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流通环节安全检测现状与对策
2020-06-22许审时
许审时
摘 要: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崇尚绿色食品和健康食品。由于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为了确保给人们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意义重大。但就目前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监测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急需得到妥善解决,所以必须针对问题成因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提高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食品流通;安全检测;现状;对策
对食品进行分析检测,评价食品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标是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食品流通环节是食品由生产领域转入消费领域的主要通道,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是有效减少问题食品的重要方式。食品流通环节安全检测种类多而且工作量大,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需要提升检测技术、规范检测流程、完善检测标准,保障食品健康。
1 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问题
1.1 食品流通环节安全检测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食品流通渠道不断增多,食品安全隐患问题也随之增多。虽然国家针对食品流通环节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食品安全法》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通过分析这些法律法规发现,其侧重于对食品检测方法和流程的规范,但在某些细节上仍然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抽检工作中,对食品样品的抽检和复检工作缺乏明确的规定,这样无法为不同的职能部门提供统一的检测标准,容易导致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工作混乱;同时食品抽检周期较长且覆盖面较窄,对保质期较短的食品检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2 检测制度不完善,抽检程序不明确
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为相关检测制度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导致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工作中,缺乏完善的检测制度,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行动指南,工作人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常常出现无章可循的工作状态,进而影响到安全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具体到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在抽取样品进行检测时,由于检测制度缺乏对检测周期的明确规定,就容易出现检测周期较长的情况,对于一些保质期短的食品,很可能在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就超过了食品的有效保质期,使得安全检测工作失去价值。另外食品安全检测结束后,被检测食品单位通常由检测机构通知后自行领取检测结果,企业如果超期领取,也会影响食品安全的真实性。这些问题都需在具体检测制度中加以明确规定,为检测人员提供具体的规则和指导[1]。
1.3 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善
近年来社会上曝光的安全食品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食品背后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中,其中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善是导致问题食品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多数食品安全标准是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之后,以问题为突破口制定的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和标准可以实现对后期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和防范,但对于食品安全检测涉及不到的领域,还是不能起到控制和防范的作用。由于缺乏完善的检测标准,一些不符合标准的问题食品未被检测出安全问题,流入市场而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1.4 快速检测没有明显效果
快速检测指的是通过法律的方式赋予职能部门更特殊的监管方式,如《食品安全法》就将工商部门作为履行食品快速检测职责的主要部门,快速检测的方式可有效降低食品流通环节安全检测的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速检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无法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受自身主客观因素影响,导致速检工作检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检测设备不完善也是影响快速检测效果的重要因素。工商部门现有的快速检测仪器更新换代不及时,其仪器性能要求已无法满足现阶段食品快速检测工作的相关要求[2]。
2 做好食品流通环节安全检测工作的有效对策
2.1 完善食品流通环节安全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家应结合现阶段食品安全现状及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问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补充,从而为提升食品流通安全检测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保障。以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为立足点,国家应明确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检测规范,并针对不同的食品类别出台具体的规范和细则;明确检测形式和程序,明确不同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和权限范围等,并针对不同的食品出台具体的检测标准和专业的质量指标系数,为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提供依据和指导。对于一些特殊地区、特殊食品等,要出台针对性的规范和细则,保障我国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法律法规更加完善,实现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有效约束和管理[3]。
2.2 食品流通环节安全检测制度体系的优化
不断完善和优化食品流通环节安全检测制度体系,是确保安全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只有结合食品流通安全检测工作实际情况,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对各项检测制度、仪器使用制度、工作人员工作守则等制度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才能让检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在各项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管理下高效的开展工作。并且各项规章制度要依据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从而有效降低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各种问题。
2.3 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
在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过程中,必须明确被抽检食品的安全检测标准。只有在统一规范检测标准的管理下,才能确保食品安全检测流程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①明确被抽检食品的相关信息,对生产日期明确到“时、分、秒”的食品要明确同一标准进行分类;②结合不同食品的性能和质量标准,可灵活掌握检测抽检数量,对满足检测数量的食品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检测;③在全行业、全国统一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食品制定符合其性能、特点的安全检测标准,不可随意套用标准[4]。
2.4 着力提高速检的精确程度
快速检测是食品流通环节中食品安全检测前期的评判方式,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对食品的快速检测。但是由于检测人员和检测仪器等的问题,使得快速检测结果精准性不高,无法为评判食品是否真正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准确评判食品质量,需要从提升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科学引进先进检测仪器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队伍,注重培养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以此为食品流通安全检测提供支撑。并通过创建专家型人才库实现对检测结果的科学分析,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另外检测机构要将食品安全检测培训作为常态性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综合运用奖惩机制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投入力度,为其合理配置先进的检测仪器提供支撑,不断拓展食品安全检测项目和范围,促使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朝着标准化、速测化方向迈进。
3 结语
总之,食品流通安全检测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標准不完善、检测人员综合素质低等问。针对这些问题,要立足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现状,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培养高素质的检测队伍等多角度入手,为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检测提供支撑,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应杨铤.新时期流通环节食品检测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8(30):112.
[2]李梓建,黄和兴.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抽样检验若干问题探究[J].现代食品,2019(9):48-50.
[3]张居舟.新时期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现况与对策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9(6):423-426.
[4]樊树存.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食品界,201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