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海航

2020-06-22马晓雨

国企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陈峰主业杠杆

马晓雨

“7000亿债务导致破产”“国资将要接管控制权”“国航、南航、东航可能拆分其资产”……近来,关于海南航空集团的各种传言甚嚣尘上。虽然传言当不得真,但还是让各界疑虑重重:历经风雨27年,海航这是怎么了?

起飞——“融融融”

作为一家跨国企业集团,海航的“发家史”极具传奇色彩。

1988年4月,海南经济特区诞生,海南从广东省下辖市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彼时开放的金融政策与几乎空白的监管,吸引了数十万人南下“掘金”,无数人在此实现了高杠杆融资。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9年,王健、陈峰从民航总局离职南下,在海南省政府的支持下,于1993年创立了海南航空。

海航设立之初,省政府僅出资1000万元。而当时,购买一架波音737就需要3亿元。于是,海航便依靠融资便利,以“内联股份制”的融资模式向社会公开发股,最终成功募到了2.5亿元资金,并用全部的资金租了两架波音客机。

海航终于“起航”。随后,凭借2.5亿元资本,海航又向银行贷款6亿元,买下2架波音737,然后以2架波音737为担保,再向美国方面定购2架飞机。循环之下,利用财务杠杆,海航的飞机团队不断扩大,而高负债率也一直如影随形。

在资本的助力下,海航扩张极快,不仅在境内多次融资,还频频引入外资:从哈德逊集团到索罗斯旗下基金,引入美国航空有限公司到赴美发行债券,海航的规模如滚雪球般增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恢复经济,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宏观调控,启动国企改革。海航顺势乘风,抓住改革机会,于1999年登陆A股,融资逾9亿元,再次依赖融资渡过危机。

不过,在这一轮国企改革中,国家开始推动央企兼并重组,增强国有资本的盈利能力、抵御潜在的风险。以国资为主力的民航业也加快了兼并重组的进程。2000年,民航总局开始推动民航企业重组,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大举兼并重组地方航空。

在三大航空公司兼并重组之后,单凭航线与运营能力,海航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不甘人后,海航再次走上了快速扩张之路 通过融资、兼并企业加杠杆收购其他地方航空公司,组建自己的航空集团。

海航从偏安一隅的岛内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质的航空公司。海航的庞大架构也初步显现。随后,海航旗下参控股航空公司发展到14家,参与管理及合作机场16家;开通国内外航线约2000条,通航城市200余个,年旅客运输量逾1.2亿人次;旗下还拥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

拉升——“买买买”

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彼时,海南航空已经变身成拥有多家航空公司、多个板块的海南航空集团。然而,海航抓住我国经济腾飞的难得机遇,准备大展拳脚之际,却接连遭受重击。

2003年国内爆发非典疫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跌80%,飞机上的乘客经常没有机组人员多。非典疫情的巨大影响,对正高杠杆、高速扩张的海航无疑是当头一棒。2003年,海航宣布亏损近15亿元。如此大额的亏损,自然也免不了证监会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因财务处理不当”,海南航空在2003年增加了4000多万元亏损,还隐藏了与集团公司的4.4亿元关联交易、存在多处财务错误。这再次暴露了海航高杠杆策略下隐含的风险。

行业处于冰霜期,海航则是极度深寒。作为一家混合所有制的地方航空公司,海航应对危机的能力和资源,完全无法和三大国有航空公司相比,更何况自身一直存在的高杠杆风险。

然而即便如此,海航并没有收缩战线,而是决定自己打造一面应对风险的盾牌。2003年,海航实行“一主两翼”战略:做大航空运输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与主业相关的酒店、旅游和金融业务。高负债率、巨额亏损之下,海航比外界想得还要“任性”。战略确定后,便掀起一场“买买买”的并购狂潮。

一段时间内,横冲直撞、不断拉升向上的海航,一头撞进了迷雾之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飞速扩张的海航遭遇资金链问题,在多方举债和海南省政府注资15亿元的支撑下,最终才得以渡过难关。但是,海航并没有收手,而是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扩张、大举抄底。

伴随着金融危机后境内外融资、并购业务的放松,海航搁置多年的金控集团计划也开始付诸实施。为了避免当年非典疫情所造成的危机,海航进而采取了多元化经营的策略,从此海航不再仅仅是一家航空公司,而逐步成为一个涉猎广泛的大型投资集团。

随后,通过在国内外控股、参股、并购,海航逐渐从单一的地方航空公司逐步壮大为覆盖航空、酒店、旅游、地产、零售、金融、物流等多业态的巨无霸,总资产过万亿元,2016年实现收入超过6000亿元。23年,资产从1000万增长到超万亿,海航堪称一代传奇。

失速——“卖卖卖”

