播种的麦田,倒春寒发生时受到的冻害越严重。而适时播种的麦田虽然不至于免遭倒春寒危害,但是其危害程度相应较轻,如果倒春寒发生较为轻微,这样的麦田几乎不受危害,即便如此,那些偏早播种的麦田也会受到冻害。

第三,冬小麦田间遭受倒春寒危害后,根据其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一是经农技人员观察后,如果遭受的危害较轻,可以采取结合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办法,提前防治病虫害即可。但应在农技人员指导下,适当加大农药使用量。二是如果倒春寒发生比较严重,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对受害麦田喷施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的同时,加入适量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以便促进麦苗迅速恢复生长,隔7 d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两三次。根据恢复情况,适当增减农药、磷酸二氢钾及尿素的使用量。对于偏重发生的麦田,也不可轻易毁掉受害麦田。实践证明,只要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倒春寒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危害是完全可以减轻的。

猜你喜欢

冬小麦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冬小麦的秘密
腐殖酸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冬小麦春季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田间生产管理技术与要求
冬小麦种植管理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慢慢生长
小麦高产栽培途径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临夏县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最佳施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