2017年,海航总资产逾1.5万亿,在《财富》的世界500强榜单中名列第170位,一时风光无二。按照掌舵人陈峰设定好的航线,海航在2017年之前的10年里疯狂加速,成为中国最大的集团企业之一。它的下一个目标,是世界500强的前10名。

但世间万物终究逃不过一个盛极而衰的规律,资本市场的机会是抓住了,但风险始终还在。资产规模到达顶峰的同时,海航集团也欠下巨额债务。

当年6月中旬,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数家巨头企业的授信及风险,且排查对象多是近年来海外投资比较凶猛、在银行业敞口较大的企业集团。一贯凶猛的海航赫然在列。

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走到尾声,不仅金融监管开始趋严,房地产、基建等行业共同面临收缩。

此后,国内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金融监管越来越严,各级政府也开始多举措降债务,这给所有依靠杠杆发展的企业踩下了刹车。从那一年开始,“融资为王”的时代终结了,企业开始被迫去杠杆。靠着融资致富的企业甩卖的甩卖、倒闭的倒闭。

或许是曾经有过陷入危机的经验,海航之所以能坚守到今天,与其及时抽身有着很大关系。在2017年海航就开启了大规模的去杠杆进程,开始疯狂“卖卖卖”。其中,超八成为海外资产,且以地产、酒店物业资产为主。直到2019年,海航极速完成了3000亿元规模的资产出售,清理了300多家公司。

曾经海航加杠杆是为了扩张、多元化,避免航空主业受到致命的打击。但在去杠杆的过程中,海航发现真正现金流充沛、具有较高价值的却只有航空板块。这看起来就像命运开的一个大玩笑,兜兜转转的海航把其他的板块一一清空,回归航空主业。

为了避免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海航在融资上再次花了大力气。通过一系列成本较高的非标融资,以期尽快回笼资金,收缩企业规模,确保再次渡过“寒冬”。

但巨无霸一般体型的海航,即便快速踩下急刹车,也会向前惯性滑行。因此,海航最终没能停留在安全区域。

航向——“茫茫茫”

在海航完成大刀阔斧的改革后,陈峰将海航最新的架构变成“两主两辅”,两主是海航航旅和海航物流,两辅则是海航租赁和海航科技。

事实上海航的主业确实是比较有竞争力的,海南航空是我国唯一一家荣获Skytrax五星级航空公司的航司,带来的现金流也颇为丰沛。因此,虽然在过去两年内海航集团的债务风险时有显现,但在主业的金字招牌与海南省政府的支持下,得以坚守到今天。

而回归主业的海航,2019年确实有了起色。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海航集团总资产9806亿元,同比下降8%;总负债7067亿元,同比下降6%;资产负债率72%,同比上升2%;流动负债3098亿元,其中短期借款951亿元,短期偿债压力仍然较大。

在2019年的集团新年献词中,陈峰坦陈:“这一年,海航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近年来集团发展求快求大、偏离主业,导致在发展战略、思想文化等方面积累的系列问题骤然爆发,千亿债务集中到期,流动性困难利剑高悬,P2P平台兑付泰山压顶,公司股票市值缩水,海航集团重要创始人不幸意外离世……海航这艘商业巨轮在时代的浪潮中风雨飘摇。”

在2020年集团新年献词中,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真诚而又颇具信心地表示,2019年,海航在迎战流动性困难的环境中又坚守了一年;2020年将是海航化解流动性风险的决胜之年。

但是海航和陈峰寄予厚望的2020年,却是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中开始。好不容易聚焦主业有了些眉目的海航,不得不面对航空业的萧条。

新冠疫情大爆发,航空业遭受了巨创,账面上还担负着千亿巨债的海航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剧。今年2月以来,海航航班取消率高于六成,其入股的祥鹏航空、乌鲁木齐航空、长安航空的取消率高于八成,整体客座率为六家上市航空公司最低。

2月份的最后一天,海航集团正式官宣:为有效化解风险,维护各方利益,应本集团请求,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

眼下,虽然各种妄断臆测已经销声匿迹,但是海航的天空仍旧是阴云密布。这家国内民航传奇企业能否再一次创造奇迹,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难解的谜!

“贪婪的资本,让海航集团忘记了起家的航空运输实体产业,曾经的高层对实体和科技产业已然无感,更无心开发产品,致使海航在虚拟的资本及妄想的世界中一路狂飞。”

“危机之中的海航该如何破局?

自2017年末暴发流动性风险以来,海航集团的‘自救,并未能彻底化解集团面臨的风险。7000多亿债务压身,叠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航流动性风险有加剧趋势。”

猜你喜欢

陈峰主业杠杆
当母亲走进我的婚姻
单身吧
无解≠增根
活动门
降杠杆引发股指冲高回落
供电企业内部关联方及其交易的风险浅析
抓实“主业”夯实“主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有“主业”意识
延伸纸媒价值,产业反哺报业